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2點整,樓下不知哪家飄來陣陣香味,那是芹菜炒油炸肉的味道,勾起了我的食慾。於是,馬上督促孩子他媽做飯、炒菜,可惜家裡沒有備芹菜。
小時候,每年炸肉我們都會跟在父母后面,幫著燙豬毛、切肉塊、燒火、蘸醬油、煮肉、炸肉,卻從來沒有自主加工過。但是,經常看著父母操作,這味道伴隨了將近二十餘年,太熟悉不過了,哪能忘記得了。
以往自給自足的時候,家裡每年都會殺頭自養的土豬,會到沒養豬的年成,也會到別人家買頭豬來殺。房子裡用粽條掛滿了透著紅暈的方塊油炸肉。那時,最難忘的是晚上炸肉時父親特意切出幾塊帶肉的骨頭,放油鍋裡炸脆後給我們享用。母親則泡了米粉,切了蔥花拌瘦肉剁碎,放油鍋裡炸幾個烏龜餈粑。
後來大家都覺得養豬划不來,家裡不養豬了,父母年前買肉也不吝嗇,都是以百斤計算,我也能沾點光,帶上幾塊到城裡去享受。正月裡走親戚,每到一家幾乎都能吃上芹菜炒油炸肉這盤美味。因為,油炸肉一切,加點芹菜和大蒜、老薑,一盤菜馬上就可以出爐。
今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少而貴,大多數家庭都不敢奢侈,父親年前也只買了三十來斤,油炸加工出來也就那麼寥寥幾塊。以往我們都是帶現成的回城,今年碰到新型冠狀病毒流行,買菜不方便,我們也不好意思揩油。初二那天,聽說因為疫情嚴重要封村了,嶽父送了兩塊給我們帶走。
油炸肉不管是炒芹菜、炒白菜杆子、炒蘿蔔乾好吃,其他煮法也都不錯。比如拌上淮山、慈姑、油豆腐水煮,湯好喝,很滋補。又比如,加入幹白菜或者香芋片做扣肉,味道也不錯。所以,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買一大把的芹菜和慈姑存放在廚房。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在飯店裡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油炸肉,只是永遠吃不出小時候的那種味道。
其實,油炸肉放得越久味道越香。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家裡經濟條件不寬裕,不像現在,可以天天吃上新鮮豬肉。有時,母親看到我們摘豬草辛苦了,便取下那麼一塊油炸肉,切成片拌著我們扯回來的野韭菜炒來吃,剩下幾塊我還會帶到學校。這種記憶一直延續到我讀師範。每當開學,母親就會切幾塊肉拌上辣椒灰給我帶到學校去,既可以節約一兩個禮拜的夥食,又可以讓室友品嘗到家鄉的美味。每年正月,臨武在外地工作的遊子離開家鄉,也有不少帶油炸肉的。
油炸肉掛久了,容易發黴,不能吃。出太陽的時候,母親就會取下來拿到太陽底下掛曬。每天放學,我們都會惦記著那幾塊油炸肉,踮起腳尖去數。隨著天氣逐減變暖,掛在屋梁上的油炸肉數量也不斷減少。春天插早稻的時候,要喊人蕼田,母親才小心翼翼地從梁上取下最後的幾塊油炸肉,用來招待幫忙的親朋。此時的油炸肉雖然表皮有點綠黴,洗乾淨後,用油炸一下味道更香美。
看來,明年過年得買上幾十斤豬肉炸好掛在老屋裡,慢慢給來享用,直到春天來臨。(作者:王繼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