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醫生:推薦6種飲食行為,利於穩定冠心病

2021-02-22 豆蔻華文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冠心病患者,在積極手術、藥物治療的同時,還要注意飲食的調整。

1.少吃脂肪含量高、熱量高的食物。如果長時間不間斷的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會讓血脂增高,血液濃度上升,容易造成動脈硬化,導致血栓復發。所以,應該少吃動物肝臟、肥肉、魚卵、花生等,忌用或少用各種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等;也不應食油炸、多油煎炒、燒烤食物。

2.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很多人認為,心臟健康的必需營養物質是蛋白質,所以平時吃了很多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其實並非如此,蛋白質不但不容易消化,還會給心臟增加負擔。而魚類、豆製品、牛奶和酸奶等對防治冠心病有利,可斟酌適當增加攝入。

3.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麻椒、白酒等,並且少吃熱性食物如濃茶、狗肉等。

4.吃得太撐容易誘發心絞痛,據相關報導,有的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當胃被擴張後,血壓會增高,會造成心肌耗氧量上升。所以,要避免暴飲暴食,這對於冠心病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5.以低鹽、低脂食物為主,另外,還要保持營養均衡,不要挑食,不要偏愛於一種食物而不攝入其他食物。

6.多吃水果,如獼猴桃、香蕉、山楂、蘋果等。這些水果富含維生素,對軟化血管有很大的作用,還含有糖、蛋白質、胺基酸和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質。

冠心病是一種血管老化造成的疾病,早年要以預防為主。引發冠心病的原因有「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此外,肥胖、吸菸史、冠心病家族史也是非常常見的原因,因此,在年輕時,就要開始預防各種疾病。

