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現:帕金森病可能源於腸道的又一有力證據!

2021-02-12 轉化醫學網

根據近日發表在美國神經學學會醫學期刊Neurology上的一篇最新研究,帕金森疾病可能起始於腸道,隨後通過迷走神經轉移到大腦。迷走神經從腦幹一直延伸到下腹,控制著無意識的生命過程,如心跳、食物消化等。
  

這項初步研究檢測了接受過切除手術切除了迷走神經主幹或分支的人群,這種手術叫做迷走神經切斷術,用於治療患潰瘍的病人。研究人員使用了瑞典的註冊資料庫比較了9430名40歲以上的進行迷走神經切斷術的病人和377200名正常人的情況,他們發現進行迷走神經切斷術的病人患帕金森的比例為1.07%(101人),普通人群患帕金森的比例為1.28%(4829人),二者無顯著性差異。
  

但是當研究人員分析兩種不同的迷走神經切斷術時,他們發現與未進行手術、並追蹤調查至少5年的人群相比,早於5年前進行迷走神經幹切斷術的病人患帕金森的可能性更低。迷走神經幹切斷術會完全切除迷走神經幹,而選擇性切除手術中,迷走神經的部分分支會被切除。
  

早於5年前進行迷走神經幹切斷術的病人患帕金森的比例為0.78%(19人),而3932名未進行手術的人患上了帕金森(1.15%),進行部分迷走神經切斷術的病人患帕金森的比例為1.08%(60人)。
  

在校正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關節炎及其他疾病等因素後,研究人員發現與未進行手術、並追蹤調查至少5年的人群相比,早於5年前進行迷走神經幹切除術的病人患帕金森的可能性降低了40%。
  

「這些結果為帕金森可能起始於腸道提供了初步的證據。」研究作者、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研究所理學碩士Bojing Liu說道,「關於這個猜想的其他證據是患帕金森的病人常有便秘等胃腸道問題,且這些問題往往在患帕金森前數十年就出現了。此外,其他研究已經表明腸道中有一種被認為在帕金森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蛋白的人群患帕金森的時間更晚。」
  

他們的理論是這些蛋白以錯誤的方式發生摺疊,並通過細胞之間的傳播將這種錯誤傳播到大腦中。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驗證這個理論,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這個過程可能在帕金森發生過程中扮演的角色。」Liu說道。此外,由於帕金森是一種症候群,因此可能有多重誘因和通路。
  

儘管這項研究樣本量大,但是Liu認為其缺陷之一就是某些亞組的樣本量太少。同時,研究人員也沒有完全控制所有的可能影響帕金森的因素,如抽菸、咖啡飲料及遺傳因素等。
  

參考資料:

