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葡萄酒最怕熱量,飲用的時候絕對不能加熱,不然它就會失去馥鬱的果香和清新的口感。
不過到了寒風呼嘯、冷雨飄飄的冬天,如果直接飲用葡萄酒,有些人可能承受不住,畢竟太冰!涼!了!
正是因為這樣,加熱葡萄酒誕生了,並且在北歐、北美的寒冷國度廣受歡迎。
製作加熱葡萄酒的時候,為了彌補它因為溫度升高而失去的香氣和風味,並且增加營養,會加入各種各樣的香料,如丁香、肉桂、肉豆蔻和八角等。
紅酒可以熱著喝,而且做法很簡單,自己在家就能做。小火慢煮紅色佳釀20分鐘左右,隨著醉人的果香,開始準備材料吧!
你需要提前購置好食材:蘋果、甜橙、檸檬、桂皮、丁香、紅莓幹。在煮酒的時間裡把這些一一整理在桌面上,各種香氣縈繞,你是不是已經有幾分醉意了?這個時候微醺可不行哦,要喝到真正滾熱的「瓊漿玉液」還得要做些事哦!
原 料(6人份)
Ingredients(6 servings)
步 驟
Step by step
煮熱紅酒,就跟把大象放進冰箱一樣簡單——開冰箱門,把大象放進去,關門。
煮酒的三步驟是:切水果,把原料丟進鍋裡煮20分鐘,盛出來。
Step 1:切水果。蘋果、橙子切片,半隻檸檬刨皮。注意去除白色部分,煮久了會苦。
Step 2:把切好的水果和香料丟進鍋裡,倒酒,開著鍋蓋小火煮20分鐘。注意不要煮沸,酒精會揮發(大聲朗讀,huì hu˜i fã)。
Step 3:盛出來,用肉桂棒、八角作裝飾。拍照,發朋友圈、微博、instagram.
紅葡萄酒怎麼選?
前一天沒喝完的酒,別浪費,煮了;大促時買的便宜酒,別後悔,煮了。
然而想要獲得一杯風味絕佳的熱紅酒,在選酒上面可有講究了。不建議用黑皮諾、加美之類輕柔的酒,因為你添加的每一點香料都在遮蓋酒香。而味道濃鬱、香料味偏重的西拉、馬爾貝克、仙粉黛、右岸波爾多混釀,都很合適。
除了紅葡萄酒,桃紅、白葡萄酒能用嗎?
能。
我們分別用另外兩種葡萄酒試了一下。白葡萄酒煮後變成漂亮的橙色,但是酸度偏高。如果你晚上吃了比較膩的火鍋、大肉,那麼飯後來這麼一杯很酸爽。
筆者煮了幾個冬天的紅酒,從來沒試過用桃紅酒打底。今日一試,甚是美味。它的顏色比熱紅酒更透亮,甜度更高。這樣一杯溫暖漂亮的酒捧在手裡,心都會融化吧。
我看到有些食譜會加坡特酒、烈酒,可行嗎?
可行。
裝杯完畢後,開一瓶你喜歡的波特酒、威士忌、或者白蘭地,30ml即可(不要貪杯喲~)。這麼做使酒味更濃鬱,助你迅速你到達微醺的境界。
全世界都在喝的熱紅酒,源自何方?
熱紅酒,英國人叫它mulled wine(讀「貓的」,不是「木的」),德國人叫它glühwein,瑞典人叫它glögg,法國人叫它vin chaud.
據說古希臘人最先發明熱紅酒,原因是他們不喜歡浪費糧食(酒),看到喝不完的酒留在餐桌上怪可惜的,於是靈機一動,往裡面加香料煮了喝。
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迪歐尼索斯(Dionysus)
古羅馬人覺得這辦法挺好的,在這基礎上加了蜂蜜、胡椒、香葉、甚至藏紅花。到了中世紀,疾病盛行,水也不乾淨,口渴怎麼辦呢?喝酒呀!那時候人們相信,加了香料的酒有益於健康。還造了一個詞「mull」(讀 「貓」)——意思是加熱、加甜味、加香料。
到了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熱紅酒一下子登上大雅之堂。主要因為狄更斯在他1843年的小說A Christmas Carol裡面提到了熱紅酒的做法。自那以後,熱紅酒就跟聖誕節永久綁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