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提到過東京一家每個月只開幾天的店,叫做K.Vincent(12家推薦的東京巧克力&甜點店)。他家包含11層不同質感的80%巧克力的蛋糕,深得我心。主廚石井敬子(Ishii Vincent Keiko),在法國和日本的Jean Paul Hevin都工作過數年,對巧克力駕馭得心應手。
前幾天試了下他家80%的巧克力fondant。
中間這個,Minimal上面
買巧克力,自帶鹽和胡椒的還真少。
包裝內附一張商品介紹,說明自己使用的是80%的可可製作的口感潤滑的fondant,還有如果對甜食苦手(我就想...到底什麼人會覺得80%的巧克力,還算太甜==)的人,可以配上附著的海鹽和胡椒一起吃。還特意標明了用的是布列塔尼格朗德(Guérande)的鹽之花(Fleur de sel)。Guérande的鹽之花,細緻而稀少,帶有獨特風味,經常被這麼比喻:「因為過於搶戲,而成為餐桌主角」。
我特意去問了下會日語的朋友,上面寫的」食前酒食後酒「是不是告訴大家吃之前之後都要喝酒。得到的答覆是這樣的:
巧克力fondant必須冷藏,形狀也是手工揉出的一塊,趁著還冰涼的時候趕緊吃掉。
既然有了兩種調料,那我覺得我想吃到3個口味。
為了有點戲劇感,我先在一側灑滿胡椒。
再加入鹽之花,倒三角體的晶體。注意鹽之花和胡椒,在中間部位有著小面積的重合。
切條。像這樣。
先吃撒鹽的一端。
鹽之花的顆粒的咬感、含水的晶體感和慢慢融化之後的圓潤。
再吃有胡椒的一端。
白胡椒的辛香刺激一下湧入鼻腔,和海鹽的溫柔形成對比。
最後吃中間,混合胡椒和鹽的部分。
竟然感受到了鮮味。
是好吃。入口冰冰的口感,讓人清醒。順理成章地想到,Fondant應該再加熱試一下。
然而這時,手邊沒有任何加熱工具。
於是我利用了一下電腦的散熱區:
半小時後:
我繼續用電腦工作,而KVincent在我的散熱板上,享受著它的低溫慢烤。這簡直是人生高效率的高光時刻。
半小時後,底部的巧克力轉變為半融化狀態——似乎隨時可以流動,但被一層看不見的網兜住了。「流動的」這個詞,容易讓人想起海明威。
我吃下一塊,雖然僅僅是溫暖的溫度,入口的質地,卻像一團滾動的火球。可可的香味。鹹味。甚至一點點酒精感。香料的顆粒似乎充滿了周身的空氣。還有稍縱即逝、可能是幻想出的紫羅蘭。冰巧克力的清醒感消失,冷暖過渡,放鬆的疲憊感湧上。
《流動的盛宴》裡有一句:「我想起所有的一代代人都讓一些事情給搞得迷惘了,歷來如此,今後也將永遠如此。」
而我此刻迷惘的是,巧克力、鹽、胡椒,到底誰是主角?
其他文章:
在這家店裡,遇到了薩德侯爵
解剖一隻可可豆莢
巧盒歷史文章索引:除了發圖片,我也寫100篇文章啦
12家推薦的東京巧克力&甜點店 | 巧盒
《阿麗塔》:導演做的巧克力,我也想吃
在網際網路時代尋找真愛
如何利用結構學知識,吃到一隻高苦度值的龜苓膏
3個Rapper做的USHIO,可能是最'潮'的巧克力
ENCORE
用斐波那契數列打個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