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毒性分析報告:「中餐館味精症候群」是什麼?

2021-02-13 覓食

我有個朋友對菠蘿過敏,於是大家沒事就喜歡穿個菠蘿在身上逗他(啊真是一群好朋友)。更不幸的是,據說這位朋友還有一樣更可怕的過敏源:味精。他曾不慎吃了味精館子、在家結結實實躺了一個禮拜。

這種體質,在經歷過地溝油、塑化劑輪番蹂躪的天朝人民裡面比較少見,老外就可怕多了,已經到了談 MSG(味精)色變的地步,更有甚者,都吃死人了!

我也不怎麼吃味精,偶爾一吃多也是嘴裡又幹又苦猛喝水的,其實也是身體在說:我不習慣吃這個,我吃得不舒服。我覺得呢,就是因人而異,程度輕重不同。

誕生自海帶的鮮味味精,被後世大批量人工合成、成為最濫用的調味料,更有甚者,缺了味精就不會燒飯了。是的,味精對身體無害,但為了追求過度鮮味的亂加味精,以致於吃不出食物本來鮮味,實在是莫大的遺憾。

少放、不放味精是一種選擇,

吃飯可以是果腹,也可以是一種享受。

好啦,今天就請到我一直非常喜歡的《Lucky Peach》雜誌中文版官方公眾號,「福桃九分飽」,來為大家講講味精和味精過敏的故事。

「福桃九分飽」是《Lucky Peach》中文版雜誌的官方公眾號,這本由米其林大廚David Chang和媒體人Chris Ying創辦的雜誌,在短短六年裡成為全球最富搖滾精神的美食雜誌。現在,這本雜誌終於來到了中國大陸!

在「福桃九分飽」裡,你可以看到洋氣的海派西餐、重口味的滷煮和徽州臭鱖魚和影響中國的食物系列.他們努力還原食物的本來面貌:拒絕濾鏡、拒絕過分擺弄造型、拒絕只有高級。他們熱鬧且充滿人情味——快去接地氣的「福桃九分飽」看看吧。

談到味精,你會不會也和我一樣的反應:

"啊!這菜裡有味精!" "吃完好口渴,這裡一定用味精!" "味精?!這東西致癌吧!"……

談味精色變的不只你和飽妹,歪果仁早就視味精為「毒藥」了……

美國文獻類紀錄片《1000種死法》裡有這麼一位不幸的兄弟,我們就叫他大邁克吧。一天大邁克來到了一家中國自助餐廳,他很喜歡中餐啊,這家餐廳又做得很好吃,於是他就吃啊吃、接著吃啊吃、拼命吃啊吃。

