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中剝離新聞:永遠警惕人性的惡

2021-02-21 燧石村

這種病態的瘋狂似的把一個人的錯誤加在一個國家身上表面上是保護自身群體的利益,實際上卻是把自己的種族與人類分離開來。

 

在一篇《一個英國穆斯林自白》的文章中,作者也譴責了這樣的行為:

 

「周日的芬斯伯裡清真寺遭遇恐怖襲擊後,我終於意識到,不論我們擁有何種膚色,不論我們屬於什麼人種,不論我們信仰何種宗教,我們都是恐怖主義的受害者,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成為潛在恐怖分子的可能。」

 

「當某個白人犯罪時,沒人會站出來替整個白人群體辯解,也沒人替他們為基督教辯解,譬如殺死77人的挪威人安德斯•布雷維克(Anders Breivik)、仇視黑人並策劃種族殺戮的美國退伍老兵詹姆斯•哈裡斯•傑克遜(James Harris Jackson)、在教堂內槍殺9名黑人的美國青年戴倫•魯夫(Dylann Roof)等等……每個人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殺手只是殺手,人們只會認為這些人只是個例而已。」

 

「所謂『恐怖主義』,歸根結底就是屬於某些少數群體的問題,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不論是所謂的『伊斯蘭極端分子』,還是『右翼極端分子』,恐怖分子終歸只佔相應群體的極少數。但正是這些極少數人,卻不斷地興風作浪,妄圖擾亂我們多數人的正常生活」

 

幾年來,被視作穆斯林的群體在歐洲的行走路線「亦正亦邪」,越來越多關於歐洲遲早「伊斯蘭化」的恐慌蔓延而來。

 

2014年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表明,英國穆斯林人口為380萬人,雖然暫時少於法國(穆斯林人口470萬人)和德國(穆斯林人口480萬人),但是英國穆斯林的年輕人口的增長勢頭卻超越法國。英、法的穆斯林家庭生育率均在百分之三以上,法國的非穆斯林平均生育率有1.8%,而英國只有1.6%。低生育率使得這些發達國家有意擴大人口,而歐洲各國接受難民之舉也有意在如此,加上英國推崇多元社會的自由和包容不同種族,穆斯林在人口中佔到一定比例。

 

為歐洲穆斯林喊冤的絕不止穆斯林信徒,最近英國歷史學家羅傑·克勞利在《經濟失落使英國的穆斯林更容易極端化》一文中也指出「極端化和經濟衰落有很大關係」這一觀點,文章中提道:

 

「在過去一年中,我們目睹了發生在法國、德國和比利時的嚴重暴行,等等.ISIS組織鼓勵這些自殺式襲擊,目的在於在實際上增加其他英國人對英國穆斯林的仇恨。ISIS想要的正是對清真寺和個別穆斯林的報復行為。此類行為如果足夠重大,就會將英國穆斯林與英國其他人口分裂開來,就會鼓勵不同社區之間的懷疑,從而使穆斯林更有可能採取激進的行為,也更能說服他們相信:西方的價值觀與穆斯林的身份認同格格不入這些行為,大多不是外國穆斯林所為.成百上千的阿訇們已經公開表示,拒絕為自殺襲擊或被警方擊斃的恐怖分子提供給所有穆斯林人的傳統禱告。他們直率地表達了這樣的信息:『這是因為,這種不可原諒的行為完全違背了伊斯蘭教崇高的教義。我們團結一致,與所有受這種仇恨影響的群體站在一起。』」

 

文中也提及:

「極端化的可能,與經濟成功的缺失之間,有很強的聯繫。英國的穆斯林人口,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他們在這裡並不太成功。比較一下印度移民和穆斯林的成就,結果很有意思。印度移民大多是印度教徒或錫克教徒。印度人一直在進取,雄心勃勃,渴望通過教育改善自己,也一直是模範公民。在英國的印度婦女,有70%都在工作,而穆斯林婦女中的比例只有35%,她們更可能遵循傳統、待在家裡,因此英語水平往往較差。從統計來看,印度教和錫克教的孩子,在考試中也比穆斯林孩子成績好。後者中的有些孩子,因為物質前景比較灰暗,就更容易受到伊斯蘭哈裡發戰爭呼籲的感召。」

