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非:一座久被誤識的土司牌坊

2021-01-18 華聲在線

翼南牌坊,一座明嘉靖皇帝詔令旌表平倭英雄彭翼南的牌坊,在當今土家族地區早已家喻戶曉,聲名遠揚。

無論是來過永順老司城還是未曾到過,無論是平民大眾還是專家學者,幾乎都把位於老司城南面紫金山墓葬群與若雲書院之間的雅草坪「子孫永享」牌坊當成了翼南牌坊,並且認為牌坊是為了表彰永順土司彭翼南率領土兵抗倭有功而建,明王朝立「子孫永享」牌坊以「昭紀」,「子孫永享」就是規勸彭氏子孫永遠記住彭翼南的功勳。

這些看法說法由來已久,已經成為大眾習慣,順理成章。其實,當前這種流行的有關「子孫永享」牌坊的解說是一種不假思索的誤讀誤識。翼南牌坊和「子孫永享」牌坊根本不能等同,混為一談。兩個牌坊可以說是風牛馬不相及,各有各的建坊人,各有各的建坊時間,各有各的建坊地方,各有各的建坊規制,各有各的建坊意義。

「子孫永享」牌坊,原為四柱三門,現僅存正門。牌坊總長7米,高4米,橫額「子孫永享」四個大字圓潤華滋,形體端秀,穩健勁挺。題款為「湖廣永順等處軍民宣慰司、署理印務前任宣慰使、欽升雲南右布政使彭翼南正嫡彭氏」,右題款為「萬曆拾貳年二月吉日立」。

民國《永順縣誌》卷十載:「石牌坊,在舊司城東門外,明萬曆十三年(紀年有誤,應該是十二年),宣慰使彭永年建,上刻「子孫永享」四字。」

石牌坊題款和縣誌記載非常清晰明確,「子孫永享」牌坊是彭翼南之子彭永年為其母彭氏所立。彭翼南彭氏是保靖宣慰使彭藎臣的長女。彭翼南與彭藎臣在嘉靖年間浙直御倭中攜手作戰,取得了王江涇、沈家莊等多次大捷,戰鬥中也結下了深厚情誼。抗倭中患難與共,又是喜結姻親,因而這一段時期永順土司與保靖土司的關係迎來了一個極為難得的親密期。由於彭氏沒有生育兒女,彭氏很大度,很樂意彭翼南把酉陽宣撫使之女冉氏請封為淑人,冉氏在眾望中很順當地生下彭永年。彭氏自幼熟讀經書,博學多才,深明大義,對永年厚愛有加,彭永年襲職水到渠成。

「子孫永享」語出西周《毛伯喅父簋》銘文「其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享用」,其意是子孫永享恩澤,不忘恩澤。彭永年為彭氏請賜牌坊,其中當然寄予了感恩之情,同時以更莊重的禮節彰顯了彭氏的美德,讓子孫謹守忠孝之道,懂得感恩。

「子孫永享」牌坊是萬曆十二年彭永年所建,其意是弘揚其母彭氏美德,這已確認無疑。那麼旌表彭翼南平倭戰功的牌坊究竟又在哪裡呢?

應該說史籍對翼南牌坊的載錄歷來是比較清楚的。李瑾《永順縣誌》稱:聚龍湖,在司治東四十裡,雲南右布政司使彭翼南葬此,後遷壽德山,今石牌坊並橋尚存。王伯麟、黃德基的《永順縣誌》的記述也差不多。民國《永順縣誌》卷十記錄則更為明晰:「布政使坊,在內龍保西壩湖,明嘉靖中為進階昭毅將軍、布政使,永順等處軍民宣慰司宣慰使彭翼南立。」

由此可見,翼南牌坊又叫布政使坊,是永順宣慰使彭翼南所立,建在老司城東郊四十裡外的聚龍湖,也叫西壩湖。建坊的意義就在於彰顯平倭、進貢楠木功績,進階昭毅將軍、右布政使。據《明世宗實錄》記述,嘉靖三十五年,彭翼南因抗倭王江涇大捷晉升昭毅將軍,嘉靖四十年十二月,彭翼南以進獻大木功加授雲南右布政使,賜飛魚服。據此可以基本確定翼南牌坊最早建立時間應在嘉靖四十一年,牌坊的最初形態一直存續完整。

