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有時候會感覺口淡,即口中無味,舌頭味覺減退,無論吃美味大餐還是清淡小菜,總是覺得索然無味,甚至在沒吃東西時也感到口淡,多伴有食欲不振等症狀,這屬於脾胃氣虛。
此時,看看舌頭:如果舌頭顏色比較淡,則提示是傷了脾胃。此外,感冒、腸胃炎吐瀉過後,或其他慢性病等原因,致使脾胃氣虛、運化失職,也會出現口淡。
廣州市中醫醫院雜病科主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出現口淡時,別一味靠吃味重的食物來提味,也不宜頓頓清湯白菜,這兩種吃法都會加重脾胃虛弱的程度。建議多吃健脾利溼的食物,如蘿蔔、姜、赤小豆、山藥、白扁豆等,少吃甜膩、油膩之品,少吃雪糕、冷飲等助溼之品。
高三德給市民推薦兩個調理方:
山藥大棗飲
製法:將山藥、大棗各10克,放在水中煮半個小時,做成山藥大棗飲。
功效:每天飲200毫升左右,大約喝一周,情況會得到好轉。山藥、大棗都是健脾補氣的食物,能夠讓虛弱的脾胃得到調養。
藿香砂仁山楂茶
製法:藿香10克、太子參10克(後下)、砂仁6克(後下)、炒白朮12克、茯苓15克、陳皮3克、神曲10克、山楂(炒香)12克,加水750毫升煎成250毫升,每日兩次,溫服。
功效:如果除了口淡,還伴有身體倦怠、乏力、肢體沉重等現象可飲用。
文/羊城晚報記者 胡菁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陳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