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拜登已斬獲264張選舉人票,距離總統寶座只差六票。最後幾個州的計票工作仍在進行中,川普一方要對計票「喊停」,認為有違規現象,拜登一方則堅持要統計每一張選票。賓夕法尼亞州州長(民主黨)表態稱,要拼盡全力(fight like hell)確保本州每張票都統計上。
與此同時,一句英文口號刷屏外媒:Every Vote Counts; Count Every Vote。
這句英文口號關乎大選結果,大家不妨來翻譯一下,解解悶。
此處動詞「count」一詞二義:1)計算(tally);2)重要(matter/have importance)。
英文不難理解,如何讓譯文與原文形神兼合,需要動一點腦筋。文刀君「先幹為敬」:
每張票都要緊;每張票都要計。
不管選舉結果如何,這次美國大選再次讓世人見證了美國社會左與右、保守與自由的極端分裂。
美國農村(rural)/腹地(heartland)依然一片「紅」,城市(urban)/沿海(coastal)地區還是一片「藍」。
美國保守派作家Nick Adams在其新書中這樣寫道:美國農村/腹地的工人階級白人與城市/沿海地區白人之間交流極少,共性極少,甚至通婚也極少,他們之間的差異幾乎等同於社會學家眼中的「種族差異」了!在川普支持者眼中,那些「自由派(liberal)」同胞「驕傲自大(smug)」「虛偽(hypocritical)」「頤指氣使(condescending)」「嬌生慣養(pampered)」。
處於領先地位的拜登對美國社會的撕裂當然看得很清楚。11月4日,勝利在望的拜登不得不向川普支持者展示「化敵為友」的姿態,稱「我們不是敵人」,並再次呼籲團結:
So let me be clear,we are campaigning as Democrats, but I will govern as an American president. The presidency itself is not a partisan institution.
這與他競選前的呼籲是一致的:儘管我們代表民主黨競選,但我要做全體美國人的總統。總統之位並非一黨私有。
美國社會的裂痕已經越來越深,當大選塵埃落定,新總統縱有化敵為友之心,實踐起來恐怕難於登天。
戲說中外
如何不卑不亢地翻譯「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