按照地方志記錄的翼南牌坊所在方位,在酷夏的一天,我們略費一些周折,總算尋到了神往已久的翼南牌坊。

翼南牌坊確實安然地矗立於西壩湖,即今天永順石堤鎮的牌樓村。不過,牌坊的現實境況已經超出想像,不容樂觀。

從牌坊現今的立地狀況和當地群眾回憶中了解到,翼南牌坊應該是大型牌樓結構,而今牌樓只剩下頭面牌坊基本構架,原立地沒有變。牌坊為四柱三門,眼下只看見三根立柱和右邊一個相對完好的側門,牌坊大門中間立柱已經被當地一戶王姓人家巧妙地用作房屋牆柱,嵌入房屋牆體。牌坊總長9.98米,其中大門長4.99米,中柱高4.95米,側柱高3.8米,現存三根立柱都為青砂條石,柱基為長2.2米寬0.48米高0.5米的長方形條石。側門上頂兩塊橫額長1.6米寬0.52米,兩面都有浮雕,每個圖案都有缺損,但仍可看出圖樣,下橫額為麒麟,上橫額為三位持刀騎馬的戰將和兩位兵勇。整個殘留牌坊都已發黴發黑,所有題刻全都磨蝕殆盡。儘管如此,仍足以看出整個牌坊的規制遠遠超過「子孫永享」牌坊,不失壯觀大氣,反而更加證明它的滄桑歲月和真實存在。

聽永順縣文物局長朱大洲說,早在前些年,就已通過專家確認,現在石堤鎮牌樓村的石牌坊就是當年的翼南抗倭英雄牌坊,也稱為布政使坊。只是一直苦於與當地百姓交涉無果,翼南牌坊至今未曾收回,故而得不到應有的修補和保護,實在是惋惜。

西壩湖因該地為小盆地而得名。一條榔溪河從中緩緩流過,河的兩邊大片良田像波浪一般排開,四面山林擁抱,葳蕤蔥蘢,顯然這裡已經構成了令人眼饞的山地糧倉。

這裡古道通達交錯,必經西壩湖的古道主要有三條:其一,由王村、小龍村、西那、銅瓦、羊山衛一線經西壩湖到永定衛的古道。其二,由顆砂、吊井、自生橋、洛塔坪、響塘、謝圃、絲柳、麻岔一線過西壩湖、五官坪、潤雅到澧水河麻陽坪碼頭的古道;其三,由老司城、肖家灣、新莊要塞、胡家坡、團包關一線穿西壩湖、青天坪、龍爪關到永定衛的古道。

西壩湖正處在三條古道的交會點上,地勢得天獨厚,扼控要衝,土地肥沃,商旅活躍。乾隆《永順府志》曾描述西壩湖「城(永順府城)西八十裡,永定、大庸各路往來要區,人煙輳集,列肆其間。」由此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西壩湖當年的繁華盛景。

彭翼南把紀功牌坊不選在司城,而建在西壩湖,恰恰就是看好這裡的的風水、富足、便捷、靈通。牌樓不是一座單一的建築,它包括了祭祀、教育、起居等各種配套設施,實質上已經形成一座名副其實的城堡。

據有關考古發現,牌樓城堡坐西朝東,東為榔溪河和前門山;南有壕溝,背靠觀音山;西依吳家坡,北為山包。城址大體呈長方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10米,佔地面積約2.2萬平方米。城牆由塊石與卵石混築而成,至今保存了兩道南牆廢墟,體厚1.5至3米,殘高1至2米。

牌樓城堡雖小,卻建構精巧。在這裡可以讓更多的南來北往人流瞻仰牌樓,彰顯彭翼南的赫赫武功;在這裡可以為後方司城儲備輸送充盈的糧食,還可以收購大量的外來珍稀物資;在這裡更能不露聲色地搜集外界的各種訊息,使地處大山深處的司城不至於耳目失聰,幽閉隔絕。

彭翼南對牌坊的精心構思和籌建,不僅顯示出他的獨具慧眼,更顯示了他超人的膽識謀略。牌樓城堡不但具備經濟價值,更加兼有強大的戰略防守功能。牌樓城堡與回龍城堡、回龍宮、團包關、老鷹頂烽火臺、馬師壩烽火臺共同構成了嚴實的老司城東部第二道防線。

