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魚飯作為日料的入門級美食,在最近的至少5年,成為中產最愛的美食之一。你看哪個高富帥、白富美的朋友圈裡,沒有一碗看著就長肉的鰻魚飯呢。
但最近,「鰻魚飯就要吃不著了」在各種野生美食家的朋友圈刷屏,一開始我還不相信。直到好奇心日報微博給了實錘—— 「 今年日本鰻苗開捕半個月後,鹿兒島縣只捕獲到 0.5 公斤鰻苗,捕獲量僅為去年同期的 1%;而臨近的宮崎縣鰻苗捕獲量也只有往年的 2%。」(原報導:「鰻苗荒」引起價格上漲,全世界要吃不起鰻魚飯了 | 好奇心小數)
作為一個日料入門級愛好者,我還是有點慌,我親愛的鰻魚,還沒來得及吃懂你,怎麼就要滅絕了呢。於是,我準備給鰻魚飯寫一封深情的告白信。
Dear鰻魚飯:
你好,我是你的腦殘粉。
首先我要具體闡述,愛你的兩大理由:
1 | 沒有刺
大家喜歡吃你的原因,除了你鮮美嫩滑的肉質,還有就是你幾乎沒有刺,每個怕麻煩的人(比如我)都喜歡刺少。
2 |醬汁獨特
鰻魚醬最大的特點就是甜味顯著,而甜味能讓人產生愉悅感,先不提別的料理,光是醬汁就已經足夠吸引人了。
把醬油,味霖,清酒,紅糖按照6:5:3:4的配比調和在一起,再加上烤過之後帶有焦香的鰻魚骨,慢熬一小時就能制出獨一無二的鰻魚醬。
其次,我知道你有兩大變身技巧:
1 |蒲燒
蒲燒是你的主流風格 —— 縱向將你剖開,串在籤子上燒烤,並同時刷上醬汁入味。由於段串在籤子上的樣子很像蒲草,故稱「蒲燒」。
在日本,吃貨的江湖,還因為你的美味而分成了兩大幫派:
以京都為中心的關西派 V.S.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派
之所以有區別,是因為江戶前的鰻魚比之關西要肥美得多,如用傳統技法會過於肥膩,故而加多一道蒸製過程,以去除多餘油脂。
2 |白燒
如果不給你刷醬汁,則稱「白燒」,可撒薄鹽調料。有些店家也會製作,算是傳承了古法蒲燒鰻的鹽燒風格吧。
除了讓吃貨們拉幫結派,你還冥冥之中,給他們劃了一條鄙視鏈:
鰻丼(dōng)和鰻重(zhòng)之間,到底有沒有高下?
「鰻丼」即鰻魚大碗蓋飯。弧形的蓋碗方便食客大口扒飯,可以隨意添加醬汁下飯。據說鰻丼是最早出現的丼飯品種,有鮮明的平民屬性。
「鰻重」用的是做工精緻的漆盒,方形構造要求食客必須用筷子細細挾取米飯,做派更優雅。
同時,「重」有層層疊疊之意,通常鰻重的鰻魚數量會更多,盡顯奢華。
總之,鰻丼更平民,鰻重更優雅。
所以,在日本吃「鰻重」的看不上吃「鰻丼」的咯?
還真不是。
鰻重固然華麗,但對很多日本人來說,「江戶之味」本身就是庶民之味,追求的正是「大口扒飯」的快感,所以鰻丼的擁躉亦不在少數。
anyway,無論是鰻丼還是鰻重,只要有你在,我都愛吃。當初的我不好好珍惜,現在的我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