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和癌症有多相關?上海臺北兩地專家說

2021-02-15 解放日報

空氣品質對健康的影響,兩岸都很關注。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教授沈世宏演講時表示,空氣中的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肺癌死亡率會增加8%,心肺疾病增加6%,導致的總死亡率增加4%。但如果PM2.5降低10個微克的話,壽命則會增長0.61歲,也就是223天即7個月。

壽命長短雖和空氣環境有絕對的關聯,但這不是唯一的條件。沈世宏教授表示,臺灣地區2013年曾有一個研究,發現臺北市的平均壽命最長,可達82.9歲。壽命最短的是臺東,其次是屏東花蓮,「為什麼東南的環境很乾淨,但壽命卻最短呢?」沈世宏解釋說,壽命長短和空氣相關之外,還有醫療條件以及生活習慣等,因此保持一個良好生活習慣,情緒健康快樂一點,有時顯得更為重要。

上海市胸科醫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胸外科教授陳海泉提出,80%的肺癌跟吸菸有關,戒菸就可以有效防止肺癌發生。研究發現,對於肺癌患者而言,過去抽菸現在戒菸的危險因素指標是3.6; 如果現在仍繼續吸菸,那麼肺癌危險因素則為8.4。而55歲前戒菸的肺癌患者,生存率明顯高於55歲後戒菸的患者,


當然,陳海泉同時指出,現在發現不吸菸的肺癌患者在增加。西方人認為這和東方人的廚房油煙有關,但顯然現在的廚房條件逐年改善,而肺癌發生率卻在上升。

「那麼和霧霾有關?或者與生活習慣相關?這其中的影響度,也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陳海泉表示,按照常理,吸菸加霧霾應該是發病率最高的,但現在不吸菸的受害者也在增多。「那麼有人要問,為什麼吸菸的人反而沒事呢?」陳海泉說,「其實,從十幾年的變化中,吸菸的肺癌患者絕對數並沒有下降,只不過是不吸菸的患者數量上升了」。

陳海泉說,目前上海市已打造肺癌的早期篩查體系,選出高危人群進行CT篩查,同時進行了肺葉切除方面的研究,這使早期肺癌患者切除手術後的復發率達到0。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黨委書記、乳腺科教授劉勝表示,化學環境的改變和乳腺癌的發生息息相關,譬如空氣中的雙酚類物質,如二惡英、有機農藥等。研究中發現,對500類化學物質進行的動物性致癌的檢測中發現,42種是和乳腺癌相關,包括汽油、燃料等其中的多個物質。


劉勝表示,經常食用不熟或半熟、過熟肉類的女性,乳腺癌發病率增加4.16倍,但這主要和生活習慣相關,偶爾食用並不會有太大關係。室內殺蟲劑、有機溶劑的運用,對乳腺癌的發生可能是一個危險的因素,而蔬菜、豆類的攝入則是保護因素。

劉勝表示,已經患乳腺癌的患者,要少吃雞、西洋參、蛋白、蜂皇漿等,可以適當喝一些紅酒、茶和吃一些紅色的蔬菜、水果,但需要適可而止。

研究發現,遊泳、散步、郊遊、慢跑、騎自行車、打網球等都是好的運動方式,每周運動三到五個小時,或者每天半個小時,對於乳腺癌患者手術後十年的存活率是92%,如果少於每周1個小時,那十年存活率只有86%。「要注意,10%以上的增重會增加乳腺癌觸發的風險;抑鬱和焦慮會傳導到內分泌系統,使發病率提高30%。」劉勝說。

面對飲用水的話題,臺灣陽明大學藥理學教授潘懷宗表示,有人喝礦泉水,有人買瓶裝水,但他認為最好的是自來水。有人認為礦泉水裡有礦物質,比較營養,但人體內礦物質的來源不是水,而是食物。而且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極低,要想補充礦物質,不如吃個蘋果。而檢測合格的瓶裝水標準跟自來水燒開後也是一模一樣的。


