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胃脘疼痛,調氣化瘀,養心滋腎,擬丹參飲合養胃湯加減

2021-02-22 腸胃道健康衛士

通知

本公眾號將在近期內轉移至新公眾號發文啦,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無法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自動的粉絲與素材遷移。

這意味著,粉絲們需要重新關注我們的新公眾號,點擊☛ 「新公眾號,歡迎關注」,即可跳轉新公眾號啦!

病史:久病胃脘疼痛,食後加劇,飢不欲食,口乾喜飲,頭暈,心悸,少眠,腰酸,多汗。方藥:丹參,檀香,沙參,玉竹,麥冬,石斛,白扁豆,炒棗仁,生杷葉,枸杞子,炒谷芽,水煎服。二診:服藥6劑,諸症大減,知飢能食,少飲,舌苔同前,脈轉沉細弦。按上方加白芍,以5倍量共研細末,煉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早晚各服20丸,服藥後,諸症消失,胃痛未犯。案中系肝氣犯胃,久病入絡,傷及胃陰,損及心腎,故兼見頭暈、心悸、少眠、腰酸、多汗之症。吳老認為,氣有餘便是火,火盛則耗傷胃陰,若只知調氣化瘀,則勢必愈傷胃陰;若只顧養陰和胃,則又恐滋膩留瘀,因症用藥,兼治為妥;故以丹參飲合養胃湯加石斛、枸杞子、炒棗仁、生杷葉、炒谷芽共奏調氣化瘀、養陰和胃之效,藥後痛止,原方加白芍製成丸藥常服而愈。從上觀之,3例氣滯血瘀之胃脘痛,各有不同兼症,吳老同用丹參飲隨症加減,取得良效。可見治病必須謹守病機,辨證施治,用藥審慎,配伍得宜,是為重要。

