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裡常聽到日本人自稱「我」會說「わたしwatashi」,漢字寫成「私」,但又會在漫畫上看到「俺」、「僕」。它們都代表「我」,用法卻不同,不小心搞錯了可能會被笑喔!這篇文章幫大家整理好,花3分鐘就能記起來!
▋日文的「我」自稱為什麼那麼多?
日文中代表「我」的稱法這麼多,其實和文化有關。中文的「我」、英文的「I」比較中性、不帶立場,但日本人會把「自己」與「他人」關係表現在自稱的用法上,場合、對話者身份、當下情緒,都會影響到要選哪個自稱。不過,區分自稱的用法其實是從明治時代才開始,為了普及教育,近代統一推廣「標準語」,才讓年齡、性別等身份影響到自稱用法。小說與漫畫中,也會為了塑造角色的個性而使用不同的自稱!
▋「私」、「僕」、「俺」都是日文裡的「我」!差異一次整理
私:正式場合男女都適用,私下場合女性較常用!
先從使用度最高的「私」(わたしwatashi)開始說明!西元500年至1000年時,「公」(おおやけōyake)是代表公共、社會、國家的意思,和「公」相反的「個人」則稱為「私」(わたくしwatakushi),後來便直接被當作「我」的自稱。
日文第一人稱(自稱)的「私」(わたし)
因為「わたくし」念起來有點生硬,之後又省去了中間的「くku」,變成「わたし」。在公共場合裡男女皆適用,也是最被廣泛使用的自稱。而「わたくし」現在仍會使用,大多出現於新聞報導或政治人物發表演說時,是最正式的說法。
第一人稱(自稱)的「私」(わたし)
工作職場、公共場合雖是如此,但若是與親朋好友相聚的私下場合,男性使用「わたし」會顯得太禮貌、令人不自在,進而給人一種女性化的感覺,說不定會被朋友笑呢!這樣的刻板印象經常出現在日劇、漫畫作品,不過隨著性別意識提高,「わたし」的使用標準也漸漸變自由羅。
僕:禮貌、有教養,小男孩也常使用的自稱
男性大部分會怎麼在私下場合稱呼自己呢?答案是「僕」(ぼくboku)。日本最早的歷史書籍《古事記》中,就有寫到神話人物「須佐之男命」與「因幡白兔」對話時,稱呼自己為「僕」。
第一人稱(自稱)的「僕」(ぼく)
「僕」原本的意思是男性僕人,女性僕人則是「妾」,後來用作自稱時,去掉了僕人的意思,但保留了對於談話者的敬意,是表現出禮貌的用法。古代的武家、書生也會用「僕」來自稱自己,給人一種家教、修養好的印象,年齡層較低的男孩也會自稱「僕」。
俺:常用在親近的人與下屬、後輩談話時
「俺」(おれore)是常在日劇與漫畫見到的自稱說法,幾乎只有男性在使用。因為語意較粗魯,不會在正式場合使用。
第一人稱(自稱)的「俺」(おれ)
「俺」是從「己」(おのれonore)變形而來。原本用來當作第二人稱的「你」,並帶有輕蔑貶義的意思,不過中世紀以後轉變為第一人稱,無分階級性別皆能使用。近代推廣「標準語」時,「俺」又調整了一次,變成男性與熟識朋友、地位較低者(屬下、後輩)談話時的自稱。虛擬作品中常看到的「俺様」(おれさまoresama),則是更高傲的自稱法,現實生活裡很少人使用。
「私」、「僕」、「俺」的用法再用以下表格複習一次!
▋自分:較客觀地稱呼自己,體育選手、大阪人常用!
「自分」(じぶんjibun)是反身代名詞,也就是指「自己」,用客觀角度來稱呼自己的意思。「自分」也是日本舊式軍隊的自稱用語,體育員也經常使用。
第一人稱(自稱)的「自分」(じぶん)
其實在江戶時代,「御自分」(ごじぶんgojibun)是用來尊稱第二人稱的「您」,該用法在現今的大阪也持續使用。「自分」既可指自己,也可指與自己相同地位的「你」,是一種拉近距離的親切稱呼唷。
▋有看大河劇、劍客漫畫一定知道的「拙者」,也是指我!
第一人稱(自稱)的「拙者」(せっしゃ)
「拙者」(せっしゃsessha),對愛看日本歷史劇、古裝動畫的人一定不陌生,它是日本古代武士、武者、忍者的自稱。有名的劍客漫畫《神劍闖江湖》中,就常看到主角劍心稱呼自己為「拙者」。「拙」代表愚昧、沒有才能,其實是帶有謙虛的意思,實際情況不一定如此,中文則可翻成「在下」。
最後,再幫大家整理一次「我」的自稱日語單字!
文章裡介紹到「私」、「僕」、「俺」、「自分」、「拙者」等這些代表「我」的自稱法,有在看日劇、追漫畫的讀者們一定都看過,不過隨著性別、場合、對話者不同,同一個人對自己的稱呼也會跟著改變,看完這篇之後除了重新做一次整理之外,也等於更了解到日本人的社交文化了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