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約在8年前,看一篇網球教學錄像,我對那教練的講解至今印象深刻。忘記他的名字了,那是個瘦高個的美國老頭,手腳靈活,語言幽默。他強調:打網球時,我們的身體要像麵條一樣柔軟!還說:單手反拍是最能發揮手臂力量的一種動作。接著就自行演示起來,那真是舉重若輕、行雲流水。後來他又要求學員握拍,按單反方向從左至右向後揮拍,然後又按正手擊球從後往前揮拍,試試哪樣更自然、更省力。我估計他肯定說反了,就拿起球拍來比劃,不想,還真覺得是單反更省力些。
雖說單反的動作更自然更省力,但相對來看,總是雙反擊球多於單反擊球的。還有一些原來學單反的業餘球友,後來又改弦更張練雙反了。因為我們用單手反拍擊球時,其中有幾個要點常常容易被人們忽視。
首先,單反在到位擊球時要向球上步。在關閉式站位時,持拍手一側的腳,最好要跨過前後腳的中線,這樣,可以更方便向後轉髖轉肩的拉拍。因為這上半身扭轉的角度越充分,在擊球時轉回身體的作用力就越大,如同扭曲的彈簧鬆開後反彈一般,那肩膀帶動持拍手向前向上的力度就越大。人們常說的「用身體打網球」,這裡就是一種體現。而有些打單反的業餘玩家,常常連基本的關閉式站位都沒有做到,就只能光靠甩手臂揮拍了,那力度自然不大。
其次,單反擊球要將上半身的迴旋力,控制在往前往上的方向上,決不能矯枉過正。我們在開始向前揮拍時,非持拍手要放掉球拍,並落在原來位置,而持拍手依靠肩部迴轉力向前由低向高揮動球拍。單反拍面觸球後,肩膀的轉動應該馬上結束,隨揮動作是由持拍手臂的伸展來完成的。
手臂要保持力量,感覺在向前上方送球。而與此同時,我們的非持拍手要向身體後面甩,用反作用力來抵消多餘的迴旋慣性,就像剎車—樣,讓身體儘量保持側向更長時間。而部分單反玩家,這時還繼續轉動肩膀,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球拍停留在擊球點上的時間,便很容易導致擊球失誤。
再次,還有些使單反的球友,總覺得自己擊球缺乏力量,用不上勁。這就要求我們在引拍時,要注意將球拍拍柄末端指向來球方向,擊球時讓拍頭如鞭子般揮出180度迎向來球,這樣能加快擊球速度。同時,隨揮要向右側橫越身體,要收緊肩胛骨,在高位結束。這樣,能讓你體會到一種打出力度的愉悅。以上僅為個人的體會,歡迎指正。(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牧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