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傳統年俗知多少

2021-02-24 博雅小學堂

說到這兒,奶奶看見小三歪著腦袋,一副不相信的樣子,就說:「小三,你不相信,初三晚上悄悄起來瞧一瞧,就會相信啦!」

小三問:「初四要做什麼呢?」

奶奶說:「我們要歡歡喜喜地燒金紙、放爆竹,接灶君和其他神明回人間,祈求他們把吉祥賜給人。」

小三又問:「初五呢?」

奶奶說:「初五又叫『開市』,商店都在這一天開始做生意,街上鞭炮放得震天響,到處煙霧騰騰的。又有人特別在這時候敲鑼鼓、跳加官,挨家挨戶地來送財神爺的畫像,真是熱鬧極了。過了這天,春節的重要節目可以算是結束了。」

小三聽得很開心,就說:「奶奶,要是天天過年多好,什麼都不用管,愛怎麼玩就怎麼玩。」

奶奶卻拍拍小三的腦袋,說:「誰說過年什麼都不用管?過年該注意的事情可多著呢!比方說為了這一年要有個好的開始,朋友不要互相爭吵,每個人說話都得留神,不要說不吉祥的話或字眼。

小孩子容易說錯話,要是小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旁邊的大人就會趕快說一句『童言無忌』,表示沒關係,小孩亂說的話不算數。小三,你可不能沒天沒地地亂說一氣,知道嗎?」

歇息一會,奶奶又說:「過年還有些特別的規矩,比方這幾天不能掃地,以免把財氣和福氣掃出門;刀子和剪刀不要碰,針線也不要動,以免發生什麼危險的事。對了,小三,你可不要粗手粗腳地打破碗盤什麼的。」