是否需要家用水質過濾器呢?潘懷宗表示:「不用。」如果要用的話,尤其要注意,必須定期更換濾芯,因為它反而是聚集細菌的根源,決定要裝淨水器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濾芯的問題。「潘老師自己的辦法是,自來水煮開後放冷,放在保溫瓶裡帶走,不買瓶裝水。」

來源:解放日報

相關焦點

  • 去臺北嘍!聽26屆解放健康講壇~ 兩岸專家談環境汙染和身體
    ——「環境汙染和我們的身體」~活動辦得如此高大上但臺北是不是有點遠?解放日報全媒體讓關注健康講壇的您不去臺灣,依然身臨其境2010年啟動的解放健康講壇迄今已舉辦25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級醫學專家為講壇帶來最新的醫學科技和健康理念。11月18日,第26屆解放健康講壇將首次跨越海峽,在臺北舉辦。
  • 上海的交通卡以後可以去臺北刷啦~
    「2015上海-臺北城市論壇」昨天在上海舉行。
  • 中國竟然有這麼多「齊齊哈爾」!上海、臺北......居然都有!
    全國各地齊齊哈爾路大盤點看看齊齊哈爾的名字有多響亮上海的齊齊哈爾路位於上海市楊浦區,楊浦區是上海重要的主城區。在歷史上,楊浦區是上海的公共租界。當今,楊浦區是上海科技金融高層次人才中心。位於楊浦區的齊齊哈爾路,在全國以齊齊哈爾命名的道路中,可謂知名度最高。網友說,在1980年代之前,上海的齊齊哈爾路上,曾經售賣著來自東北的各類糖果、雜貨。那個年代生活在上海的東北人,經過齊齊哈爾路的時候,總是會很懷念自己的家鄉。
  • 上海南京兩地聯動直播 「鱘豚!同一條長江,同一個家」長江水生生物...
    上海長魚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基金會(簡稱:長魚基金會)於今年11月12日在滬成立,該基金會是在農業農村部長江辦指導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五家單位發起成立的,是從事長江珍稀瀕危物種保護和水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公益性、非營利性慈善組織,也是上海乃至全國首個專注於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基金會。
  • 中美意伊4國大型研究:定期吃紅辣椒能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死亡率
    這不,又有一項新研究給出了證據。當地時間11月13日,在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科學會議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團隊根據四項大型國際研究對飲食和死亡率數據的分析發現,定期食用紅辣椒可以顯著降低全因、心血管和癌症相關的死亡率。
  • 【快訊】上海交通卡將有大變化!
    上海和臺北真是對遊客友好的倆兄弟城市,臺北悠遊卡與上海交通卡的互通,無疑將為前往兩地的遊客帶來更多的便利。如果實現互通,上海市民今後拿著上海的交通卡,到臺北可以方便使用。而臺北市民到上海也可以用悠遊卡在上海刷卡乘車、消費。由於悠遊卡的功能比較豐富,上海交通卡目前正在考慮與都市旅遊卡合作,大概是為了兼容悠遊卡,向它龐大的功能看齊。
  • 【交通】滬研究交通卡都市旅遊卡互通,公交卡有望刷到臺北
    [摘要]孫建平透露,如果實現互通,上海市民今後拿著上海的交通卡,到臺北可以方便使用。而臺北市民到上海也可以用悠遊卡在上海刷卡乘車、消費。據《i時代報》報導,在前天舉行的2015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上,市交通委主任孫建平透露,上海與臺北籤署交通電子票證技術交流合作備忘錄,將探索上海交通卡與臺北悠遊卡實現互通,並進一步拓展上海交通卡使用範圍和領域。
  • 上海公交卡竟然可以這麼用?臺北很快就可以刷上海交通卡啦
    在臺北刷上海公交卡 坐飛機可以刷「2015上海-臺北城市論壇」在上海舉行
  • 湖北黃梅江西九江相關人員省界起衝突,兩地官方介入調查
    今日(3月27日)有多段視頻顯示,江西九江市長江一橋處,湖北黃梅縣與江西九江兩地警務人員發生爭執,有一方人員被推搡至地上。
  • 民法典: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點擊標題閱讀相應章節內容)第七章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責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條  侵權人違反法律規定故意汙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嚴重後果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條  因第三人的過錯汙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被侵權人可以向侵權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侵權人賠償後,有權向第三人追償。