相關焦點

  • 河川對話錄|從法律條文的多寡,看到人性的惡,人性的泯滅,還有......
    法律條文引出的人性善惡思考前言:這個話題是怎麼引發的呢?一方面是最近我購書時順手入了本民法典。更重要是周末爸爸陪了她一整天,而媽媽沒陪,她自言自語的說,爸爸在會愛她之前,學習過,而媽媽呢,學習得還不夠,所以還不夠愛她,還要學習。然後突然就來了句,人性是惡的說法。
  • 92歲老人被逼自殺:善意永遠填不滿人性的貪婪
    善意永遠填不滿人性的貪婪。。。也是之前看過一則新聞。 廣州道德模範尚丙輝,十幾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員。 人都是慾壑難填的,一個人的善意永遠填不滿人性的貪婪。可越長大,越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沒有稜角的善良,不但不能傳達出你的善意,反而助長了惡。 人性中有貪婪的部分。你退一尺,他進一丈。你的善良若沒有長出牙齒,就變成了軟弱,變成了別人欺壓的對象。 你要是好得毫無底線,對方就能壞的肆無忌憚。
  • 警惕身邊如「狼」一樣的人 不講人性的大道理 都是大騙子
    千萬要警惕身邊如狼一樣的人。
  • 南昌紅谷灘事件: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這幾天,又一則沉重無比的新聞被推上微博熱搜。一個正值花季年齡的女孩,被惡魔拖入黑暗中。The distance between us and evil我們與惡的距離案件過去第五天,這一則讓人感到揪心和絕望的新聞仍不斷引來許多討論。
  • 貪婪的惡之花,人性的問與答
    這是拋向話劇中懷特一家的問題,對他們而言,這無疑是幸福的煩惱。儘管他們的老朋友莫裡斯一再強調,能夠許願的猴爪是邪惡的,願望成真之時很可能會發生可怕的事情。如果許願,也要許一個「好」的願望。雖然故事不是發生在現代,可是這三口之家的設定讓我們很容易進入情境,在劇中可以看到自己或是父母,甚至周圍親朋的影子。
  • 《惡人傳》:極惡下的諷刺與人性
    變態殺手的惡自不用多少,馬東錫飾演的黑幫老大撐起了這部電影幾乎所有的張力,作為一方梟雄,他並不是一個嗜血的惡魔,相反從他願意把傘給學生這一細節上,我們在他的身上仍舊可見於人性的善,他的心狠手辣只體現在黑幫殘酷的叢林法則上,任何人都不能壞了規矩,任何人也都不能讓自己失了面子,這是維護自己地位的根本,所以他才迫切要找到傷害自己的殺手。
  • 熱播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也是一種「惡」
    其實人性的「惡」不過就是在人性和理性上的一個佔比。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剛開始的時候,一名叫王赦的法扶律師就被人潑糞了。因為他為造成9死21傷且患有精神病的殺人犯李曉明辯護。 他說,李曉明有精神病就應該被治療。或者說,應該了解他的行為動機,防止再發生此類事件。
  • 比魔鬼更可怕的永遠是人性!網友:一群鍋爐工把瘋女人拖進鍋爐房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面對人性的黑暗,有位心理學家曾說:為了避免對人性失望,我們必須首先放棄對人性的幻想。
  •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4,情不自禁地想吹爆這部良心劇!
    信息高度發展的時代,為了點擊量,為了搶走你的注意力,有些新聞標題往往文不對題
  • 我們與惡很近,但離善也不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將那些平時我們想說卻無法明言、關於道德和人性的微妙抗衡,用故事的形式,非常精彩地描繪了出來。亞洲內核和HBO的凌厲風格,結合得嚴絲合縫。劇中有很多關於人性醜惡的事件,李曉明的隨意殺人、新聞媒體的事實虛假化,社會大眾在網絡上的「無差別殺人」,人性的醜陋與人心的兇險,無處不在。
  • 真實版「幽靈男孩」:身體麻痺,意識清醒,慘遭虐待性侵…他用親身經歷揭露無底線的人性
    Martin Pistorius.My Way Back to Words.TEDxKC.2015網易公開課 《幽靈男孩「死亡」13年後復活,他才是世上最孤獨的人》酷玩實驗室 《16歲,他被身邊人虐待、性侵、非法灌腸…測試人性,最無人性》英國那些事兒  《身體不能動,意識卻醒著,他被困在自己的身體裡整整9年...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在資訊時代中迷失的我們
