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貼士:味精的危害】

2021-02-23 貴廣網絡

  味精是我們平時做菜經常用的一種調味品,它能夠讓菜變得更加美味。但是你知道嗎?並不是所有菜都能放味精的,你知道味精的危害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告訴大家5種家常菜放味精易中毒,一起來注意一下吧!

一、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

  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二、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

  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三、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

  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四、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

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了不能拌餡,在製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餚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五、味精用鹹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鹹味菜餚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並產生一股異味。

  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餚中不能加味精。

來源:網絡

歡迎訂閱「貴州廣電多彩•雲」、「貴州廣電網絡公司」微信公眾號

1、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並把消息分享給你的好友

2、點擊標題下藍色字體的「貴州廣電多彩•雲」進行關注

3、在微信【添加朋友】中輸入「gzcbndcy」搜索後進行關注

4、掃描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否則後果很嚴重!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3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 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
  • 這五個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想毒死自己!
    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 被嫌棄的味精:致癌?化學合成品?專家告訴你,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雖然味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最常見的調味品之一,但卻經常被人們嫌棄,人人畏懼。那它真的會致癌?會讓人脫髮?是化學合成品嗎?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在了解味精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種味道——鮮。在人的味覺裡,不僅能嘗出酸甜苦辣,還有「鮮」的味覺感官。
  • 這5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餚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4、調餡料不宜加味精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
  • 味精毒性分析報告:「中餐館味精症候群」是什麼?
    更不幸的是,據說這位朋友還有一樣更可怕的過敏源:味精。他曾不慎吃了味精館子、在家結結實實躺了一個禮拜。這種體質,在經歷過地溝油、塑化劑輪番蹂躪的天朝人民裡面比較少見,老外就可怕多了,已經到了談 MSG(味精)色變的地步,更有甚者,都吃死人了!我也不怎麼吃味精,偶爾一吃多也是嘴裡又幹又苦猛喝水的,其實也是身體在說:我不習慣吃這個,我吃得不舒服。
  • 不瞞你說: 五種菜絕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傷害誰.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女王觀生活」,再點擊
  • 過年炒菜,雞精和味精用哪個?,哪個對身體傷害更大?營養師用數據告訴你實情 ​
    味精是生活中常用的調味食品,可以增加食物的鮮味,還能代替一部分食鹽使用,很多人炒菜、煲湯都少不了味精的參與。馬上過年了,炒菜難免會用到調味料,雞精和味精用哪個?,哪個對身體傷害更大?但是最近幾年,關於味精的傳言有很多,有些人認為味精能夠損傷人的大腦,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神經細胞死亡,我們的智商也會逐步降低。所以聽信傳言的老百姓就改用了雞精代替味精,認為雞精中有雞肉的成分,會比味精更加健康,真的是這樣嗎?
  • 西媒爆中餐廳最大詬病——使用味精 過分使用味精造成中毒和過敏
    而在海外的中餐廳也都一直非常受到當地人的熱捧。但是,當地人對中餐廳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一些中國人吃貓狗肉等等的謠傳對中餐廳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都被我們忽視,那就是使用味精。味精在中國被用作調味料,其實是化學製品,主要成分為穀氨酸鈉。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鮮味,在中國菜中用的最多。
  • 第755期:味精用英文怎麼說?
    你問一個在國外生活過的中國人,基本上他們都知道味精的英文。國內的人大多反而不知道,也沒想過這個問題。
  • 院士提醒:不吃味精、雞精的人都看看吧!
    中國人做菜講究一個「鮮」,因此廚房烹飪少不了增鮮提味的「神器」比如味精、雞精。不過近幾年有關味精雞精會致癌的說法也是層出不窮,搞得大家都人心慌慌,那麼味精到底是害人,還是健康無害呢?味精呈味速度快,但後續能力弱,在烹飪食物中起到「頭味」作用,在甜味食物中不宜用味精,而食材本身比較鮮的話也不宜使用,如雞蛋,海鮮等。雞精主要成份味精,酵母精,鳥苷酸,肌苷酸,食鹽,糖,還有雞肉提取物。主要是使味道更厚一些。多用於湯羹類。味精加熱會致癌?
  • 從味精的最大消費國到無人敢吃,美國人又把屎盆子扣在了中國身上
    歡迎捧場照理說事,前段時間我跟一位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的朋友聊天,聊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問我的這位朋友美國人吃不吃味精,這個朋友頓時一愣,告訴我他在美國這麼多年別說吃味精了,就連味精的英語怎麼說都不知道,好像都沒怎麼聽說過,那美國人到底吃不吃味精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有意思的話題。
  • 【微安全】「假味精」、「毒澱粉」,鑑別一招先
    第二十七計——鑑別真假味精之「水溶嘗味計」:味精是廚房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其質量也參差不齊。一般來說,味精摻假主要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使用普通的味精標稱純味精或99%味精;二是在味精的銷售過程中使用摻假物,如食鹽、澱粉、小蘇捫、石膏等。選用優質的味精對人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辨別味精的優劣呢?
  • 昆布粉:用它代替雞精味精,天然鮮香一勺搞定!
    ▲為生活注入
  • 中餐綜合症:味精真的有害健康,抑或只是種族歧視?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what is it
    各有說法      美國知名中菜大廚譚榮輝在2018年的報導中提到,做菜從不用味精,他說:「我小時候就對味精過敏,媽媽煮飯時也絕不用味精。與任何經過適當烹煮和調味的菜餚一樣,中國菜根本不需要味精。我們永遠不知道加進食物中的人造化合物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什麼長期影響。對我來說,添加味精就是一條我們根本沒必要踏上的險路。」
  • 小貼士:生活中的環保常識
    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家電在使用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地產生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它們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穿透力強,而且充斥在整個空間,成為一種新的汙染源,已經面成為當今危害人類健康的致病源之一。
  • 央視:雞精、味精、香菇精到底該不該放?現在知道還不晚!
    雞 精 、香 菇 精、醬 油 P K 味 精 實際上,雞精就是有雞肉味的味精,主要成分也是穀氨酸鈉。但由於添加了鹽、核苷酸、糖和其他香料,因此味道更豐富。 雖然一些高品質的雞精也會適當添加雞肉粉或其他肉類提取物,但一般含量較少。
  • 味精與中餐被汙名化 臺裔美籍大廚挑戰「中國餐館症候群」
    韋氏字典在1968年納入「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一詞,用來描述食用味精後身體出現的不適症狀。不過,後來的研究發現,味精無罪,中式料理更加無辜,但這一個定義和對中菜的負面刻板印象在美國文化中已根深蒂固。有味精公司和兩位亞裔名人在社群平臺發起#RedefineCRS(重新定義中國餐館症候群)運動,希望打破這種過時兼錯誤的觀念。在紐約開刈包餐廳的臺裔美籍大廚兼作家黃頤銘(Eddie Huang)指出,「中國餐館症候群」是將中菜汙名化,背後是種族主義作崇。
  • 【食品】日本味精鼻祖味之素在中國開賣營養輔食
    據《快消品》了解到,味之素是日本味精的鼻祖。1909年,日本鈴木兄弟開始了商業化生產穀氨酸鹽,起名「味之素」(日語:味の素)。味之素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是一種奢侈品,後從日本傳到中國,廣受歡迎。
  •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很多人還不知道…
    味精加熱後有毒且致癌?喝酒臉紅的人酒量大?味精加熱後有毒,甚至會致癌?「牛奶草莓」是用牛奶進行澆灌的?現擠的牛奶更有營養?……這些說法到底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