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今日尋烏"關注,知尋烏身邊事!
秋收冬藏,在年味兒還沒有完全擴散的時候,炒米就早已飄進千家萬戶了。炒米,是客家人秋冬時節的味蕾約定,是孩童時期不可多得的解饞零嘴。它也是舊時候客家女兒家出嫁的嫁妝,代表著夫妻之間,像糖一樣甜甜蜜蜜、像米花一樣百子千孫。香甜的炒米,除了吃之外,更多地寄寓著客家人對於甜蜜幸福生活的嚮往。
在物質生活不斷豐富的今天,傳統手工打炒米因為製作工藝繁複,正在瀕臨消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製作好炒米,選谷特關鍵。製作炒米所需要的稻穀必須是今秋的新谷,而且穀粒修長的為佳。
收集好的稻穀
「先將清水燒開,然後將選好的稻穀倒進水裡,文火燜煮一晚,再將熟谷曬乾、脫殼,製成「蒲米」。
燜穀子
蒲米
「就是將蒲米倒入用鹽水煮過的水裡翻炒、烘乾。為了讓蒲米裡的水充分烘乾,這樣重複的翻炒至少需要2-3小時,這也是製作炒米最為辛苦的一步。經過翻炒的蒲米體積比原來「胖」了一半,表面泛起了微黃。吃起來鹹鹹、香香、脆脆的。加鹽
仔細翻炒
斷米符
「把蒲米與井沙在大鍋中爆炒,原來灑脫輕盈、體態瘦弱的大米,經過加熱迅速變成了體香四溢、體態豐腴的爆米花,惹人垂涎欲滴~經過3小時翻炒的蒲米
選沙,一定要用井沙,乾淨無汙染。
將井沙充分翻炒、煮熱
見證奇蹟的時刻:前一秒還是瘦弱的蒲米
不一會就成米花啦
炒完了米花,可不要覺得工藝就完成咯~接下來還要炒花生、芝麻,煮糖漿。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火候的把握是關鍵,糖與水、爆米花的三者的份量把握又是另一個關鍵,把握不好,炒米就成了散米。
煮糖漿,煮時儘量不要攪拌,
否則糖容易「反沙」,
導致米程無法結塊。
三鬥爆米花
一碗糖
四分之三碗清水
把握火候,需要兩個人配合默契。
糖漿煮好後,立即把炒好的米花倒入鍋中,快速攪拌均勻,再將其倒入事先準備好的簸箕中,壓實,趁熱切塊。米呈就這樣做好啦~整個過程一定要快、準、精。
炒米就快做好咯~
剛出爐的炒米是最脆嫩可口的
把炒米壓扁、壓平、壓實
趁熱切塊
香噴噴的炒米
是客家的傳統小吃,
是多少在外遊子一直思念的兒時味道,
口感香甜,深入人心。
你是不是也想念家鄉的味道了?
加爆料君個人號:livingmasks微信號,將尋烏髮生的新鮮事猛烈爆料給我們,如果被採納有10-500元的獎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