老司城因山作障即水為池的山城近身防禦堪稱天險,老司城外關卡林立、城堡環繞的縱深防禦體系更叫一絕。老司城四周關卡之外修築的城堡,除了東部的牌樓城堡、回龍城堡之外,還有南部的西那城堡,北部的謝圃城堡、吊井城堡,西部的猛峒城堡,這些環形設置的城堡就像一臺臺碩大高速運轉的機器,自動洞察外界一切,同時源源不斷地為永順土司統治中心司城製造和傳輸各種能量。

西壩湖既是洞天福地,也是人文薈萃。彭翼南在這裡留下了千古傳頌的英名。永順土司自清歸流後,這裡誕生了大清一朝永順縣唯一的一位進士黃晉洺,人稱「黃翰林員」。無獨有偶,黃晉洺的曾孫黃呈洲又是我國當代著名軍事理論家,現任陝西省軍區少將副司令員。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翼南牌坊所在人傑地靈,長發其祥並非只是一種簡單的願望和傳遞。彭翼南建坊於此,更喻示著一種敢於超越向前挺進的激勵。

翼南牌坊出現尷尬的誤讀誤識,事出有因,已經持續已久,幸運的是牌坊真身已經磊落面世,該是言歸正統的時候了。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陸華聲在線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轉載授權:0731-84329818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責編:彭梅]

