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鬆的饅頭、粗壯的油條、鬆軟的麵包,這些常吃的麵食看似很難和鋁這種金屬搭上邊。事實卻是,預拌粉、饅頭、麵條、油條、油餅、麻花、炸糕等麵粉製品中可能鋁含量相當高。
最近媒體報導福州、浙江麗水和瑞安、青島等地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鋁饅頭」。不法商販購進未標識「無鋁」標誌的泡打粉,用作生產肉包、饅頭、油炸餅等。泡打粉是一種複合膨鬆劑,由蘇打粉配合其他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泡打粉中鋁主要來源是添加了硫酸鋁鉀或和硫酸鋁銨。
我國含鋁的食品添加劑常見的有:酸性磷酸鋁鈉、矽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硫酸鋁鉀、硫酸鋁銨、合成著色劑鋁色澱等。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14年的監測,我國部分地區食品中鋁含量非常高:市售烘烤麵食(麵包)中鋁平均含量為126毫克/公斤,市售蒸製麵食為149毫克/公斤,油條為495.6毫克/公斤,膨化食品為300毫克/公斤。
長期食用鋁含量過多食品會減退人的記憶力並抑制免疫功能,鋁一經吸收會進入體內大部分器官,主要積聚於骨骼,導致骨質疏鬆、關節疼痛等;對大腦和腎臟也有損害,會出現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症狀;對兒童影響更甚,不僅影響骨骼生長,還會引起嬰幼兒神經發育受損導致智力發育障礙。由於鋁從人體內排出速度很慢,近年來,很多報導指出鋁與老年性痴呆症有密切關係。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下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制定了鋁的每周安全攝食量為2毫克每公斤體重,相當於一個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最多攝食不超過120毫克鋁。如果吃進去的鋁只是偶爾超過這個量,並非持續超出該水平,也不會影響健康。
國家衛生計生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糧食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公告,決定自2014年7月1日起,禁止生產酸性磷酸鋁鈉、矽鋁酸鈉和辛烯基琥珀酸鋁澱粉等3種食品添加劑,不再允許膨化食品使用含鋁食品添加劑,小麥粉及其製品〔除油炸麵製品、麵糊(如用於魚和禽肉的拖麵糊)、裹粉、煎炸粉外〕生產中不得使用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中國食藥監局規定發酵麵製品,如饅頭、花卷、發麵餅中風險監測項目鋁的參考限量為25mg/kg。
PONY譜尼測試集團作為第三方食品檢測專家,專注於食品鏈中食品安全的檢測。從最初的農產品原材料開始,經過生產環節,一直到流通、消費環節都可以提供食品安全檢測及諮詢服務。如需了解更多的檢測項目及諮詢服務,歡迎撥打集團全國服務熱線400-819-5688,或登錄集團網站www.ponytest.com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