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冬天了,小雪過後,天氣一天比一天幹,風吹地臉上直疼,寒冷也讓你的喉嚨咳嗽不斷,消化系統因為溫度的下降也開始腹瀉便秘。這個時候來一碗可口的甜羹,是你不二的選擇。銀耳加雪梨,桃膠等食物一起煮,補水又滋潤,吃一碗香滑的銀耳羹,全身都覺得舒服。
銀耳被稱為「窮人的燕窩」,也有「菌中之冠」的美稱,歷代皇家貴族都把它視為滋補佳品。秋冬季天氣比較乾燥,用銀耳煲湯對肺熱肺燥有很好的調理作用。銀耳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等,營養價值很高。中醫認為銀耳滋補生津,潤肺養胃。所含銀耳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氣管炎、心臟病,有顯著療效。還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銀耳雖好,但並非人人皆宜。咳嗽多痰,或陽虛畏寒、溼熱發黃等,均不宜食用銀耳。若食後有大便洩瀉者也不要服用。
雪梨是大家特別熟悉的食材,大家每到咳嗽的時候總會說燉個梨吃吧。幾千年來,中醫一直將其用於生津、潤燥、清熱、化痰。據《本草綱目》記載,梨「潤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酒毒」。雪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降火清心等作用。
桃膠是桃樹流出的樹膠,桃膠的主要組成為半乳糖、鼠李糖、α-葡萄糖醛酸等。桃膠對潤滑腸道幫助排便有正面作用。多糖類物質還可以減緩食物從胃進入腸道的速度,使人飽腹感增強, 從而減少能量攝入,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中醫認為主治活血,益氣,止渴。用於糖尿病,乳糜尿,小兒疳積。近些年的動物實驗,也證實了桃膠的降血糖作用。
食補先調脾胃,一般只需要艾灸兩個穴位,能快速提高腸道健康狀況。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中脘穴有調胃補氣、化溼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疾。
足三裡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灸療足三裡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現代艾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