相關焦點

  • 唐崖土司城遺址同另外「兩個兄弟」一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心儀已久,慕名訪之。從鹹豐縣城出發,約半小時車程,便入唐崖鎮唐崖村境。唐崖村,以土司遺址而馳名中外。唐崖河,優雅恬靜,碧波如皺,像一個身著漢服的美女,從一座古樸典雅的村落前緩緩走過,哼著一首悠遠的眠歌。唐崖土司城重要遺址——牌坊 。是山的延綿挺拔和水的溫柔靈秀,養育了這樣一個古老而美麗的村落。
  • 福貢建一座村頭牌坊多少錢樣式圖片
    福貢建一座村頭牌坊多少錢樣式圖片石牌坊,外國人到東湖遊覽經常要在牌坊前逗留拍照,也毀於「」。在第三次普查時我採訪到這樣二件事例:2007年12月初在鑑湖鎮秦望村筠溪自然村與嚮導閒談中偶然聽他說起村裡原來還個「梁國治狀元墓」。
  • 潮州牌坊街|細數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潮州牌坊街上定期的文化巡遊活動,為古城的夜晚增加了活力。鄭堅 攝旅遊的東風為許多古老的街區帶來了湧動的人群。在古城裡,每一條街、每一座城自有其故事與密碼。潮州文史專家陳賢武考據了歷代的潮州地方志,寫就《潮州牌坊街》。書中記載昔日潮州府古牌坊共有570座,至多3.3公裡的府城範圍內有103座,平均每平方公裡內建有牌坊29座。昔日長僅1.6公裡的太平路上,有過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建牌坊不是潮州獨有的風氣,牌坊作為紀念性建築而存在的時間約從明清開始,此前,坊門是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中重要的功能性構築物。
  • 鄂西7個覃氏土司!湘西2個覃氏土司!
    2、散毛土司遺址(1)、司治遺址(2)、土司墓遺址尚虎城土司墓:都督元帥、散毛司第九任宣撫使覃本林墓,世襲宣撫使、覃本林之子覃顯宗墓,都在這裡。覃勳麟墓遺址:鎮遠將軍、散毛司第十八任宣撫使覃勳麟墓,在蘇家堡豐碑窟窿,碑雕人馬搖柱具備,碑刻誥敕及銘志久經風雨,已泯滅不能成篇。
  • 在惠安科山,有這麼一座石雕門樓牌坊
    那麼我們今天想要來講的是科山公園入口處的這座石雕大門,如果認真欣賞的話,你會發現那真的是一座很優秀的石雕作品。當你來到科山南大門,就是這座牌坊式石構大門,門上各式青石浮雕和前行十多米處的巨幅惠女勞動場景組合浮雕、圓雕之像,會讓你對於惠安石雕工藝的鬼斧神工而慨嘆不己。
  • 大名古城出土的牌坊構建和牌坊的故事!
    梁思成說:「牌坊為明清兩代特有之裝飾建築,蓋自漢代之闕、六朝之標、唐宋之烏頭門、欞星門演變成型者也。」對牌坊的演變做了精煉描述。牌坊與牌樓常混用,本文統稱為牌坊。牌坊從建築的材料來看,可分為木構、石構、木石結構、磚構、磚木組合。就其建造意義來說,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二是貞節道德牌坊,多表彰節烈婦女。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祠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
  • 邯鄲:大名古城出土的牌坊構建和牌坊的故事!
    梁思成說:「牌坊為明清兩代特有之裝飾建築,蓋自漢代之闕、六朝之標、唐宋之烏頭門、欞星門演變成型者也。」對牌坊的演變做了精煉描述。牌坊與牌樓常混用,本文統稱為牌坊。牌坊從建築的材料來看,可分為木構、石構、木石結構、磚構、磚木組合。就其建造意義來說,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二是貞節道德牌坊,多表彰節烈婦女。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祠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
  • 回訪潮州牌坊街:活化古城牌坊 延續城市文脈
    官街,即現在的太平路,更通俗的名字是牌坊街。  牌坊街上,23座牌坊次第展開。而昔日長僅1.6公裡的太平路上,有過43座牌坊,平均每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太平路的牌坊分布之密集,在全國範圍內都罕見。  「坊之多而知風化之美,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與巷俱以多為貴,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貴。」潮州文史專家陳賢武介紹,潮州有牌坊街,更是座牌坊城。
  • 以美食聞名的順德,有一個免費景點,竟然有一座「中華第一牌坊」
    而順峰山,並不是特指一座山。 據《順德縣誌》、《順德縣地名志》記載,順峰山由大嶺、二嶺、太平山等山崗組成。 即使隔著很遠,也能看到碧藍的天空之下,一座氣勢十足的灰白色中式牌坊。這便是傳說中的「中華第一牌坊」。 你若問第一體現在哪裡? 三跨式的牌坊,寬88米,總高度38米,足足有1.4萬噸重。站在牌坊面前,才覺得人好渺小。
  • 我國最大的土司王城,比張家界土司城更美,票價卻只要一半
    如今,也只有在這些地方,能看到關於土家族的一個歷史人文,曾經的土司政治文化也在這些地方形成了旅遊景點。比如說張家界的土司城,也就是土司風情園,但是相比張家界土司城,恩施的土司王城更值得遊玩。和張家界土司城一樣,恩施的土司王城也是一個仿古土司王城,是我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誌性工程,坐落在恩施市小土司路上,位於市中心,是一個交通十分方便的旅遊景點。
