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靈,日本人也叫它言魂。簡言之,就是說語言是有靈魂的。古代日本人相信大和語是擁有一種被加持過的不可思議力量的語言,並由此傳承下來一種言靈思想,後來發展成為了言靈信仰,最終弄出一個言靈學傳世。收入《萬葉集》的柿本人麻呂之歌乾脆就說「日本是由一種不可思議的語言力量帶來的幸福之國」。不過今時的日本人已經不大相信言靈說了,年輕人甚至不知言靈為何物,雖然有電影《愛的言靈》鬧哄了一陣子,但也僅限於此。
不過,隨著對日語的理解加深,還真就覺得日語確乎有著那麼一種不可思議之處存在。日語是一種曖昧的語言乃世所公認,但曖昧似乎只是相對於我們這些外人而言,日本人卻在曖昧中明白著呢。打個比方,在日本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しょがない」、「我慢」、和「頑強」等用語,相對應的中文意思是「真沒辦法」、「忍耐」和「加油」等。
一般我們在對事物表示沒有辦法時,基本上就是放棄的代名詞了,而忍耐乾脆就是不作為的意思,加油,除了體育賽事更是幾乎很少聽到。但老日本們都知道,日本人嘴裡的「しょがない」,它絕不是消極的代名詞,而是對事物變消極為積極對應的一種態度的表現。而「我慢」,無疑就是積蓄能量的代名詞。
至於日本人常掛在嘴邊的「頑強」,則更如一劑劑的強心劑般,日本人聽到後潛意識裡真就有那麼一種奇異的力量讓他們為了一個甚至很渺茫的目標而堅持奮鬥到底。明白了這些再看今時的日本人,我們就知道了,與其說今天的日本人不知言靈為何物或沒有言靈信仰,倒不如說言靈信仰早已潛移默化植入了日本人的精神深處,讓日本人在不知不覺中身體力行著言靈之力。
日本人學界精英們骨子裡是認為日語裡存在著其它語言所沒有的「靈」的,所以他們認為「外人」是不可能學到真正的日語中那種雲深不知處的意境的。話雖狂,但似乎也頗有道理,因為言靈融於大和語中成為一種具有深意的純粹的語言後,漢字、羅馬字雖然日本人都拿來用,但毋庸置疑的是,有了言靈融入其中,尤其是漢字,被日本人賦予了風馬牛之意的就不在少數。這讓我們看來,就覺得日本人有那麼點把漢字當作鬼畫符來用之嫌。
說到鬼畫符,「言靈」二字雖說是日本造,可論起言靈,咱倒也不是沒有,那寫有「天靈靈地靈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黃符「啪」的一聲被道士貼上,那可是能動用神仙的力量啊。如此說來,如果去「搜」一下「狐」再擺(百)一下渡(度),沒準兒,這「言靈」還是傳自上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