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古稱「蒟蒻」,俗稱「鬼芋」,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中國,在我國西南地區,已有兩千多年種植、加工、食用的歷史。四川為主產區,目前生產的魔芋精粉已經遠銷海外,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一半。
食用的魔芋是用魔芋幹的塊莖片加大米磨成漿,在水中煮、再加石灰水熬煮、凝固、冷卻而成。因形似豆腐,故稱「魔芋豆腐」;因呈黑褐色,故又稱「黑豆腐」;魔芋熬煮後的漲發度極高,成品通常是投入量的20-30倍,人們認為有鬼神相助,所以又叫它「鬼豆腐」。此外,還有一種「雪魔芋」,是用魔芋豆腐,經冰雪覆蓋、使之成多孔海綿狀時取出、晾乾而成。這是由峨眉山的僧人所創製。
魔芋含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礦物質微量元素和豐富的植物纖維,對患有肥胖症、高血壓、糖尿病的人群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就是對於健康的人群,也不失為天然的保健食品,常食,有百利無一害。
四川農家,很早就掌握了魔芋的加工、食用方法。他們在燒魔芋時,喜歡加一些自家的泡酸菜、泡子姜,有了辣椒、豆瓣以後,豆瓣又成了常用的調味品。用這些材料燒出來魔芋,吃起來辣辣的,酸酸的,別有一番滋味。魔芋與鴨子同燒,可謂是葷與素、雅與俗、酸與鹼的完美結合。風味依然,滋味更加鮮美;酸鹼平衡,有利人體健康。
魔芋鴨子的做法:選用一隻重約1000-1250克的嫩鴨去毛、去內臟、洗淨,放入水鍋中,加姜、蔥煮熟撈起、晾冷,去頭、腳,宰成長5公分、寬1.5的條;魔芋也切成與鴨條大小相同的條,在開水中煮幾分鐘打起;泡酸菜梗橫切成粗絲,泡子姜也切成粗絲,蒜苗切4公分的節。鍋內放植物油75克燒熱,下丹丹郫縣豆瓣炒出色後,下鴨條,摻入煮鴨的湯,湯要淹過鴨條,同時加酸菜、泡姜、醬油、紹酒,用小火焅10分鐘,再放蒜苗燒熟,勾薄芡起鍋、裝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