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菌中之冠」,清腸潤燥又美容!

2021-02-12 道醫學

銀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稱,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得名。古人又叫其為「雪耳」,現代人也稱它為「白木耳」。

野生的銀耳長在陰溼的山中,寄生在樹木上,非常的稀少,被古人稱為「山中之珍」。

清宮侍女德齡著《御香飄渺,御膳房》論銀耳說:「銀耳那樣的東西,它的市價貴極了,往往一小匣子銀耳就要花一、二十兩銀子才能買到。」可見其珍貴。

銀耳自古便是養生的「上品」,據《御香縹緲錄》載,對養生頗有講究的慈禧就特別鍾愛銀耳,每天早晨起床後都會進食一碗桃膠銀耳羹。

現在的銀耳早已退去貴族的光環,進入了尋常百姓的餐桌。只是野生的銀耳越來越少了,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見到的,多是大棚種植的銀耳,有其形而少其性。

作為從木裡腐化出來的菌類,銀耳可以清理我們胃腸中的垃圾,所以古人也叫它「腸裡的清道夫」。同時,銀耳的汁液豐富,在清腸同時也能很好地潤腸。

我們看足陽明胃經從下行至臉上,如果腸道垃圾過多就會上逆,出現黃褐斑、痘痘等,人就會老得很快。而銀耳,能清腸潤腸,會讓我們變得年輕美白,所以歷代的皇族後宮都盛行銀耳養生。

銀耳以色白如銀得名,但現在市面上的銀耳卻大多偏白色,很多還是硫磺漂白的,大家一定要注意甄別。

新鮮的野生銀耳幾乎是沒有味道的,嘗一下會有一種淡淡的回甘之味,而人工的銀耳會有一股酸澀味,越差的銀耳這個味道越重。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銀耳的外形,看它是否為自然生長,自然長大的東西都不會很規整。還有就是聞味道,好的銀耳沒有異味,曬乾烘乾後正常顏色為金黃色。

下面給大家介紹兩種常用的銀耳食療方。

一朵銀耳、七粒到九粒枸杞,燉湯喝三到五天。

適合常在電腦前久坐,眼睛不舒服,臉色比較淡黃的辦公室白領。

這湯特別適合白露到秋分這一段時間飲用。因為立秋之後,天氣往裡收,地上熱量逐漸增大,到了白露的時候,天上蒸騰的氣到了早晨就凝結成霜,這時候人體津液也會有微微不足,有點燥。

而銀耳可以去腸道垃圾、生津液,枸杞可活肝之血,肝開竅於目,這個湯不僅能潤燥,還對雙眼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小米30克、大米30克、熟普5克、茯苓5克、芡實5克、銀耳6克、百合3克、芹菜一根。

雖說是粥,但也是符合中醫嚴謹的君臣佐使的配伍。這個粥能夠適應白露到秋分的轉換,吃後大多數人都會感到胃腸很輕鬆。

具體到每味食材:米養脾胃,熟普溫胃,茯苓祛溼,銀耳清腸道潤肺,芹菜使氣疏洩養肝氣。

當然知道銀耳的物性,也可以用它炒菜,可以用芹菜、萵苣搭配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陰陽調和。

