輕戳以上藍字 「拆掉跨境物流的牆」 即可快速關注呦!
您正與700餘位群友一同關注「拆掉跨境物流的牆」微信社群第 190 次誠意分享,我們專注於拆除跨境物流領域的信息壁壘,樂於和中小企業、海淘達人以及調性相同的朋友探討交流,以期讓您在面對跨境物流的盤根錯節時能豁然開朗。
從事跨境貿易及電商的群友,對貿易條款(或稱:貿易術語)一定不陌生,在國際物流履行過程中涉及的費用劃分、風險轉移、服務內容等都與之息息相關,可是面對E組、C組、D組、F組共13種貿易術語,難免有些抓狂,下面就用圖作以解釋。
4組別13種貿易術語的不同
海淘進口涉及到的貿易術語
一般來說,海外直郵購買的貨品,由於在大型綜合網站交易,且會使用比較知名的國際物流公司,因此進口至國內口岸大多會主動報關、報稅。而通過第三方轉運,則可能遇到兩種貿易條款:DDP(Delivery Duty Paid)和DDU(Delivery DutyUnpaid)。如果是DDP,在購物網站購物結算時,網站會自動代收關稅,並且在貨品入境時會主動報稅;如果是DDU的話,購物網站不負責報關也不會代收關稅,就要看轉運公司的規定如何了。
DDU:"Delivered Duty Unpaid(… 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 即"未完稅交貨(……指定目的地)"。它指賣方負責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約定的路線和方式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將貨物置於買方處置之下。買方負責接貨後的風險和費用,並負責辦理進口報關手續。該術語適用於任何運輸方式。
DDP : Delivered DutyPaid, 即「完稅後交貨(……指定目的地)」。是指賣方負責在規定的時間內按通常的路線和慣常方式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地,將貨物置於買方處置之下,並負責辦理進口報關手續;買方負責接貨後的風險和費用。該術語如變形為DDP(VAT Unpaid),則表示賣方不支付進口國海關徵收的增值稅。在該術語下,賣方承擔的責任最大。該術語適用於任何運輸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
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解析貿易術語。
今日共勉
「專家」最大的毛病和不良愛好就是「堆砌功能」,其實把東西做到簡單易懂就一定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