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沒有欄目官方微博,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哈搭巴
日劇《深夜食堂·東京故事》第二集名為「アメリカンドッグ」,這是一個「和製英語」詞彙,然而這種所謂的「美式熱狗」,許多美國人也不一定能猜出來「American dog」是個什麼鬼。
但與日本的「那不勒斯意面」、中國的「加州牛肉麵」不同,日本的「美式熱狗」的確存在於美國,只不過它被叫做「Corn dog」(意為玉米棒形狀的熱狗)。如今隨著日式便利店的普及及韓國影視劇的流行,這種街邊美食也逐漸在中國多了起來。
儘管我的夜宵食譜裡經常出現方便麵+香腸的組合,但油炸香腸於我而言,還是感覺負擔太重了。
來看看深夜食堂裡的大叔是怎麼製作「美式熱狗」的吧:
事實上,「美式熱狗」還要在塗抹上厚厚的番茄醬、芥末醬或者蛋黃醬才算是大功告成。
啊,卡路裡呀,從此身材是路人。
無論是《深夜食堂》漫畫第一期還是同名電視劇第一季第一集,都講到了一種用小紅腸製作的夜宵——章魚香腸。
其實,章魚香腸製作起來非常簡單,步驟如下:
1、香腸對切成兩段,用刀或者剪刀把香腸切出章魚腳的形狀來;
2、平底鍋抹一層油,倒入香腸翻炒,章魚形狀的腳就都翹起來了;
3、煎到香腸紅紅的就可以了。
網上有人爭論過,電視劇裡到底用的是維也納香腸還是法蘭克福香腸,實際上兩種香腸做出來的章魚香腸,從外觀到口感都沒有太大區別。用QQ腸、臺灣香腸也是可以的。
另說一句,章魚香腸最早出現在1970年代的日本關西地區。它一開始就是居酒屋裡的下酒小菜。
無論是漫畫還是由此改編的影視劇,《深夜食堂》都是成人向的。比如第37回漫畫《魚肉香腸》講的是,離過四次婚的森教授,愛吃魚肉香腸,他在深夜食堂裡認識了女作家留美,然而他倆的愛情在森教授帶德國留學生來吃夜宵之時破滅了,看看老闆是怎麼評價的(日漫閱讀順序,從右到左):
德國被譽為「香腸共和國」,據說該國的香腸種類多達1500種,在柏林甚至還有專門的香腸博物館。每一種名字的香腸,都有其標準的外觀、尺寸和製作方法。
德國餐桌上常見用各種香腸做拼盤的前菜,比如這張圖上有豬肝腸、血腸、法蘭克福香腸等。
作為長期存儲肉類的好方法,香腸歷史悠久,世界各地的文獻中都有香腸的記載,比如《奧德賽》中,荷馬就用敘事詩的形式描述血腸的製作過程,同時期古希臘喜劇劇作家埃庇卡摩斯(Epicharmus)寫過名為《香腸》的喜劇。而北魏《齊民要術》中也記載了名為「灌腸法」的香腸製作方法。
古今中外,香腸的製作方法大致相同,基本都是將動物的肉絞碎成條狀,再灌入腸衣製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當然,據考證,最初香腸的腸衣為動物的胃。
儘管如今機器化大工業生產香腸成為主流,但時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家庭偏愛自製香腸傳承媽媽的味道。
因其外形,香腸很容易就被「汙」掉,比如號稱今年最「汙」的動畫片《香腸派對》,啊,羞羞。
不過話說回來,麵包夾香腸才應該算是正宗的「Hot dog」(熱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