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物理心臟檢查一般分四種,心臟彩超、心電圖、冠脈造影以及放射性檢查。心臟彩超用於觀察心臟的結構與運動,心電圖用於觀察心臟的節律,冠脈造影用於觀察負責心臟冠狀動脈的情況。心臟放射性檢查包括心臟的CT、冠脈CT、大血管CT以及心肌核素檢查,本文暫不介紹。
(1) 心臟彩超。
圖1 超聲心動圖的圖像
人的心臟可以理解為四個屋子(左右心房與左右心室),屋子之間有牆(心肌)相隔,而房門(瓣膜)則是血液在房間中穿行的通道。門的大小、牆壁的厚度都有一定的正常範圍。而如果出現問題,則代表心臟病了。
比如:
有的人剛出生時,心臟的牆上就有缺損,血液可以從一個房子不受限制的流到另一個房子,這就是常說的先天性心臟病。有的人因為高血壓,長期高壓負荷,心肌變肥「牆壁」變厚,這就是高血壓性心臟病。有的人因為感染,導致瓣膜上長有贅生物,讓房門不能順暢打開和閉合,影響血液流動,這就是瓣膜性心臟病。
而心臟彩超,就是負責觀測這些屋子、牆與房門的結構的。
心臟彩超是超聲檢查的一種,不過比起普通的 B 超,彩超能看得更清楚,更精細,且能了解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大小,它能清楚地發現心臟結構異常,比如腔室的大小,房壁的厚度,還有瓣膜是否存在關閉不全、狹窄、脫垂的情況,且可以觀察到心臟泵血的能力、以及心肌的運動情況。
(2) 心電圖
人的心臟在節律器(竇房結)以及圍繞心臟的電線(傳導束及浦肯野纖維)的作用下進行自發性跳動,除了跳動的次數有一個正常範圍值,跳動的節律也很重要。
正常人的心跳會像時鐘一樣精準,且心房與心室有規律的先後跳動。如果時常多跳一下少跳一下,可能就是罹患心律失常了,大部分心律失常會稍微影響心臟的供血能力,但只是讓人不舒服,不會有致命影響。
圖2 心電圖本質是三維向量在一維空間的投影
心電圖就是負責了解心臟節律的。心電圖本質是將3維空間中心電向量的活動投影在多個一維的圖像上。如最常規的12導聯心電圖,以及有時需要做的18導聯心電圖,就是三維心電向量在這些方向上的一維投影。
常規的心電圖是將電極片和手腳電導聯繫統貼在皮膚上幾分鐘,儀器會用曲線描繪出被檢查者的心臟電活動情況。醫生,可以根據這些曲線,獲知心臟的節律是否有問題。
除了常規心電圖,還有動態心電圖和運動心電圖,前者也叫holter心電圖,它能 24 小時檢測心跳情況,彌補常規心電圖的不足。運動心電圖則是獲取心臟在運動狀態下的狀態,如有沒有心肌缺血等。
(3) 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一項風險較小、相對安全、在局麻下進行的手術,它主要是通過 X 光了解心臟血管情況的,做心臟造影時需要往血管內打一種名叫造影劑的藥品,目的是增強影像觀察效果。
上面說了,人的心臟像一棟房子,那麼冠脈就是為房子供水的管道。冠脈分布在心臟外面,為心臟提供源源不斷的氧氣和營養物質。 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吸菸等,會讓血管內的雜質越來越多,血管四周殘留物附著,血管越來越細,水流越來越不通暢。
想要了解這些冠脈的情況,就需要用到冠脈造影,通過造影劑,在 X 線下,醫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冠狀動脈的粗細,以確定後續的治療。
圖3 冠脈造影
因為如果這些管道堵塞嚴重,就可能會出現以胸痛為主要表現的各種臨床症狀,也就是冠心病,所以冠脈造影是目前確診冠心病的金標準。一旦懷疑患者有冠心病時,就應該行冠脈造影明確診斷。
通過局麻,穿刺橈動脈或股動脈,植入動脈鞘,送造影導管進入左右冠脈口,在多投照角度推注造影劑,然後通過監視屏上顯示冠脈的情況,明確冠脈病變的程度。
不過看了不要害怕,冠脈造影一般都是冠心病才用,普通的心臟檢查不用。
至於心臟放射性檢查,雖然一般很少用,但是有時醫生會根據您的病情及症狀選擇做一些檢查。
最後,建議去做心臟檢查的病人穿一個寬鬆一些的衣服,因為上述檢查都是需要露出前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