  • 新分子時鐘:預測癌症更近一步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計算生物學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基因組生物學》雜誌上合作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周期中細胞分裂導致的DNA分子變異積累可被用於癌症發生風險的預測
  • 2017中國城市癌症報告出爐,每個人都有三成患癌風險,看完驚出一身冷汗!
    近期,國家家癌症中心發布了中國最新癌症數據,匯總了全國347家癌症登記點的數據。
  • Cell 子刊:生物鐘紊亂和癌症發展密切相關
    有關癌症危險因素的大型研究發現,夜班工作的人會增加患癌機率。麻省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已經發現解釋這種高風險的可能原因。
  • 癌症基因檢測:為何火熱?
    為什麼有的人體內腫瘤很大,做完手術就沒事了,有的人腫瘤很小卻快速發生轉移……癌症的發病機制是什麼,耐藥機制是什麼,轉移機制又是什麼,在分子生物學對它開始研究之前,似乎沒人說得清楚,如今,專家們一致認為:基因檢測對於癌症預防、個體化治療及轉移預測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今天,就讓我們在市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主任馮玉梅教授的帶領下,來深度了解熱門的「癌症基因檢測」。
  • 加工肉類和紅肉可以引發癌症
    10月26日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攝入加工肉類可以增加個體患癌症風險,其程度可以與吸菸相比。國際癌症研究研究機構主任Christopher Wild表示:「這些研究進一步支持了目前關於限制肉類攝入的公共健康推薦建議,」「然而與此同時,紅肉具有營養價值。因此這些結果有助於促進政府和國際監管機構來進行風險評估,以平衡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的風險和收益,提供可能的最佳飲食推薦。」
  • 有種癌症不治也能痊癒,你知道是哪種嗎?
    如今談癌變色,癌症似乎比毒蛇、猛虎還可怕!在很多人眼裡,癌症是不治之症,不治會死,治也不一定活。不得不說,這種想太過極端。
  • 臺灣引進最先進質子治療,癌症治療再受國際矚目
    楊志新表示,癌症高居死亡原因之首已長達數十年,但隨醫療日新月異,癌症治療也有巨大進展,臺大癌醫中心醫院引進與歐美日等23家醫學中心同步的質子治療設備,不但可精準消滅癌化組織、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同時提高腫瘤控制率和減少副作用,預計2022年開始治療癌症患者。
  • 加強兩地科技交流 攜手助力雲陽振興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威海—雲陽兩地科技扶貧協作,落實《威海市科學技術局 雲陽縣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扶貧協作框架協議》相關內容,威海市科技局於
  • 日本醫界良心近藤誠: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你相信嗎?
    這些話也敢說,所以在日本,近藤誠受到了很多人的指責,包括醫學界的一些人士,但同時,也得到了很多民眾的支持,所以被稱為「醫界良心」癌症專家。先不論他說的是否正確,因為他說了很多別人沒有說過的話。近藤誠自己是這樣說的,我不是否定醫療,而是否定對於醫療的過度信任。他希望能幫助每個人多思考,自己接受的治療是不是適合自己的。
  • 二貨不只大陸有:臺灣環保公司負責人稱機車多是臺北霧霾禍首惹眾怒
    導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多數人對該專家的言論不以為然,臺北人周先生常年往北京出差,他說得很直接,「叫停機車有用的話,你看北京也禁摩吧,那霧霾跟機車何幹?」沒有機車,臺北會是健康城市?我們先來看21日的一項最新調查,該調查顯示,大臺北地區(臺北、新北和基隆)PM2.5汙染量居全臺之冠,且直接影響桃園、新竹、苗慄地區,可以說,大臺北地區是島內PM2.5的「最大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