相關焦點

  • 話年俗 | 二十五 磨豆腐
    豆腐就是傳統年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一天,除了做豆腐,還有哪些有趣的傳統習俗呢~來看今日「中央黨校教授話年俗」系列第四期:《二十五 做豆腐》王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導幹部學國學組委會主任。
  • 民俗丨二十五 磨豆腐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為什麼是做「豆腐」呢?在古代「豆腐」與「頭富」諧音,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另外,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農曆臘月二十五,農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要趁早。
  • 【超市】臘月二十五,吃豆腐,搶「頭富」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做豆腐是準備"年貨"的開始豆腐的
  • 年味 | 「二十五,做豆腐」 為什麼是「豆腐」?
    關於「二十五,做豆腐」還有這幾個傳說,不妨也了解一下。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可見,豆腐已有兩千多年的製作歷史了,而劉安則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始祖。其實臘月廿五這天不僅要做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吃豆腐渣的風俗。
  • 【壽陽年味】炸三道、掛燈籠, 張燈結彩迎新春
    農曆小年一過,春節的腳步更近了,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熱熱鬧鬧置辦年貨,城市鄉村喜慶祥和、年味濃鬱。時代和社會在發展變遷,春節代代傳承的文化基因與精神密碼融匯於民族血脈和我們的精神家園。年俗在傳承在流變,美好記憶和美麗鄉愁總是縈繞心頭,人們祈盼山河無恙、闔家幸福團圓一如既往,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不曾改變。  這幾天,在縣城置辦年貨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 臘月二十六吃年肉,過紅火年
    二十六割刀頭燉大肉熱氣騰騰飄肉香紅紅火火慶團圓吉祥如意過大年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燉大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臘月二十六這一天,各地有「臘月二十六,裡外洗一洗」;「 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說。
  • 臘月廿七 |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穩住小編精心準備的年俗你們咋也得認真看完別辜負小編~今天年文化特別策劃>《記憶中的年》第五篇 臘月廿七  今晚吃雞,趕大「吉」 >冰箱裡總有好吃的東西家裡面總有最愛的人美好的事情永遠圍繞著你最後牛年新年俗送給大家👇來源:太行日報
  • 申論熱點積累:鎮江打醬油年俗值得研究
    這兩天有則關於江蘇鎮江年俗的消息煞是有趣,道是鎮江一年一度的市民排隊「打醬油」大戲如期上演。  打醬油,倘若退回30年前,還是全國各地普遍的一道景觀,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十分熟悉。彼時家裡的醬油沒了,不是像現在去買瓶新的,而是把原瓶洗乾淨,到商店或小賣部去打,醋亦如此。商店都有醬油缸和醋缸,一桶一桶地倒進去,再化整為零。
  • 南嶽紀行:朱陵宮的年味
    在這裡,他們保持著過年的傳統習俗,打餈粑、炸油餅、蒸年糕,並以道教特有的儀式,臘月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大掃除,二十五迎玉皇大帝。。。。。      每年的臘月,朱陵宮主持朱理然都會站在朱陵宮的牌樓下,等待那些在外遊學的徒子徒孫們回家。
  • 新春話年俗|年初三老鼠娶親
    中國人都知道,春節是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沒有之一。很多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春節其實是有很多習俗的,從除夕到初六,每天的禮儀都不一樣。想知道嗎?今天小編帶你繼續新春話年俗。年初三老鼠娶親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
  • 民俗|二十五,凍豆腐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俗話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按照老祖宗習俗,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豆腐。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會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親自下凡,查察人間善惡,並決定來年各家禍福,故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各家各戶紛紛吃豆腐渣,以表示生活清苦,從而瞞過玉皇的懲罰。演變至今,就有了「二十五 做豆腐」這一習俗了,今天河小志為大家講一講凍豆腐。
  •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提前來柳溝DIY豆腐工坊親自體驗吧!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豆腐」與「頭富
  • 年俗系列:你家的灶王爺在哪裡?
    後來很多年,也極少再聽到這個詞。及至年長,讀到屈原《九歌》中的大司命和少司命,才知道司命是楚地人民心裡位置崇高的古老神祇。我無從考據奶奶敬拜的司命,到底是屈原詩歌裡讚頌的司命,還是 《雲笈七箋》裡提到的文昌星,又或者是家家年畫裡張貼的司命——他的全名叫「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也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灶神。
  • 二十六,燉大肉 |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為何還要洗「福祿」?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在古代的農耕社會,因為經濟不發達,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吃肉是一種奢侈的願望,但是這個願望在過年的時候就可以實現了,所以過年時候的肉也被稱為是「年肉」,家裡養豬的老百姓在這一天要殺自家養的一頭豬,而家中沒有養豬的人家也要去集市上買年肉。那麼,為什麼年前要殺豬,而不是其他牲畜呢?
  • 農村常說:「好漢不掙臘月錢」,為啥不能掙臘月的錢?
    每年進入臘月之後,春天的腳步也就越來越近了,過年的喜悅氣氛也會越來越濃。古語說「好漢不掙臘月錢」,是什麼忌諱?臘月錢為何不能隨便掙?第一、過了臘八就是年從古至今北方地區在進入冬季之後,都有傳統的「貓冬」習俗。也就是說經歷了「秋收」之後,農事已經告一段落了,地裡的莊稼早已經變成了糧食,被收藏在了自己的倉房中。
  • 邢臺北國超市◇年貨盛宴 ┃ 「二十五,磨豆腐」,豆腐還可以這樣做……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南宋朱熹有首《豆腐》詩:「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關於臘月二十五磨豆腐的習俗,傳說是因為灶王爺上天后,各家各戶為了防備玉帝再派人下界查訪,吃豆腐以示清苦,從而躲過玉帝的懲罰。「豆腐」是「都福」的諧音,也表達了人們對新年的祈福啦。
  • 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什麼意思?
    有這樣一句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臘月已到,你知道有哪些忌諱要注意嗎?  臘月第一忌:忌搬家  「喬遷新居」固然是喜事一樁,但是對於舊社會的農村人而言,年尾的臘月最為忌諱的一件事情就是「忌搬家」;為什麼老祖宗會有這樣的忌諱呢?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
    比如這句「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這句俗語就很好地證明了這個現象,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
  • 「牛」師話牛年 | 過年磨豆腐
    磨豆腐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腐」與「福」諧音,寓意著祈「福」。豆腐白白淨淨,寓意著「清清白白」。磨豆腐和貼年畫、貼春聯、接玉皇、請灶神、掛燈籠、蒸饅頭等年俗一樣,在我的老家泰興是必不可少的。「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村裡的豆腐坊停止走街串巷零賣豆腐的營生,開始為鄉親們代理磨豆腐。每年一進入冬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挑揀豆子、洗豆子、泡豆子,磨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