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相約喜迎春#
大寒節氣一不留神,一頭撞灑了一缽臘八粥。
臘八,那是個甜甜蜜蜜的日子,糯糯的、暖暖的、甜甜的臘八粥,哎呀,過了臘八就是年,年畫貼起來,燈籠掛起來,過年了。
曈曚半弄陰晴日,慄烈初迎小大寒。
這雙喜臨門的好日子,早餐就要費點心思,大寒節氣那是冬天進補的最後衝刺。
煎香腸、水煎蛋、時蔬菜,五彩繽紛高熱量。不論春夏秋冬,餐桌有那一抹綠,最養眼。
蔥花餅,簡簡單單分分鐘出爐。不用贅述,天下女子都會。
最費心思費時間的是那臘八粥。熬臘八粥。
熬粥的食材都是穀粒果實,它們吸收了天地日月之精華,經過慢慢地熬製,熬水成珠,熬豆開花,自然與節氣時令相輔相成。為什麼總說:人在做天在看呢,就是這個道理。
過節是老百姓對老祖宗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飲食文化傳承,有敬畏方有福氣,求人不如求己。
自己做臘八粥,不用超市攪拌在一起的食材,什麼豆、米、乾果都和在一起看著五顏六色,做起來就有麻煩,要麼豆子沒泡透、要麼糯米泡粉了。
自己動手把豆類先泡發下鍋、等豆煮開花再下米、等米也開花再放棗和乾果,堅果一定要攪碎再入鍋,免得咯牙。
透過玻璃鍋蓋看那金燦燦的小米、紅彤彤的大棗、白花花的百合還有什麼慄子、蓮子、提子、紅豆、綠豆、糯米、枸杞交匯在一起,熬水成珠,文火開花,那真是一種享受。
大寒相擁臘八兒,暖暖的,美美的。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有人曾經問梁實秋為什麼寫《雅舍談吃》,他的回答特別有趣,他說:因為我連續吃了八十多年沒間斷。民以食為天,這是最好的詮釋橋段。
這多年,每逢節氣我都要寫一點關於做節氣早餐的記憶,因為媽媽說過:這世間已然喧囂,生活就不能粗心大意。這些早餐中的片羽吉光,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詩情畫意。
又一輪節氣即將開始,寫什麼呢?聽您的。
2021年1月20日西木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