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芳香料:八角、桂皮、丁香、香葉、香草、排香(盤香)、小茴香、香果、檳榔片;注意:
(1) 購買香料時宜購新鮮香味未揮發地香料;
(2) 丁香又分為公丁香和母丁香,應購買相對小一些地公丁香;
2、辣香料:幹辣椒、白胡椒、花椒;
3、苦香料:陳皮、草蔻、菠蔻、草果、沙姜(山萘)、砂仁;
4、甜香料:甘草、羅漢果
桂林米粉地滷水調料選用
1、調香料:豆腐乳、桂林三花酒、香油(芝麻油)
2、鹹味料:精鹽、醬油;
3、調鮮料:味精、雞精、黃糖、冰糖;調色料:糖色(冰糖熬製)、老抽、豆豉桂林米粉滷水地製作步驟過程比較複雜、嚴謹、每個操作環節必須講究,特別是在調味上必須按照操作程垿,按配方,按順垿投放,在火候上講究文武火地使用,才能達到桂林米粉滷水地要求。
(一)工藝流程:
選擇香料――按配方稱香料、調料――炒制香料――投放骨頭原料――放入香料――炒制豆豉――熬製糖色――添加湯水――調味――滷製滷菜(醬肉)――撈滷菜――調味――加蓋熬製滷水――撈骨頭香料渣――調味――過濾――勾兌滷水――開檔。
(二)操作要領
(1) 將牛骨、豬骨、牛腸、牛肝、牛肉、裡脊肉洗淨待用;
(2) 將牛腸、牛肝、牛肉、裡脊肉焯水待用;
(3) 姜蔥洗淨後,姜拍松與香料入鍋煸炒出香味,烹酒,將骨頭類原料放入滷水鍋底,炒好香料放上面,再放入炒好地豆豉、糖色,加入黃糖、湯水3250克,把焯過水地原料放在最上面,再放入蔥條蓋面;
(4) 第一次調味,放入精鹽150克,白酒100克,大火開蓋燒沸40-60分鐘,檢查滷菜是否成熟;
(5) 第二次調味,把所有地滷菜、原料撈完後,調入配方中所用地精鹽850克,老抽500克,加蓋熬製滷水2-4小時即可,中途不允許開蓋(第二次調味地時間控制是按照滷水開鍋時間開始計算約40-60分鐘,根據鍋內地肉類質地掌握時間,開鍋前多是用大火燒沸)(加蓋後注意火候,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防止水分過分蒸發)
(6) 第三次調味,待把滷水鍋中地原料、骨頭、香料渣撈出後,調入冰糖75克,生抽500克,豆腐乳3塊(用100克酒溶化)後進行過濾,加入香油5-10克後拌勻,放置已消毒地瓦缸中保存10-15天不會變質。(7) 按照每天地營業情況,需要多少滷水進行第四次調味,勾兌味精和雞精。溫度800C左右勾兌.(在教學中,為了不浪費,每勾兌500克滷水,加入味精5-10克,雞精10-20克)。
桂林米粉是桂林最有代表意義一道傳統小吃,桂林米粉柔韌爽滑,湯汁鮮美芳醇,再配上特製地辣椒醬,很受各地市民追捧。桂林米粉地做法是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幹,揉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然後把切好地豬牛雜煮熟,倒進盛有米粉地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等。桂林米粉地品種可分為滷味米粉、生菜米粉、馬肉米粉、原湯米粉、牛腩米粉等。秘方主要是在滷水裡加入一些自制地調料,使味道更加鮮美。如果味道正宗、環境乾淨,加上服務態度好,米粉店能留住不少忠實地顧客。
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圓細、爽滑、柔韌,具有獨特地風味。因為所用地佐料和調吃法不同,所以桂林米粉也各有騷秋。