  • 涼山土司制度溯源及土司衙門遺址
    民國時期,雖然不再實行土司制度,但並沒有明確廢除,故涼山許多土司的統治仍然在其轄地得以保留。新中國建立後,經過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土司制度,涼山的土司制度才最後徹底消亡。由於土司制度推行了元、明、清三個朝代,因此土司的職官名稱也存在時代上的變化,有參照當時正式朝廷官職設置的,也有沿襲上代官職名稱的,其中還有土武職和土文職之分,種類十分繁雜。
  • 土家族土司簡史
    土家人民為了紀念他,將他的皮珍藏起來,每年六月六這天是覃垕遇難的日子,就將它拿出來翻曬,並將覃垕事跡告訴後人,久之,六月六曬衣這一行動就成了土家人民的習俗之一了。    土司時期建築的一個重要項目,是擺手堂的建築。擺手堂主要分為土王祠和擺手場兩部分。在牌坊形大門之內,由短牆築成又深又長的長方形擺手場地,末端是「土王祠」,門與祠之間是一通道,道旁楊柳成行。整個建築結構,簡單厚重,樸實大方,別具一格,保存著土家族祖先木雕、石雕、巖畫等實用美術工藝。
  • 【文史】楊世明:會川土司及末代土司趙柱
    如果加上地方官署札委而不達於兵部的,今甘青地區的土司數量總數有百家之多,不過,影響較大而權勢顯赫的土司家族僅十餘家而已,其中今甘肅境內尤以卓尼楊土司、會川趙土司、永登魯土司勢力為甚,為三大土司。其會川趙土司家族源遠流長,世襲罔替,雄踞一方,對當地的歷史變遷和西北地區的穩定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清代,後裔繼襲土司職。
  • 恩施土司城,造城二十年
    看,一座復甦的城11月27日,細雨濛濛。穿過嵌在丹霞山壁之間的恩施土司城門樓,依山勢拾級而上,廩君殿、九進堂、鐘鼓樓……這裡,似乎滿足了人們對遙遠的土司王朝的想像。一片歡歌從恩施土司城風景區飄出。覓著歌聲而去,原來,一群來自重慶萬州的自駕遊遊客,正穿著土家族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拍攝抖音。
  • 千年播州,土司古寨
    播州侯楊邦憲(播主)時期,元朝建立,邦憲派自己的六合兄弟楊貴到北隅永安裡三甲地名(今泗渡鎮松杉村杉林組)修建寺廟一座,取名"護國寺"。土司古寨"坐落在美麗的匯川區泗渡鎮松杉村(十裡櫻花之中),離遵義市區向北僅21公裡、距桐梓縣城向南23公裡,高速公路觀壩下道(往泗渡方向)。這裡山清水秀,這裡有最后土司楊應龍後裔、有楊邦憲土司時期修建的"護國寺"一座、有土司楊應龍之子楊可棟衣冠冢墓。"
  • 蘇州觀前街上的牌坊拆掉了?
    十年前的國慶節,她和小學裡的同學相約在牌坊下,去【觀前街】遊玩的時候,我給他們這幾個小朋友拍過一張照片。十年後,我聽到,也看到了這個牌坊拆被掉了的消息。:「你們一定記住,以後不要從類似這樣的牌坊下走過去,包括經過玻璃幕牆的高層建築時也要避開一些,要麼走裡面」,其他小朋友聽進去多少,我不知道,不過對女兒,我是一直叮囑的。沒有榫卯結構,即使有也只是個淺窩,更沒有澆鑄鐵汁固定。這種新中式風格的牌坊豈是能與古代匠人用傳統手藝造出來的牌坊來相比的?
  • 海龍囤:一個土司家族 700年的風雲往事
    它是南宋末年當地土司為抗擊蒙元大軍而修建的防禦工事,它是明朝「萬曆三大徵」之一「平播之役」的主戰場。它的陷落使得明朝開闢「二千裡封疆」,不但讓一個統治了725年的土司家族就此徹底結束,還瓦解了貴州悠久的土司制度——它,就是位於貴州遵義的土司城堡海龍囤。貴州遵義一帶,唐時為郎,包括了恭水、高山、貢山、柯盈、邪施、釋燕6縣,後來改稱「播州」。
  • 深圳的石雕牌坊與現代城市文明完美融合,盡顯強大的視覺衝擊力
    深圳的石雕牌坊都是近些年所建造的,在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多年間,深圳地區逐漸富裕起來,在這裡,牌坊如同雨後春筍,在深圳地區逐漸開花。特別是石雕牌坊對於一個村子來說,是重要的面子工程,也是一個村子有錢與否的標誌,深圳有一句民間俚語,「村子越有錢,牌坊越豪華」。在這樣的民俗和民風的影響之下,幾百個城中村開始建造石雕牌坊。
  • 石雕牌坊牌樓-貴州大理石雕塑牌坊
    大門口的千古人龍石牌坊和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牌坊的石雕則採用高浮雕、透雕、線刻及剔地刻等多種雕塑技法。以漢昭烈皇帝三顧處牌坊的丹鳳朝陽石雕圖案為例,太陽和鳳凰整體造型用高浮雕和透雕來表現,而鳳凰的羽毛則用線刻來表現,極富質感,細膩而精緻,達到了傳神的生動效果。同時,臥龍崗的雕塑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注重突出重點,以寫實和誇張相結合,來提高作品的藝術表現力。
  • 遵義人不可錯過的歷史大片——《土司遺城海龍屯》CCTV9即將播出
    直到很多年後,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海龍屯土司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這一分鐘,相信很多遵義人才幡然醒悟。就好像家裡一直有塊不起眼的石頭,突然某天變成了價值連城的鑽石般令人欣喜萬分。海龍屯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