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女,42歲。
患者自訴胃脘痞悶,時有疼痛,飲食不佳,頭暈乏力反覆發作5年餘。
胃鏡提示:胃黏膜色淡平薄,白相為主,慢性萎縮性胃炎,Hp(–)。
病理報告:胃腺體萎縮,病理活檢診斷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伴有腸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刻下見:胃脘悶脹不舒,噯氣,食少,頭暈乏力,形體消瘦,大便軟,小便短,舌質紅苔薄少。
中藥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黨參15g,京丹參15g,白朮6g,枳殼4g,茯苓15g,廣木香6g,麥芽15g,甘草3g,三七5g,延胡索6g,砂仁(後下)3g,川楝子15g。以上中藥用清水文火煎後,分2次服下,連服1周。
二診:患者服上藥後,胃脹胃痛基本消失,飲食增加,精神好轉,舌質淡紅,苔薄少,脈細數。
照上方,減川楝子、延胡索,加黃芪15g,白芨15g,連服7劑。每日1劑,文火煎服。
三診:患者服上藥後,諸症好轉,面色佳紅,二便正常,飲食倍增,刻下見:舌質淡紅,苔薄少,脈數,中藥修改如下。
黨參15g,白朮6g,懷山藥12g,茯苓15g,丹參15g,白芨12g,木香(後下)5g,甘草3g,砂仁(後下)4g,煮半夏9g,黃芪20g,延胡索6g。
以上中藥用文火煎服,每日1劑,續服1周,同時交代飲食以軟質為主,稀飯與麵條較佳,忌粗硬辛辣之品。
四診:患者來診,自訴胃脘悶脹等症均減,能從事輕微工作。照上方續服2周,以固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且病程長,病勢纏綿,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癌前狀態。
根據其臨床表現屬於中醫胃痛、痞症、腹脹,虛證等範疇,臨床以氣虛血瘀多見。
故方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方中黨參、白朮、懷山藥健脾和胃;
木香、砂仁理氣止痛;黃芪補氣;煮半夏止嘔降氣;丹參活血祛淤;藥中病機,故療效尚佳。
註: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需選用請諮詢專業醫師。
腸胃道健康問題 可加張老師,免費諮詢
( 微信號:zmtcw953)
通知
本公眾號將在近期內轉移至新公眾號發文啦,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們無法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進行自動的粉絲與素材遷移。
這意味著,粉絲們需要重新關注我們的新公眾號,點擊☛ 「新公眾號,歡迎關注」,即可跳轉新公眾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