Vagotomy and Parkinson disease: A Swedish register-based matched-cohort study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 帕金森病:我來自哪裡?我如何治癒?
    帕金森病被認為與大腦運動中樞的退變密切相關。過去十多年間,研究人員對帕金森病(PD)病變開始的位置進行大量的研究,但這一問題始終沒有統一的答案。2003年,德國神經病理學家Heiko Braak提出帕金森病的病變始於腸道,後擴散到大腦。該想法提出後引起了多方的質疑批評,但同時也獲得了大批研究人員的支持。
  • [精選] 帕金森病"比薩症候群"怎麼治療?
    馮濤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副主任運動障礙性疾病科主任       部分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可能有脊柱向一側異常彎曲它是帕金森病的一種常見和經常致殘的併發症,不典型帕金森症患者也可能出現這種表現。雖然帕金森病專家對Pisa綜合症沒有一致的診斷標準,但大多數醫生將脊柱向外側彎曲約10度以上定義為脊柱側彎。需要在站立和仰臥位進行放射治療才能對Pisa症候群進行診斷。
  • 帕金森病體位性低血壓:患者須知
    帕金森病中常見嗎?血壓 (BP) 是最重要的生命體徵之一。血壓有正常生理波動。例如,白天往往比晚上高一點。應激時血壓也可能升高。起身站立時,血壓可能會稍微下降幾秒鐘,但通常很快恢復正常。當站起後血壓不能迅速恢復正常時,稱為直立性或體位性低血壓 (OH)。這種形式的低血壓發生在約三分之一的帕金森病 (PD) 患者中。在疾病早期較少見,但隨著疾病進展更常發生。
  • Science子刊:我們找到了帕金森病和阿茲海默病的共同元兇
    如同阿茲海默病一樣,帕金森病中也有很小一部分患者是遺傳性的。在能導致帕金森病的基因突變中,較為常見的是LRRK2基因。LRRK2基因編碼的是一種激酶,之前的研究發現,導致帕金森病的突變會增加這個激酶的活性,但是LRRK2激酶活性增加之後如何導致神經毒性卻並不清楚。
  • 帕金森病:不只是手抖那麼簡單
    帕金森病並不罕見。在 65 歲以上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 1.7%,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一比例逐漸增高,是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類疾病,僅次於老年痴呆症。目前全球估計有帕金森病患者 500 萬,中國佔了將近一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或許將成為帕金森病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如此眾多的患病人口,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負擔是難以想像的。
  • 帕金森氏病:打破「顫抖的命運」
    「起先,我的右手經常抖動,但並不受我的意願控制;慢慢地我發現寫字也不像以前那樣流暢,用叉子吃飯時,叉子撞在盤子上發出的聲音讓我覺得很尷尬;漸漸地我害怕一個人走路,因為會不自覺的摔跤;最令人難過的是,口服的藥物無法讓病情得到好轉和控制...」
  • 科普:腸道息肉病
    臨床表現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極少數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對息肉的診斷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症狀就診,切不可忽視。
  •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簡化太極運動可緩解輕度至中度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
    太極是一種體育鍛鍊,可以作為一種非藥物方法來減輕帕金森病的症狀。
  • 「神奇」珠子能治帕金森病?曲靖這家理療館「不簡單」……
    「我的帕金森病都治好了,是真的有效.」一位大媽感慨地說。究竟是什麼神奇的治療方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9月21日上午,羅平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舉報,在學田路某體驗中心,每天早上9點左右,屋內便擠滿了老人,他們在裡面聽課,而且,老人們進去後,門便關上,已經快一個多月了。接到舉報後,民警立即前往舉報地點。
  • 降龍震顫湯:帕金森的這些症狀你一定要知道
    帕金森多見於60歲以後發病,偶見於20多歲。起病隱襲,緩慢發展。症狀出現孰先孰後,因人而異。初發症狀以震顫最多(60%~70%),其次為步行障礙(12%)、肌強直(10%)和運動遲緩(10%)。症狀常自一側上肢開始,逐漸波及同側下肢、對側上肢及下肢。
  • 學術最前沿(7):氨基質子飽和轉移與彌散張量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的對比研究
    氨基質子飽和轉移與彌散張量磁共振成像在帕金森病的對比研究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MRImaging Is Superior to Diffusiontensor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SeverityEvaluation
  • Nature:抗生素促進腸道病原菌生長???
    ,它能夠解釋服用抗生素如何改變腸道菌群,增加有益於沙門氏菌等病原菌生長的營養物可獲得性。        這項研究是比較重要的,這是因為腸道菌群變化是很多人類疾病產生的基礎,而且鑑定一種負責改變微生物群體的機制也為開發旨在幹擾在抗生素治療後給予這些病原體生長優勢的一連串事件的新療法打開大門。論文第一作者Franziska Faber說,「傳統上的研究著重關注抗生素協助控制細菌生長的機制,或者當細菌對現存的藥物產生耐藥性時提醒開發新的試劑。
  • 鄒市明的病真是因拳擊所致嗎?其實,另外這種病你更需要注意!
    其實網友們有這種猜疑也不意外,因為曾經美國著名的拳王阿里通告媒體,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綜合症。醫生認為阿里的病是因為拳擊中頭部不斷受到重擊所致。  比如,沒辦法組織、策劃、完成一項活動,做計劃沒有連貫性;不能專心做一件事,不能連續完成相連兩個動作;警覺性下降,注意力時好時壞,跟人說話總是有點答非所問;剛做過的事無法馬上記起,記憶力差;看東西的感知、定向出現偏差,可能更易跌倒;情緒、行為改變,可能出現嚴重的抑鬱、焦慮、淡漠等,容易被激惹甚至狂躁。
  • 過年腸道不添「堵」,清腸排便有幫手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社會心理因素等影響,便秘發生率有上升的趨勢,便秘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人群中。有學者認為:①年老、體弱、病後、產後、平時多汗、小便過多、失血過多、吐瀉過後者均容易導致陰血虧虛,津液耗傷,從而發生便秘;② 飲食失調,情緒過度緊張的人容易導致胃腸道蠕動變緩,從而引起便秘;③糖尿病病人、腦意外病人,腰椎壓迫神經以及長期服用一些藥物,如治療帕金森的藥物,容易導致神經功能損傷,從而引起便秘。
  • 你知道你腸道健康麼,腸道保健,刻不容緩!
  • 普亭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
    (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強人」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驚傳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 新發現|腸繫膜:人體的新器官?
    解剖學的新發現,總是令人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