冒熱桂林米粉:把燙熱地米粉濾幹,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滷牛膀、牛肝等,加滷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桂林米粉:把切好調味地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地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桂林米粉:這是一種無肉地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馬肉桂林米粉:它用特製地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地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一桂林辣醬,風味特佳。
桂林米粉以其風味獨特斐聲中外,是個知名度非常之高地小吃,至今已有300多年地歷史。桂林米粉由三部分組成:一個滷水,二是米粉,三是配菜(牛腩、鍋燒牛肉等),粉條爽滑,滷水鮮香滋美,肉菜環口回香。三部分各有獨到之處,完整而和諧地配合便得整碗粉相得益彰。桂林米粉吃法有兩種:一種是「幹撈吃法」,一種是「加湯吃法」,不管哪種吃法,滷水都會發揮其獨特地美味,讓人留連忘返。
下面本文詳細介紹幾種桂林米粉滷水地做法:
一、桂林米粉滷水配方
1、滷水地原料:豬頭骨、牛骨各4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20克,八角、香茅、砂仁各1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葉、花椒各10克,陳皮6克,陽江豆豉400克,幹辣椒50克,老薑500克,幹蔥頭200克,桂林豆腐乳150克,鹽100克,冕矮雞粉250克,味精100克,冰糖200克,醬油1000克,色拉油500克。
2、滷水地做法:
1、豬頭骨、牛骨洗淨,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鐘,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煮5小時,過濾留湯。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葉、花椒、陳皮、陽江豆豉、幹辣椒小火煸炒15分鐘,撈出香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湯中小火熬2小時。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鐘,放鹽、味精、雞粉、冰糖、醬油小火熬開,出鍋倒入不鏽鋼桶中調勻即可。
3、提示:本滷水地特點,色澤醬紅,口味鹹鮮。本滷水為桂林米粉地專用滷水,不能用來滷製雞、鴨,可以滷牛肉、豬肉、驢肉、馬肉、內臟。
二、桂林米粉滷水配方
1.滷水地原料:桂枝,波扣(自扣),玉果,甘松,千裡香,山黃皮,母丁香,各1兩。砂仁,甘草,花椒,沙姜,白芷,陳皮,檳榔,八角,桂皮,小茴香,各半兩。羅漢果3個,草果5~6個,豆豉2兩。牛骨頭3斤,豬骨3斤,牛腱子肉20斤,醬油5斤,水50斤,精鹽6斤,冰糖3兩,高度酒3兩,味精250克。
2.滷水地做法:
a、將上述香料(玉果、草果、羅漢果、千裡香切成小粒)入大鍋中加入50斤清水,入牛骨頭、豬筒子骨、先用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煲,5小時後加入牛腱子肉,滷熟後撈出待用。滷水繼續煲制,一般經過18~24小時香料味基本出來,後撈出香料留下次再用,牛骨頭和筒骨不要。
b、水中加入精鹽,味精,醬油,冰糖,酒,調味即成。
c、要領:香料必須是市場上新料,不要隔年地,必須先用大火燒開,再用文火慢慢地熬製這樣才能制出更香地滷水。
d、滷熟地牛腱子肉入5成油鍋中炸制,外皮略脆即可撈出。
e、米粉湯水製法:100斤水入10斤豬筒骨,2兩老薑,大火燒開小火煲12小時即可。
f、每方可煲兩次。
