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上麵粉炸一炸,香腸就變熱狗了?

2021-02-27 澎湃有戲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沒有欄目官方微博,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哈搭巴

日劇《深夜食堂·東京故事》第二集名為「アメリカンドッグ」,這是一個「和製英語」詞彙,然而這種所謂的「美式熱狗」,許多美國人也不一定能猜出來「American dog」是個什麼鬼。


但與日本的「那不勒斯意面」、中國的「加州牛肉麵」不同,日本的「美式熱狗」的確存在於美國,只不過它被叫做「Corn dog」(意為玉米棒形狀的熱狗)。如今隨著日式便利店的普及及韓國影視劇的流行,這種街邊美食也逐漸在中國多了起來。

儘管我的夜宵食譜裡經常出現方便麵+香腸的組合,但油炸香腸於我而言,還是感覺負擔太重了。


來看看深夜食堂裡的大叔是怎麼製作「美式熱狗」的吧:

事實上,「美式熱狗」還要在塗抹上厚厚的番茄醬、芥末醬或者蛋黃醬才算是大功告成。


啊,卡路裡呀,從此身材是路人。

無論是《深夜食堂》漫畫第一期還是同名電視劇第一季第一集,都講到了一種用小紅腸製作的夜宵——章魚香腸。


其實,章魚香腸製作起來非常簡單,步驟如下:


1、香腸對切成兩段,用刀或者剪刀把香腸切出章魚腳的形狀來;

2、平底鍋抹一層油,倒入香腸翻炒,章魚形狀的腳就都翹起來了;

3、煎到香腸紅紅的就可以了。


網上有人爭論過,電視劇裡到底用的是維也納香腸還是法蘭克福香腸,實際上兩種香腸做出來的章魚香腸,從外觀到口感都沒有太大區別。用QQ腸、臺灣香腸也是可以的。


另說一句,章魚香腸最早出現在1970年代的日本關西地區。它一開始就是居酒屋裡的下酒小菜。


無論是漫畫還是由此改編的影視劇,《深夜食堂》都是成人向的。比如第37回漫畫《魚肉香腸》講的是,離過四次婚的森教授,愛吃魚肉香腸,他在深夜食堂裡認識了女作家留美,然而他倆的愛情在森教授帶德國留學生來吃夜宵之時破滅了,看看老闆是怎麼評價的(日漫閱讀順序,從右到左):

德國被譽為「香腸共和國」,據說該國的香腸種類多達1500種,在柏林甚至還有專門的香腸博物館。每一種名字的香腸,都有其標準的外觀、尺寸和製作方法。


德國餐桌上常見用各種香腸做拼盤的前菜,比如這張圖上有豬肝腸、血腸、法蘭克福香腸等。

作為長期存儲肉類的好方法,香腸歷史悠久,世界各地的文獻中都有香腸的記載,比如《奧德賽》中,荷馬就用敘事詩的形式描述血腸的製作過程,同時期古希臘喜劇劇作家埃庇卡摩斯(Epicharmus)寫過名為《香腸》的喜劇。而北魏《齊民要術》中也記載了名為「灌腸法」的香腸製作方法。

古今中外,香腸的製作方法大致相同,基本都是將動物的肉絞碎成條狀,再灌入腸衣製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當然,據考證,最初香腸的腸衣為動物的胃。

儘管如今機器化大工業生產香腸成為主流,但時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家庭偏愛自製香腸傳承媽媽的味道。