    最近,一部臺灣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風靡網絡,獲得了豆瓣9.4的高分,引起了網友們的激烈討論。《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由林君陽執導,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的電視劇,於2019年3月24日在臺灣公視首播。故事要從兩年前的一起無差別殺人案說起。槍手李曉明持槍殺人,造成9死21傷,這是是臺灣近5年來死傷最多的隨機殺人案。
  • 我們與惡的距離
    人的善與惡往往只在一瞬間,當壓垮人們善良的最後一根稻草出現,他就會步入萬丈深淵,永遠沒有回頭之路。有的人下一秒就蛻下人皮,拔刀相向;有的人下一秒就踩下油門,衝進洪江。在此,需要訴說我最敬仰的魯迅先生,他本來是為了濟世救人而去學醫,後來發現,原來不是人病了,而是人的心病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最近,大熱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深入探討了人性。<《別讓我走遠》MV> 整個世界在腐爛,腐爛的都與我無關,這黑暗我多習慣,習慣到不再需要看 沉鬱的前奏,黑暗中的低吟,讓這首歌如它的歌詞一般,仿佛是在腐爛的淤泥中掙扎出的殘存的花。
  • 探討 | 劉鑫江哥事件將「人性」推上新一輪熱搜榜?究竟何為人性?
    「人性」成為最近一個熱議的詞,也激發了小編對「人性」的思考,對於人性的解讀,它是一個非常非常深奧的話題,小編今天也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人性。  在生活當中,對於可惡之人,我們經常會說他是個毫無「人性」的東西,那麼究竟何為人性?
  • 警惕身邊如「狼」一樣的人
    對待惡人永遠不要太過善良,毫無防備之心,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看透人性,才是對自己負責。很久以前,有一位獵人,住在深山老林,以打獵為生,養妻育子,其樂融融。他順勢望去,只見一隻受傷的狼趴在血泊中,身邊滿是撕打的痕跡。獵人喜出望外。但走近一看,老狼淚眼朦朧,嗷嗷求救。獵人頓生惻隱之心,就小心翼翼地把狼背到家裡,精心餵養並療傷。妻子好言相勸,讓他把狼殺了,以絕後患,他痛斥妻子。獵狗有時在狼面前示威警告,他痛打愛犬。終於有一天狼傷愈體健,不辭而別。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山高路遠,就把孩子留在家,託獵人代為照顧。
  • 鄭爽被曝跳樓自殺,真實畫面曝光:別低估人性的惡!
    每晚21:30無論你在哪裡,請記得打開手機作者:莫叔來源:南川大叔(ID : nanCSS)因為點開後發現,哪裡有跳樓實錘,哪裡有新聞報導說實話,鄭爽事件爆發後,已經從全民討伐,升級到了徹底封殺,現在的她還面臨天價賠償費用——無論在公在私,她都從中得到了教訓。而不管她到底有多令人討厭,這種造謠人家自殺甚至吸毒,還胡亂傳播視頻,並且P圖全家遺照的人,其實更加令人不齒!
  • 話難言|《漂流教室》:禁錮世界中的人性考驗與愛
    其間小學生為了生存所爆發的人性戰爭,在作者精彩的繪畫功力及生動的狀況假想下,以及對人性美與醜陋相互掙扎的刻畫,讓人很難不起雞皮疙瘩。漫畫《漂流教室》 漂流到異世界的學校即使這麼多年過去,腦中想到它時閃現的不是恐怖的描畫,更多的是作品中體現出的與人性相關的,特別是在一個封閉的、無望的、禁錮的環境之中,人類這個群體所能夠表現出的理性與愛。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9年,一部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在臺灣公共電視臺首播,該劇一經播出便收穫好評不斷,並在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斬獲多項大獎,女主賈靜雯也因為這部劇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而本書內容呈現的正是這部高口碑之作的完整劇本及主創訪談。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兩年後開始,法院門口,品味新聞臺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李曉明殺人案件審判的針對性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