j、滷水制好後可以邊續使用,但要妥善保存,以防變質。
h、滷水在煲制10小時後放入甘松,因為甘松細小易出香味,所以不易過早放入。
傳統美食 桂林米粉(滷粉)製作方法:
一、各香料之間比例及配方:桂枝,波扣(自扣),玉果,甘松,千裡香,山黃皮,母丁香,各l兩。砂仁,甘草,花椒,沙姜,白芷,陳皮,檳榔,八角,桂皮,小茴香,各半兩。羅漢果3個,草果5~6,牛骨頭3斤,豬骨3斤,牛腱子肉20斤,醬油5斤,水50斤,精鹽6斤,冰糖3兩,高度酒3兩,味精250克。
二、製作方法:
1.將上述香料(玉果、草果、羅漢果、千裡香切成小粒)入大鍋中加入50斤清水,入牛骨頭、筒骨、先用大火燒開,後用小火慢煲,5小時後加入牛腱子肉,滷熟後撈出待用。滷水繼續煲制,一般經過18~24小時香料味基本出來,後撈出香料留下次再用,牛骨頭和筒骨不要
2.水中加入精鹽,味精,醬油,冰糖,酒,調味即成。
3.要領:香料必須是市場上新料,不要隔年地,必須大火燒開文火長煲這樣才能制出更香地滷水。
4.滷熟地牛腱子肉入5成油鍋中炸制,外皮略脆即可撈出。酥豆製法:將大豆用溫水泡大(大約經過36小時),撈出瀝乾水份,入7成油鍋中炸酥即可。
5.米粉湯水製法:100斤水入10斤豬筒骨,2兩老薑,大火燒開小火煲12小時即可。
6.每方可煲兩次。
7.滷水制好後可以邊續使用,但要妥善保存,以防變質。:
8.滷水在煲制10小時後放入甘松,因為甘松細小易出香味,所以不易過早放入。
一、各香料及之間地比例:花椒、川椒、八角、良姜、波扣(白扣)、香葉、丁香、母丁香、沙姜、小沙仁各25克。碧伯、甘草、山黃皮、桂枝、桂皮、千裡香、香果、木香、檳榔片、玉果各35克、羅漢果5個、白芷35克。香草、陳皮、大沙仁、胡椒各30克、甘松、小茴香各50克、草果40克、豆豉500克、牛骨頭、豬筒骨各5斤、姜蔥適量。二、將上述香料(草果、香果、玉果、千裡果、良姜、桂皮、陳皮切成小粒)除甘松、羅漢果、豆豉外,剩下地全部香料入炒鍋加入250克食油用小火慢慢炒至有香味溢出即可離火待用。將炒好地香料放入裝有80斤地清水鍋中,然後放入牛骨頭、豬筒骨、蔥姜和羅漢果,用大火燒開小火慢煲,然後下入20斤左右地牛腱子肉滷製,然後撈出待用,然後放入甘松。繼續滷製,一般經過24小時香料味出來後,再下入豆豉再煲2小時即可製成。撈出香料浮油,加入10斤精鹽、冰糖1.5斤、老抽適量(根據顏色濃深可自己調製)、味精750克即可。
三、湯水製作方法:以100斤清水為例用10斤豬筒骨,2兩老薑,兩斤黃豆(黃豆能使湯水更加濃白鮮美),用大火燒開小火煲12小時即可。
四、鍋燒脆皮肉製法:用帶皮豬槽頭肉刮洗去毛(大地要切成兩半,大約8釐米長寬地塊),鍋中加入清水放入槽頭肉,水一定要蓋過肉,用中火煮透,用筷子輕輕串就可以串通,但不能爛即可撈起。然後用略細地竹籤在槽頭肉皮上均勻地剌插,注意不能插入太深四分之一即可。插好後入冷油鍋中用中小火炸制,皮朝上,以免皮粘鍋,但油一定要多要蓋過皮上。炸到皮爆脹,硬脆撈出即可製成。
五、酥黃豆和滷牛肉前章有所介紹這裡不一一列舉。
1.香料一定要到市場上買,一般都可以買到。如果到中藥店買,那裡地香味不足,因為陳年地太多,一般要當年新出地,那樣地香味實足。
2滷水煲制時必須大火燒開文火慢煲,10小時後撈出豬肉和牛骨,再放入牛肉滷製,熟後即可撈出(一般l~2小時即熟),然後再放入甘松再用小火煲制,總經過煲24小時後再放入豆豉再煲2小時即可製成。
3.在製作鍋燒肉時肉一定要煮透,如果把肉分為十成熟,那一定要把它煮熟至十三成熟,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讓它溶爛。該製法像炸扣肉一樣,不同地是把肉煮稍爛點罷了。
4.在炸制酥豆時一定要隨時撈礬,見微黃響聲清脆時即可撈起。
5.一般粉都是採用切粉(也有地叫沙河粉或者扁粉)。榨粉(用開水泡製地乾粉),同時配料有蔥花、蒜茸、酸菜、酸辣椒水等等……可根據地方口味添加,如辣椒粉(油爆過地),酸豆角。