相關焦點

  • 味精與中餐被汙名化 臺裔美籍大廚挑戰「中國餐館症候群」
    韋氏字典在1968年納入「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一詞,用來描述食用味精後身體出現的不適症狀。不過,後來的研究發現,味精無罪,中式料理更加無辜,但這一個定義和對中菜的負面刻板印象在美國文化中已根深蒂固。有味精公司和兩位亞裔名人在社群平臺發起#RedefineCRS(重新定義中國餐館症候群)運動,希望打破這種過時兼錯誤的觀念。在紐約開刈包餐廳的臺裔美籍大廚兼作家黃頤銘(Eddie Huang)指出,「中國餐館症候群」是將中菜汙名化,背後是種族主義作崇。
  • 「中餐館症候群」涉歧視 亞裔抗議《韋伯字典》
    美國文化對味精(MSG)的排斥根深蒂固,韋伯字典描述「中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CRS)是早自1968
  • 從味精的最大消費國到無人敢吃,美國人又把屎盆子扣在了中國身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先後發表的調查報告,認為味精在適量的情況下對人體沒有害處。1995年美國的食品和藥品管理局也發表了報告,得出了同樣結論。那既然味精是一種食物中本身就帶有,並且適量使用對人們沒有影響的東西,為什麼西方人就對味精卻那麼排斥呢? 您別說這裡面還真有個故事,在1968年的時候,有一位美國醫生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了一篇文章,說自己去中餐館吃飯之後出現了四肢發麻、悸動、渾身無力等等症狀,最後他推測這些症狀跟中餐館裡面的中國菜添加了味精有關。
  • 中餐綜合症:味精真的有害健康,抑或只是種族歧視?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what is it
    該詞典的出版商,被要求修改詞典中 「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的詞條。The publisher is being pressed to change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味之素公司稱,該詞典的對這個詞條的解釋帶有種族歧視,並且沒有科學根據,不公正地醜化了味精的形象。
  • 【生活小貼士:味精的危害】
    並不是所有菜都能放味精的,你知道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告訴大家5種家常菜放味精易中毒,一起來注意一下吧!一、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  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 西媒爆中餐廳最大詬病——使用味精 過分使用味精造成中毒和過敏
    而在海外的中餐廳也都一直非常受到當地人的熱捧。但是,當地人對中餐廳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一些中國人吃貓狗肉等等的謠傳對中餐廳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都被我們忽視,那就是使用味精。味精在中國被用作調味料,其實是化學製品,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鮮味,在中國菜中用的最多。
  • 被嫌棄的味精:致癌?化學合成品?專家告訴你,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之後研究火柴原料的上海化學工程師溫蘊初在1922年創造出成本低廉的水解法,40噸小麥產1噸味精,味精走上量產之路,也加速了「味精有害論」的傳播。後來這個雜誌社就將矛頭指向了味精,認為這些症狀都是味精導致的,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開始相信味精不是個好東西的「事實」了。「味精吃多了會致癌,會脫髮,它是化學合成品……」之後種種的謠言令味精走向衰敗。
  • 第755期:味精用英文怎麼說?
    你問一個在國外生活過的中國人,基本上他們都知道味精的英文。國內的人大多反而不知道,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 院士提醒:不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中國人做菜講究一個「鮮」,因此廚房烹飪少不了增鮮提味的「神器」比如味精、雞精。不過近幾年有關味精雞精會致癌的說法也是層出不窮,搞得大家都人心慌慌,那麼味精到底是害人,還是健康無害呢?味精呈味速度快,但後續能力弱,在烹飪食物中起到「頭味」作用,在甜味食物中不宜用味精,而食材本身比較鮮的話也不宜使用,如雞蛋,海鮮等。雞精主要成份味精,酵母精,鳥苷酸,肌苷酸,食鹽,糖,還有雞肉提取物。主要是使味道更厚一些。多用於湯羹類。味精加熱會致癌?
  • 【微安全】「假味精」、「毒澱粉」,鑑別一招先
    第二十七計——鑑別真假味精之「水溶嘗味計」:味精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其質量也參差不齊。一般來說,味精摻假主要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使用普通的味精標稱純味精或99%味精;二是在味精的銷售過程中使用摻假物,如食鹽、澱粉、小蘇捫、石膏等。選用優質的味精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辨別味精的優劣呢?
  • 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否則後果很嚴重!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3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 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
  • 不瞞你說: 五種菜絕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傷害誰.
    炒肉和蔬菜不需要味精酸味很明顯,加了醋的菜不會加味精由於味精在酸性環境中難以溶解,所以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味道越不好因此,甜醋捲心菜等炒酸菜不能放味精                                            不適合當味之素
  • 這五個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想毒死自己!
    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 這5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4、調餡料不宜加味精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
  •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很多人還不知道…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味精加熱後有毒,甚至會致癌?「牛奶草莓」是用牛奶進行澆灌的?現擠的牛奶更有營養?……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
  • 過年炒菜,雞精和味精用哪個?,哪個對身體傷害更大?營養師用數據告訴你實情 ​
    味精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食品,可以增加食物的鮮味,還能代替一部分食鹽使用,很多人炒菜、煲湯都少不了味精的參與。馬上過年了,炒菜難免會用到調味料,雞精和味精用哪個?,哪個對身體傷害更大?謠言一、味精真的能讓人變傻?我們先來看看味精的成分,味精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穀氨酸鈉,再經脫色、脫鐵、蒸發、結晶等工序製成穀氨酸鈉結晶。科學家們早就研究過味精的安全性,並沒有發現它能產生危害。所以,味精本身並不是有毒物質。在日常烹飪中根據自己的口味適量加一點,完全沒問題。謠言二、味精高溫時會致癌?
  • 央視:雞精、味精、香菇精到底該不該放?現在知道還不晚!
    雞 精 、香 菇 精、醬 油 P K 味 精 實際上,雞精就是有雞肉味的味精,主要成分也是穀氨酸鈉。但由於添加了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味道更豐富。 雖然一些高品質的雞精也會適當添加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但一般含量較少。
  • 昆布粉:用它代替雞精味精,天然鮮香一勺搞定!
    >▲為生活注入更多美好能量據資料記載,二十世紀初,日本人從海帶湯中分離出了穀氨酸鈉,發現它產生的味道跟通常所說的「鮮」很像,於是發明了味精純天然無添加,可以替代雞精味精,使蔬果烹煮後滑嫩光亮色,提鮮效果也非常的好。請放心食用!
  • 寶寶反覆溼疹和莫名瘀青,小心罕見病「WAS症候群」
    今年臺灣7歲的男童陳小叡,多年來一直因血便、莫名瘀青或血流不止、反覆感染等病症所苦,經治療仍不見好轉,甚至一度面臨「割脾臟」的抉擇,直到臺中榮民總醫院醫療團隊找出病因——「歐德裡症候群」,並幸運在5歲時接受臍帶血移植,才免於割脾臟、夜夜跑急診的人生。小叡出生1個月內就陸陸續續有血便,手上有出血點,很小就進醫院的保溫室;甚至去學遊泳,腳一拍到水,腳背上都是瘀血瘀青,什麼運動都不能做。
  • 心理探秘:斯德哥爾摩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