在此建議,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營養,少吃對心臟不利的食物,預防為主,健康在線才是硬道理。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心」科普:冠心病那些事兒之冠心病檢查如何確診?
    直接一步到位,注意標題,我講的是怎麼檢查確診,不是講冠心病要做哪些檢查,如果做檢查的話那就多了,心電圖、心臟彩超、肝腎功能等等等等!哪些都是他們的事,我們不過問好嗎!在此有一個前提,就是懷疑某個病人是冠心病了,要確診其是一個冠心病,要做什麼檢查?當然這就排除了如果我不懷疑你是冠心病,就沒有必要行此檢查了。
  • 醫生:甘油三酯高的人,平時多吃6種食物,甘油三酯很難再升上去
    甘油三酯是每個人體內都會有的一種脂質,但它並不存在越多越好,適量的甘油三酯可以給大部分組織供給能量,但如果甘油三酯過高,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可以這麼說,甘油三酯不降,血管就難以「安寧」,各種冠心病、腦梗、心梗等疾病也將會發生。
  • 冠心病治療:讓我們看看中醫怎麼治療冠心病?
    冠心病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對健康危害較大,一旦發現,我們就需要到醫院就診接受治療。冠心病患者往往傾向於吃西藥治療,見效快,但中醫藥同樣可以對冠心病有著很好的療效,中醫是怎麼治療冠心病的,我們來了解一下。
  • 闢謠:只有胸痛才是冠心病,醫生提醒:這8個不典型症狀也可能是
    前一段時間我的口腔科同事給我說了一件事,他看了一個牙疼的患者,讓他查心電家屬不幹,可後來卻給他送了錦旗。6、心臟驟停型心血管猝死的主要原因時冠心病,直接原因是室顫和心臟驟停,猝死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現並不少見。7、呼吸困難型突然發生的呼吸困難是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最常見症狀。當呼吸困難掩蓋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時,臨床醫生只考慮心衰而忽視了急性心肌梗死。
  • 【陽醫】心血管內科專家門診簡介
    我院於2018年10月1日起,特聘原陽城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分泌科主任、原陽城縣中醫院院長、內科主任醫師王學雷為我院心血管內科門診專家。
  • 【本周醫訊】11月20日、22日省內著名心內科、呼吸科、神經內科專家來金坐診,請大家關注!
    11月20日(周三上午),南京明基醫院心內科李新、呼吸科汪誠、神經內科張莉文,11月22
  • BMJ:外科醫生為什麼比內科醫生更帥?
    導讀:《英國醫學雜誌》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外科醫生的身高顯著高於內科醫生;對照組相貌得分顯著高於外科醫生和內科醫生
  • 一分鐘(23):上天給嚴重冠心病朋友最好的禮物——內乳動脈
    總體上看,動脈粥樣硬化是一個系統性、全身性的病理改變,但有一個例外:和冠狀動脈尺寸相當的內乳動脈(Internal Mammary Artery,也稱為乳內動脈,或稱為胸廓內動脈:Internal Throracic Artery)天生就能對抗動脈粥樣硬化,位置又和冠狀動脈接近,因此是上天給冠心病朋友設計好的最好的「備胎」、「最好的禮物」——內乳動脈橋10年的暢通率高達90%!
  • 內科主任:肝硬化養護並不難,一種「零食」緊著吃,穩定肝功能
    而結果出來醫生說,李晶已身染肝硬化,肝細胞受損面積在逐漸擴大。肝硬化這三個字給了李晶沉重一擊,她才意識到自己曾經的行為給肝帶來了這麼大的傷害,一時間追悔莫及。醫生藉此提醒:這3個行為或會引起肝硬化,儘早改正,別做第二個李晶!1、喝酒過度凡事都有個度,喝酒也是如此。如果天天飲酒,甚至像李晶這樣為了工作不加節制,就會遠遠超過了肝的承受範圍。
  • 這位準格爾旗籍醫生上榜!
    1月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業發展研究中心、好大夫在線聯合發布「2018年度好大夫」榜單。其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血管內科準格爾旗籍醫生張銘榮登「心血管內科」榜單。詳細信息點擊圖片本次評選綜合考慮了醫生提供線上服務的數量、回復的及時性、線上服務的患者滿意度、患者就診後的口碑評價等多個維度,嚴格按照評選規則,經過嚴謹的數據計算,從20餘萬名醫生中評選出年度好大夫
  •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獲首批中國心力衰竭規範化管理中心建設單位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病呈上升趨勢,醫療水平的提高使心臟疾病患者生存期延長,最終發展為心衰,使得我國心衰患病率持續增高。為規範心衰的診療,提高我國心衰的綜合防控水平,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聯繫決定,開展中國心力衰竭規範化管理中心建設項目。
  • 高潤霖:冠心病認識和診斷編年史
    冠心病心電圖診斷的應用:       1901 年荷蘭Einthoven 首次在人體描記到心電圖       1903 年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弦線電流計心電圖。       1930 年美國Wilson 應用心前導聯可診斷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從而使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有了客觀標準。
  • 消化內科醫生:胃不好者,牢記這5點,可能比「吃藥」還有效果!
    只要一有胃病發作,人們常常都難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沒有食慾,口臭,胃部疼痛,都是十分難以忍受,而且大部分人一犯病就依賴藥物,卻不知道胃病其實是可以養好的,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更好的養胃呢~吃花生養胃飲食毫無節制,冷熱交替的人可能經常容易胃部疼痛,此時可以吃少量的經過炒制或者煮過的花生米,假如沒有的話,一些生的花生米也是可以的,量不要太多
  • 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2個月前,身體就有預兆!可惜很多人無視
    原標題:神經內科醫生:腦梗發作2個月前,身體就有預兆!
  • 冬天這時間最危險 護心飲食4原則、3種運動不要做
    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提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注意一些細節,就有機會預防這些憾事發生。 冬天睡晚一點!這段時間易發生心血管事件首先,冬天早上容易發生猝死,尤其早上5、6點到9、10點之間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峰期。因為每到清晨,體內會分泌一種壓力激素,目的是將你從睡眠中叫醒,此時血壓就會微微升高,這是正常的。
  • 飲食做好這幾點,安饗元旦!
    暴飲暴食可能引起血壓波動,還容易誘發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如何安心饗元旦,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可得牢記以下幾點!研究顯示,成人若每日增加1g食用鹽,收縮壓可升高1mmHg左右,舒張壓升高0.6mmHg左右,年齡越大受到的影響越顯著。
  • 內科主任提醒:3種食物已進入傷害甲狀腺「黑名單」,勸你管住嘴
    內科主任提醒:3種食物已進入傷害甲狀腺「黑名單」,勸你管住嘴1、海產品海產品大多含碘量較高,所以沿海地區的人們出現甲亢的機率往往要高於內陸,與這類食物的頻繁攝入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醫生忠告:甲狀腺功能養護重在「養」字,日常生活中勸你做好3件事(1)補充富硒蟲草肽甲狀腺患者想要緩解病情,可以採用補充富硒蟲草肽的方法。富硒蟲草肽為何能成為穩定甲狀腺功能的首選?
  • 神經內科主任:喝水時加一勺,一個月後,打通血管,腦梗不敢光臨
    到了醫院後,醫生判斷為急性腦梗,直接送進了手術室。好在送來得及時,搶救了過來,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平時身體健康的黃大爺,怎麼就突然腦梗發作了呢?神經內科主任解釋道,黃大爺之所以腦梗發作,主要是因為黃大爺太愛喝含糖的飲料了,這會導致黃大爺的血液越來越粘稠,血管變得堵塞,血栓也會隨之形成,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什麼,但還是留下了腦梗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