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味道?好香啊!」走過臨浦浴美施路11幢106室,這個沿街的小屋子裡米香陣陣,不少人忍不住探頭進來看,這一看,可讓大家看到了稀奇事。圓圓的鐵輪轉悠著,每隔幾秒落一錘,坐在石搗臼前的王青大哥,熟練地翻動著米麵團,20多分鐘後,香糯的年糕就出爐了。駐足的路人看得新奇之餘,也忍不住買些現打的年糕回去嘗嘗鮮。
鄰居眼裡,王大哥可是個愛鑽研的人。「他平時就喜歡動動手,這次看他搗鼓了個把月,研究出這麼一個好東西。」鄰居杜大姐樂呵呵地說。成了鄰居嘴裡的「民間高手」,王大哥有些不好意思,他說自己是開車出身,機械也略懂一些,「我們這附近住了很多富陽人,我老婆老家也在富陽。這種麻餈年糕的做法最早是從富陽山裡人家傳來的。」王大哥說起麻餈年糕頭頭是道,「他們山裡是利用水車的力量來搡年糕的,這也給了我靈感。」王大哥指著機器上的鐵輪,別說,還真像一個小水車。
王大哥想著年底家家戶戶都有吃年糕的傳統,做了年糕機可以方便身邊的人。於是他一頭鑽進設計圖稿裡,花了5000多元買了電動機、減速機等設備,焊接、組合都自己動手。實驗、修改、再實驗、再修改……前後改進了不知多少次,終於研究出了可調控落錘時間的年糕機。王大哥的年糕機已經工作一個禮拜了,周圍不少鄰居都嘗了,「王氏年糕」的魅力也被口耳相傳。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對舌尖上的安全格外小心。市面上的年糕,特別白的不敢買,浸了很久都不會臭的也不敢吃。還好現在有了王青的現做年糕,好吃又放心。我們還給取了名字,叫『古法年糕』。」又一波鄰居進來,她們可是王大哥的忠實「年糕粉」。
雖然都是機器,但王大哥的年糕機跟手工打出來的一模一樣,勁道甚至更足。「原理跟老底子搡年糕是一樣的,只是我用機器代替了掄錘的人。打10來分鐘,出的是麻餈,蘸糖直接吃;打20多分鐘,出來的是年糕。吃過的都說好!」王大哥對自己年糕的口感很有信心。
鄰居們都說王大哥是熱心人,這樣搡出來的年糕只賣3塊5一斤,一點不貴,小區裡還有一些根據自己的口味,把自家的米拿來搡,王大哥也熱情接待,只象徵性收些加工費。「自掏腰包做了這個年糕機,也不是為了買年糕賺多少錢。就是想跟我們小區上不了街的老年人圖個方便。」只是沒想到,「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人都慕名而來,王大哥的年糕和年糕機真是火了一把。(曹涵翎)
◆如何關注:微信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蕭山日報」或者直接點擊本頁面右上角→查看公共帳號→添加關注。
◆如何分享:本頁面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評論:點擊下方「寫評論」暢所欲言,本微開放評論,滑動拇指時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理性,寬容。
◆個人微信:蕭報君(xsrbadmin)
◆熱忱歡迎大四的在校同學(家住蕭山城區者優先)來蕭山日報社實習新媒體運營與操作,跟古板不失悶騷的蕭報君一起「白加黑」,只要你熟悉網際網路環境、喜歡八卦、不怕吃苦,有文字功底,請趕緊加蕭報君的個人微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