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年味
作者:張曉峰
一進臘月,年味就在母親們的指尖上慢慢升騰起來。
我們兒時,衣服和鞋襪都是母親們一針一針縫出來的。過年的時候,一家人都要添件新衣服,穿上新鞋襪。做衣服做鞋是個大工程,一入冬就開始了,但一開始做得慢條斯理,漫不經心。進入臘月,母親們便都有了緊迫感,做好新衣新鞋,還有很多的事要做呢。手頭更快了,晚上也不再串門,各自在油燈下穿針引線。針扎著了手指,舌頭舔一下,不流血就成;手指凍得不聽使喚了,伸進棉襖裡暖一會兒。隨著衣服和鞋襪慢慢成型,年味也就開始氤氳起來。新衣服新鞋襪做好,先讓試試,不合身了可以修正。合身了還得脫下來,等大年三十才讓穿。我們男孩子還好些,聽大人的話。女孩子就不行了,總是偷偷地穿。大人知道了只是嘴上說說,並不真惱。見姐妹們穿了新衣服,我們當然不依,於是,過了臘月二十,滿大街跑的都是穿著新衣服的孩子。我們便把新衣服上的年味散布得到處都是。
做好了穿的,母親們開始擺弄吃的。「二十六,蒸饅頭」,這是我們這兒的規矩。說是饅頭,其實包括了很多的內容。當然饅頭為主,但我們這些孩子的興趣都不在饅頭上。我最喜歡吃「豆餡」,方言裡把「餡」讀成「現」,也不知還有沒有另外的字。「豆餡」就是棗包,餡兒是由棗泥、紅薯和綠豆混合而成。「豆餡」快蒸熟的時候,那清香不斷從灶房飄出,我守在門口,一會兒也不離開。還有各種包子,肉的,素的,白面的,雜麵的。母親們還愛蒸「棗花」,出嫁的女兒有了孩子,過年來娘家時,要抱「棗花」回去。「棗花」其實就麵餅上粘上幾顆囫圇棗。因為「棗花」要出門,所以母親們做得很精緻。用靈巧的手指把麵餅做出各種造型,弄出各種圖案,捏出各種花邊。蒸好饅頭,緊接著開始殺雞,殺魚,煮肉,炸丸子,各種肉和菜,在母親們的指尖下,都變成了一道道美食。二十八以後,空氣便滿是肉香和油香。來自嗅覺的年味,才是真正的年味兒。
吃的也有了,巧手的母親們還不閒著,買來紅紙,剪個福字,希望福氣滿滿;剪個鯰魚,希望年年有餘;剪個公雞,希望來年大吉。窗戶上,柜子上,床頭上,貼得到處都是。識字的父親也開始裁紅紙,飽蘸濃墨寫起了春聯,一個個飽滿圓潤的大字在父親手指下流淌而出,墨平時有點微微的臭味兒,不過此時,竟聞不到了。把春聯貼好,馬上「祖國山河一片紅」了。鞭炮也在孩子們的指尖點燃,年味兒也就濃得化不開了!
「封丘網事」致力於挖掘隱藏於歷史深處的封丘往事,打撈散佚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世界中的封丘元素;傳播正能量,頌揚真善美;我們不譁眾取寵,不媚俗,不迎合,不做標題黨;我們的團隊力爭打造一個有深度、有情懷、有溫度、有品位的公眾號。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關注,歡迎轉發,轉發請註明來自封丘網事。點擊二維碼,關注我們吧,我們剛剛上路,精彩剛剛開始。
投稿郵箱:yjss69@qq.com
小編電話(微信):1359864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