這就是中醫的智慧,中醫智慧最能體現的就是廚房。要學好中醫,就要下得廚房,進得菜場,飲食之道,其實就是中醫之道。

相關焦點

  • 告誡大家:銀耳不能和什麼一起吃,銀耳和什麼相剋以及吃銀耳的一些禁忌
    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外加其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銀耳具有強精、補腎、潤腸、益胃、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美容、嫩膚、延年益壽之功效。
  • 每日食譜 | 求醫不如求銀耳,銀耳百合羹
    在秋天的前一半,養生的重點是補氣、健脾、祛溼;在秋天的後半,我們養生要偏重於滋陰、補血、潤燥。南方北方的燥不一樣,潤燥方法也不同仲秋之後要防燥,所謂的燥,也可以理解為幹的意思。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外加其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百合潤肺止咳百合鮮品富含粘液質,具有潤燥清熱作用,寧心安神百合入心經,性微寒,能清心除煩,寧心安神。
  • 菌菇鮮為人知的養生奇效,看完我大吃一"斤」!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香菇中所含的多糖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所以,如果冬季常吃香菇,有利於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不易發生感冒。猴頭菇,菌中之王,形似猴頭而得名。民間有「多食猴菇,返老還童」之說。由於猴頭菇具有降低胃酸的功效,能通過降低胃酸來保護胃黏膜。因此,猴頭菇對因胃潰瘍、慢性胃炎、胃酸高所導致的不適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健康】冬季菌菇最養人,這6種菌菇你千萬別錯過!
    菌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且營養好吸收。
  • 湯說|雪蓮子桃膠銀耳羹:讓我看看你的素顏
    桃膠:為薔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樹皮中分泌出來的樹脂,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淚,桃樹膠,桃凝。性味甘苦,平,無毒,主治石淋,血淋,痢疾。幹的桃膠呈結晶石狀很硬,看著有點像琥珀。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屬於真菌類銀耳科銀耳屬,是門擔子菌門真菌銀耳的子實體,有「菌中之冠」的美稱。
  • 三清方銀耳飲料強勢起航!
    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三清是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大神。大道(真一之炁)一炁化三清。三清就是漢族哲學中「三一」的象徵,「三一」即老子《道德經》裡面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崆峒問答》曰「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是為天宗。
  • 冬日滋補食材——銀耳
    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既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外加其具有滋陰的作用,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良好潤膚食品。
  • 銀耳沙參玉竹脊骨湯
    ,特點是滋潤而不膩滯,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養陰清熱、潤肺養胃,補肺益氣潤燥之功,對陰虛火旺不受參茸等溫熱滋補的人群是一種良好的補品。銀耳富有天然特性膠質,加上它的滋陰作用,長期服用不但可以潤膚,並有祛除臉部黃褐斑、雀斑的功效。它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
  • 冬季保健良方:銀耳蓮子雪梨湯
  • 團品:九養芝山珍菌味禮盒
    九養芝山珍菌味年貨禮盒,為你開啟健康養生年!今天為大家推薦:九養芝山珍菌味盛宴禮盒   我國最早有食用菌文字記載在春秋戰國時期。食用菌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經歷了悠久歲月;以其獨特的韻味,使人們可以從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和諧、人生之美。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俗話說:春吃鮮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湯。
  • 養生食譜 |銀耳加一寶,滋補不衰老!
    銀耳又稱作白木耳、雪耳、銀耳子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稱。  中醫認為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是一味滋補良藥。
  • 長生不老良藥:銀耳紅棗湯
    銀耳是「長生不老良藥」銀耳,性平,味甘淡,又名白木耳,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質量最為上乘的稱作雪耳。銀耳的營養價值很高,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之補藥,歷代皇家貴族將銀耳看作「長生不老良藥」。銀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纖維、鈣、鐵、磷、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的元素,是我國的傳統滋補珍品。銀耳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消除疲勞等功效,還可以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
  • 冬季乾燥,一碗銀耳桃膠雪梨羹,補足你全身的水
    銀耳加雪梨,桃膠等食物一起煮,補水又滋潤,吃一碗香滑的銀耳羹,全身都覺得舒服。銀耳被稱為「窮人的燕窩」,也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歷代皇家貴族都把它視為滋補佳品。秋冬季天氣比較乾燥,用銀耳煲湯對肺熱肺燥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銀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等,營養價值很高。中醫認為銀耳滋補生津,潤肺養胃。
  • 匯邦·世紀華聯超市:紅棗銀耳羹——美容養顏,喝出好氣色!
    說到內調,就不得不說「平民燕窩」銀耳了,不染人間桃李花,銀耳蓮子各一把。銀耳羹是一道傳統藥膳,濃甜潤滑,美味可口。銀耳性平、味甘淡,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之功效,且對女性具有很好的嫩膚美容功效。紅棗是眾所周知的補血食品,除此之外紅棗還具有保護肝臟、潤肺止咳、益氣補腦等作用。
  • 冰糖銀耳湯 調節月經不調
    冰糖銀耳湯  【組成】  銀耳50克,紅櫻桃脯30克,冰糖適量。  【製作】  (1)先將銀耳用媼水浸泡1個半小時,經常換水,待銀耳發開取出,摘去老蒂頭,清水洗去泥沙,洗淨後放人湯碗內,上籠蒸10~15分鐘,取出。
  • 養生湯:銀耳紅棗湯
    銀耳是「長生不老良藥」銀耳,性平,味甘淡,又名白木耳,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質量最為上乘的稱作雪耳。銀耳的營養價值很高,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之補藥,歷代皇家貴族將銀耳看作「長生不老良藥」。銀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粗纖維、鈣、鐵、磷、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的元素,是我國的傳統滋補珍品。銀耳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消除疲勞等功效,還可以用於治療婦女月經不調、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
  • 【食療藥膳】王姿媛:冰糖銀耳蓮子羹,清熱解毒、除煩止渴、養心安神
    冰糖銀耳蓮子羹材料:幹銀耳15克、蓮子(留心)15克、赤小豆30 克、冰糖適量。製法:1、幹銀耳泡2小時,去雜洗淨,撕成小朵;蓮子、赤小豆分別洗淨,備用。2、將蓮子、赤小豆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煮1小時,加入銀耳、冰糖,再煮15分鐘即可。專家點評:蓮子性平、味甘澀,入心、脾、腎經;補脾止瀉,益腎澀清,養心安神;蓮芯還有很好的祛心火的功效,可以治療口舌生瘡,並有助睡眠。
  • 冬季潤燥 砂鍋三寶粥
    食材:粳米一把,銀耳10克,紅棗3-4顆,蓮子15克,冰糖、水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