腸胃道健康問題可加張老師,免費諮詢

( 微信號:zmtcw953

相關焦點

  • 慢性胃炎:胃脘脹滿,方用百合丹參飲、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
    近半年發現胃脘脹滿,刻下症:胃脹,食欲不振,畏寒,時有噯氣,查舌暗苔薄,脈沉。考慮存在消渴病日久傷陰的同時,陽氣亦傷,寒阻氣滯,絡脈血瘀,治當養陰和胃,理氣柔肝、活血化瘀,兼以溫中開胃。方藥如下:赤白芍各15g、百合25g、烏藥9g、丹參25g、茯苓12g、枳殼9g、陳皮9g、厚樸9g、雞內金12g、炙甘草6g,14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 新會益康藥店發出~【天冬除煩生津潤肺湯】滋腎養胃,養心寧神益智,為秋天必備良方.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新會益康藥店」輕鬆關注 【天冬除煩生津潤肺湯】無磺原條玉竹、麥冬、天冬、白蓮子、蜜棗、生薑、瘦肉或雞肉,煲1小時左右即可飲用。 【功效】生津養胃,除煩,寧心安神,止咳潤肺,滋陰養脾,固腎益智,降血糖。治心煩不眠,陰虛火旺,口乾舌燥,肺燥咳嗽,易怒,心神不寧等症。
  • 醫療檔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患者自訴胃脘痞悶,時有疼痛,飲食不佳,頭暈乏力反覆發作5年餘。胃鏡提示:胃黏膜色淡平薄,白相為主,慢性萎縮性胃炎,Hp(–)。病理報告:胃腺體萎縮,病理活檢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 提醒大家:慢性胃炎的「天敵」找到了,每天吃一點,養胃護胃,趕走炎症
    其中患有最多的胃病,就是慢性胃炎!出現慢性胃炎的原因:.第一個,不重養生:很多人胃部出現小問題的時候,即使知道了,在通過簡單的治療後就開始不再重視,或者壓根沒有放在心上,導致日積月累,出現了慢性胃炎。第二個,病變:很多胃部疾病,通過治療後會慢慢好轉到痊癒,但是有些人在這期間不注重的話,一些胃部疾病發生了病變,出現胃炎,有些就會出現慢性胃炎。
  • 冬季養胃吃什麼好?推薦5款養胃粥
    疾病查詢:兩性健康、健康百科、腰痛、胃痛、胃疼、胃脹、噯氣、反酸、打嗝、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炎、胃竇炎、急性胃炎、胃增生、養胃、淺表性慢性胃炎相信很多朋友都受到過胃病的騷擾,胃是非常嬌貴的器官,養胃也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養胃食療,趕緊一起來了解下。
  • ​[醫案0011] 大柴胡湯加減
    [醫案0011] 大柴胡湯加減孫某某,女,38歲。
  • 一個妙方:加減六味地黃湯!
    後世的人,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減,以針對性治病。比如麥味地黃丸,加了麥冬和北五味子這兩味滋肺藥,著重補肺腎。主治虛煩勞熱,咳嗽吐血,潮熱盜汗。加桂枝和附子這兩味溫補腎陽藥,就是金匱腎氣丸,可「益火之源,引火歸元」,治療早洩、前列腺增生等屬腎陽虛症。
  • 頸肩腰腿痛良方:獨活寄生湯,名不虛傳!
    獨活寄生湯治驗四則作者:巴海燕、叢惠芳獨活寄生湯系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運用此方治驗四則,報告如下。1慢性風溼性關節炎杜×,女,46歲,農民。1986年10月9日初診。自述:腰腿關節疼痛已20年。時輕時重、遇冷加重。嚴重時活動受限。舌淡紅,苔白,脈沉弦。
  • 學會這三道滋補養胃的湯,這個冬天胃暖暖的,很舒服~
    主治:慢性胃炎伴胃脘痛、嘈雜灼痛、飢虛、口乾飲幹、舌光或少苔或裂紋、脈細或弦細;或胃酸缺乏,胃鏡檢查顯示胃黏膜輕度充血,分泌減少,或腺體萎縮。中醫辨證屬於肝脾陰虛損傷,胃陰不足。處方組成:丹參30克,檀香10克,砂仁6克,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香附12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2克,吳泰10克。
  • 萎縮性胃炎:胃痛5年,方用清化飲合六君子湯加減治療
    胃脘悶痛,食後加劇,噯氣,不知飢納少,口苦且幹不喜飲水,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睡眠、二便正常,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沉細。患者素體脾胃虛弱,納運失常,導致溼阻熱生,溼熱中阻,氣機阻滯。方藥:綿茵陳10g,白扁豆15g,黃連6g,厚樸10g,半夏10g,竹茹10g,蒼朮10g,檳榔10g,萊菔子10g,薏苡仁15g,白蔻仁(後下)6g,甘草3g,7劑,水煎服。
  • 專治:慢性胃炎不要煩惱!這個「養胃藥」美味又有效,快來收藏
    慢性胃炎的危害有哪些?1、導致胃出血黏膜萎縮變薄、血管顯露、粗糟食物磨搓,以黑便為主要表現,若出血量大時可突然吐血,重者頭暈,心慌、眠黑、大汗、甚至休克等。2、導致貧血慢性胃炎大量失血後伴有兩種貧血,巨幼紅細胞貧血,即惡性貧血,患者具有貧血表現,頭暈、乏力、心悸、面色蒼白。
  • 祖傳秘方:疼痛科協定方
    [組成]丹參30克,赤芍20克,雞血藤25克,米殼30克,蠶砂30克,元胡20克,防風15克,澤蘭葉30克,豬苓20克,雲苓20克。[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溼,通絡,止痛。用於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腰椎神經根炎[用法]上方諸藥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鐘後煎,每劑煎四次。共取汁450ml,待藥稍涼後分四次口服。在飯後每次6~8小時一次口服。
  • 【每日一膳】​靈芝黃芪燉排骨:補中益氣、補肺益腎、養心安神的功效.
    靈芝黃芪燉排骨,補中益氣、補肺益腎、養心安神的功效。
  • 院士提醒:慢性胃炎不要再亂吃藥了,這種糧食吃法,比人參還養胃!
    患有慢性胃炎或其他胃腸道疾病的患者經常因胃痛,胃反酸,腸胃氣脹困擾。服藥只能緩解這種情況。對改善胃病關鍵在於胃黏膜的日常維護。選擇主食已成為重中之重。許多人主張使用中藥來養胃,但實施起來比較麻煩。更好的中藥的價值是如此之高,以至於非普通家庭都可以負擔得起。因此,當患者問我要吃什麼樣的營養食品時,我通常向他們推薦營養豐富,不貴且長期食用的主食糙米,黑糯米。
  • 科普:六種慢性胃炎,原因症狀各不同,先弄清了再吃藥!
    表現:有規律的疼痛,通常在飯後、著涼、情緒波動或食用刺激性食物時誘發,疼痛的位置常在胸口下方,每年秋季多發。發病期間經常感到噁心、想吐、脹氣、積食。表現:與胃部炎症相反,十二指腸炎症通常表現為飯後2小時開始疼痛,一些患者會在夜間發作,誘發因素與胃潰瘍相似,疼痛位置在上腹部偏右側,常常伴有反酸的症狀。
  • 一個良方:養筋湯
    第一集筋縮不伸,第二集臥床呻吟,第三四五集:不能行步,遍身疼痛,手臂酸麻,這是部爛劇還是揪心劇?《辨證錄》養筋湯看不下去了,直接改寫劇本。內容如下:白芍30克 熟地30克 麥冬30克 炒棗仁9克 巴戟天9克可謂本年度精煉短小,卻意味深長,評分超高的好劇。下筆便抓住觀眾心。
  • 一個妙方:滋燥養榮湯
    明代孫一奎所撰醫書《赤水玄珠》,內有一方:滋燥養榮湯。治肌膚起皴成折,筋燥爪幹。或大便因風燥秘結。很有本事。慢性溼疹,呈暗紅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皮紋顯著或出現苔癬樣變,常有鱗屑,間有糜爛與滲液,甚至陣發性劇烈瘙癢,皸裂時出現疼痛。服用化療靶向藥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出現皮膚乾燥、脫屑,皴裂等。均可採用滋燥養榮湯加減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