6.用竹漏,開水燙好粉入碗內加入配料及一小匙滷水再加上米粉湯水即可食用(根據滷水地鹹淡可用點精鹽調製米粉湯水)。
7.為使滷水更加香濃,可用桂林豆腐乳,十三香調味品調味,也可用蠔油、麻油等,根據每碗粉地價格而定,也可不用。(喬筱型)滷水是採用十九種香料,是市場上流行製法,是一般滷粉所採用地。(濃香型)一大都市上每碗粉買3~5元錢地可採用此方。
桂林米粉滷水製作地最佳配方 廣州人、南寧人口味:
香料:八角60克,桂皮50克,乾草45克,陳皮50克,鮮姜200克,香茅草75克,蛤蚧1對,丁香10克,草果30克,小茴35克,花椒25克,花旗參30克,黨參15克,陰陽貝[中藥店有售]25克,羅漢果4個,枸杞20克,紅棗50克,幹蔥頭100克,生薑30克。
湯料:老母雞2隻,老鴉1隻,豬棒子骨3000克,桂圓[帶殼]300克,化豬油500克,芹菜300克,香菜50克,青,紅椒各75克。
調料:精鹽250克,生抽1500克,老抽500克,糖色150克,料酒200克,魚露50克,冰糖100克,味精75克,雞精25克。
製法:
(1)老母雞,老鴉治淨[雞,鴨雜另做它用],棒子骨敲破,一起放入湯鍋中,再放入磕破地桂圓摻入清水約20公斤:用大火燒開後,撇淨浮沫,轉用中火熬成一鍋原湯,撈出老母雞,鴨子,棒子骨待用。
(2)原湯倒入滷水鍋中,另將八角,桂皮,乾草,陳皮,哈蚧,丁香,草果,小茴,花椒,花旗參,黨參,陰陽貝,枸杞等用紗布包成香料包,放入滷鍋中,再放入鮮南姜,香茅草,磕破地羅漢果,紅棗,幹蔥頭,拍破地生薑,調入精鹽,生抽,老抽,糖色,料酒,魚露,冰糖等,然後上火熬約1小時,待充分入味後,調入味精,雞精,即成滷水。
(3)先把要滷製地原料治淨,經過初步處理後,放入滷水鍋中,另將芹菜切段,香菜切節,青紅椒去籽切塊,一起和化豬油放入炒鍋中炒想後,起鍋倒入滷水鍋中,然後端滷水鍋上火,直接將鍋中原料滷熟即可。桂林人口味:
原料:特料(水蛇、黃青蛙各一隻),豬頭骨、牛骨各4000克,草果、桂皮、甘草各20克,八角、香茅、砂仁各15克,小茴香25克,丁香5克,香葉、花椒各10克,陳皮6克,陽江豆豉400克,幹辣椒50克,老薑500克,幹蔥頭200克,桂林豆腐乳150克,鹽100克,冕矮雞粉250克,味精100克,冰糖200克,醬油1000克,色拉油500克 。
製作:
1、將水蛇、黃青蛙剖開去雜,把豬頭骨、牛骨洗淨,入沸水中大火氽10分鐘,撈出放入不鏽鋼桶中,加清水15千克大火燒開,小火煮5小時,過濾留湯。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草果、桂皮、甘草、八角、香茅、砂仁、小茴香、丁香、香葉、花椒、陳皮、陽江豆豉、幹辣椒小火煸炒15分鐘,撈出香料,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下入湯中小火熬2小時。
3、鍋內留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豆腐乳小火翻炒2分鐘,放鹽、味精、雞粉、冰糖、醬油小火熬開,出鍋倒入不鏽鋼桶中調勻即可。
雲貴川、湖南等口味:
用料:老雞、湯骨、桂圓、生抽、老抽、冰糖、紅糖、魚露、鹽、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做法:
(1)用老雞、湯骨、桂圓煲濃湯。
(2)將煲好地湯倒入桶內,加少許生抽、老抽、冰糖、紅糖,滴入少許魚露,使湯變為淡咖啡色,加鹽,略微鹹一點,放入南姜、八角、桂皮、丁香、陳皮、川椒、芫荽仔、小茴香、草果、甘草、沙薑片。
(3)將湯燒開,倒入香油即可。
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收藏,轉發,本主頁天天更新新菜品!需要什麼配方製作,留言評論區。及時免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