因其外形,香腸很容易就被「汙」掉,比如號稱今年最「汙」的動畫片《香腸派對》,啊,羞羞。

不過話說回來,麵包夾香腸才應該算是正宗的「Hot dog」(熱狗)。

相關焦點

  • 熱狗:我覺得OK!
    看節目肯定要吃東西配啤酒,與hiphop聯繫到的食物,那絕對是有代表性的紐約布魯克林熱狗了。這個名為「Nathan's Hot Dog Eating Contest」的吃熱狗大賽已有101年的歷史了。你知道麼,在紐約每隔幾個街區,就會有一輛熱狗車。據統計,美國人每年就要吃掉100多億根熱狗,把這些熱狗鋪在赤道,可繞地球20多圈呢!可想而知,熱狗在美帝是有多麼火爆。
  • 每周一菜:酥炸茄夾
    酥炸茄夾是一道大眾菜,色澤金黃鮮亮,脆嫩爽口,可以加肉餡也可以什麼都不加,葷素皆佳,咬上一口,更有茄香噴鼻,令人心怡。此道菜簡單易做、味道可口,就連平時不怎麼喜歡吃茄子的人,都會被茄夾的誘人香氣所深深吸引,對舌尖上那股酥脆的感覺回味無窮。
  • 酥炸魷魚 | 滿大街的炸魷魚,不及家裡這道健康美味!
    有朋友在「請問詹姆士」單元詢問炸魷魚該怎麼做?那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吧!▼問題一:炸魷魚的時候魷魚有層膜要去掉嗎?有什麼炸魷魚的技巧?【3】做炸粉將400克麵粉、40克糯米粉,少量發酵粉、洋蔥粉、蒜粉、甜椒粉、鹽(4匙)、辣椒粉、白胡椒、黑胡椒混合均勻。
  • 烘焙時光:咖喱熱狗麵包
    ◆● 所謂熱狗就是在剖開的長形小麵包中夾一條香腸,食用前先烤熱。◆熱狗的起源◆● hot dog一詞卻來源於一張漫畫上的訛寫。在紐約巨人隊的基地「波洛」運動場內,史蒂文斯僱用的小販們,在看臺上叫賣:「快來買熱的德希臣狗香腸!」這年夏天,《赫斯特報》的漫畫家塔德.多爾根在看臺上,見那狗型的香腸和聽到小販們犬吠般的叫賣聲,靈感頓生,即興畫了一幅漫畫:一個小圓麵包裡夾一節「德希臣狗」香腸,上邊抹了一些芥末。
  • 年味小吃炸油角,14張大圖教你詳細做法
    炸油角又香又甜,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吃,不管年節不年節,時不時就會炸上一些,做的多了,熟能生巧,到現在也算是我做的比較拿手的小食了。現在女兒大了,平時不炸了,但過年的時候我還是會炸上一些分給親戚朋友~~~
  • 【文末有現金紅包】假裝低熱量,炸豬排也能做沙拉?
    炸豬排就是這麼個神奇的存在並不是什麼饕餮美食但隔段時間就要想一下炸豬排的日語發音是「TONKATSU」,勝利是「KATSU」,炸豬排對日本人來說是暗示勝利的象徵,如果能在冬日裡吃上一口酥脆又治癒的炸豬排,寒冷和壞運氣好像也會被驅散了呢。
  • 過節必備小食-濃情布朗尼、​炸香蕉、冰糖葫蘆
    今天菜譜分別是濃情布朗尼、炸香蕉、冰糖葫蘆~希望大家能喜歡,大家想吃什麼了可以在圖文末右下方留言告訴小編奧(*^__^*) 嘻嘻…7、模具內壁抹上一層黃油,裝入模具中8、9分滿即可。8、表面裝飾上核桃仁。9、烤箱預熱,入烤箱中下層,190度烘烤25分鐘左右。10、趁熱食用最美味。● ● ●
  • 炸藕盒:藕脆味鮮、肉香四溢
    炸藕盒是山東和上海地區的特色小吃,是過年過節家家必備的年夜菜,也是一道非常傳統的下酒小菜,屬滬菜、魯菜系。  剛出鍋的炸藕盒味道鮮美、色澤金黃、外酥裡嫩,咬一口在嘴中,藕脆爽口、肉香四溢。  炸藕盒:藕1節 瘦肉餡120克 蔥 姜 澱粉 鹽 生抽 香油 白糖
  • 快過年了,秘制現炸小酥肉,教你怎麼做才能外酥裡嫩,香脆好吃
    小酥肉應該是不少人小時候的味道,記得小時候在村裡的紅白喜事的宴席上,都會有小酥肉,還有就是過年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會炸不少酥肉。
  • (802)私房菜76:炸黃花菜
    歡迎點擊上👆邊的「立達書院」關注公眾號。【第802次分享】本文為「立達書院」公眾號第802次分享。
  • 炸排叉,小時候過年才做的美味~
    第二步:把所有食材都放入盆中,再倒入適量的清水,和成稍硬一點的麵團。第三步:麵團和好的樣子,然後蓋上保鮮膜醒30分鐘。第九步:取兩塊面片疊在一起,然後對摺,再切上三刀,如圖。第十二步:鍋中倒入適量的油,油溫五六成熱的時候,把排叉下鍋,小火炸至排叉成熟表面金黃即可。
  • 那些花兒|酥炸南瓜花
    燃鵝,城裡的小盆友們,或許還有不清楚南瓜是樹上的還是藤上的。其實,南瓜的一生,真正的吃貨會一直盯著的。從南瓜花、南瓜到南瓜子。其實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以南瓜藤對肥料的需求,太多的花也不可能一花一瓜,畢竟南瓜屬於不完全花的植物,雌雄花是分開的,像上圖有瓜胎不用說了,當然是雌的啊,所以,吃南瓜花不要有負罪感。酥炸南瓜花
  • 大叔家的過年小吃:炸春卷,香脆可口,簡單易做,家人喜歡!
    過年的時候大叔也炸一些春卷和家人分享,如果你覺得外面買的現成的春卷豆沙太甜了,或者不合自己的胃口,那就一起來自己做春卷。話不多說,今天大叔下廚房教你做炸春卷,希望你吃得開心~普通麵粉200g、水100克、豆沙適量、玉米油適量
  • 泰國街頭小吃:炸魷魚蛋
    在泰國某檔美食綜藝節目裡,Singto說他最常吃的菜是「煎蛋羅勒葉炒豬肉碎蓋飯
  • 變著花樣做麵食--香腸卷
    小時候沒什麼玩具,父母包餃子的時候就喜歡湊在跟前要一小塊麵團跟父母學著揉麵包餃子或蒸饅頭,看似父母很簡單的操作可到了我們手裡卻變得很難,於是就反覆的玩這塊麵團,這樣慢慢地長大一些就可以幫父母做飯了,這樣放學早就會在父母下班前做好飯,幫父母做家務是我們那個年代每個孩子必做的~~ 來自山東的我的父母很會做麵食,家裡平常吃的饅頭花捲髮糕等麵食都是媽媽自己做的
  • 留寧過大年 | 酥脆可口的炸春卷,一口咬出年滋味!
    —炸春卷肉絲上醬以後滑油,炒大白菜至軟爛加入胡蘿蔔絲,加上已經炒好的肉絲,然後用麵粉攪拌成糊加入鍋中,炒至成糊狀裝盤。☝分解教程☝炸春卷時,先熱鍋倒油,一般油溫在6成左右。對於火力較小的家庭而言,可以5、6成油初炸定型,待火力上升至7成再復炸一次,效果更好。
  • 天津人的春節必做家宴——炸丸子
    每個家庭自己新年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叫做「家宴」,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中國家庭,每家的家宴各不相同,我家在天津,每到過年必做的一道菜就是炸丸子。炸丸子比較麻煩,所以平日裡不做,等到過年前臘月二十八九,買好了幾斤肥瘦相間的豬肉,便操作起來。首先是豬肉的比例,肥肉和瘦肉的比例可以是三肥七瘦,也可以四肥六瘦,甚至五五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