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9日數據顯示,11月份的豬肉價格較10月銳減6.5%,這是國內豬肉價格連續3個月出現環比下降。然而,進入12月份後,豬肉價格卻開始蹭蹭蹭往上漲。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據聯合早報12月14日最新報導,中國官方數據顯示,12月1-7日,國內豬肉的批發價格突然反彈至41.98元人民幣/公斤,環比激增近6%,創下了年內最大漲幅。據統計,10月末國內生豬存欄就上升到2.83億頭,連續9個月增長,然而還是抵不過需求的激增。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朱增勇認為,每年冬季春節前,都是臘肉製作旺季,豬肉也因需求大漲而價格不斷攀升。更關鍵的是,仍不時有消息傳出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攜帶新冠病毒,中國消費者也由於擔心進口肉的安全問題,更願意購買國產豬肉,進一步推高了豬價。
據澳大利亞肉類行業分析師奎爾蒂估計數據,截至當前,在105個向中國出口冷鏈食品的國家及地區中,美國、德國、巴西等國的66家肉類加工廠相繼失去對華出口資格,其中32家企業已經恢復對華出口。
美國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還是美國豬肉的最大買家。今年前7個月,美國豬肉出口達到創紀錄的177.5萬噸,而中國買家的採購量佔其總出口的36%。此外,今年前9個月,我國進口的歐洲豬肉同比暴增107.3%。
不過,為保障我國食品供應安全和健康安全,我國已開始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大規模檢測,這不僅大大加重了港口清關的工作量,也減緩了外國豬肉進入中國的步伐。有業內人士預測,2021年,中國肉類產品進口或將銳減30%。
不過,到明年一季度,隨著生豬存欄的的不斷恢復,豬肉價格有望再次迎來下跌。
註:本文轉載自金十數據,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