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時間,朋友邀約到他們單位飯堂小坐。在酒風狂熱的仫佬山鄉,說是小坐,還是不妨作好犧牲的準備吧。為了不至於在酒場上倒得太早,趁著還有時間,趕緊買了麵包和牛奶吃了墊底。管不管用不敢說,至少肚裡有貨,心裡不慌。那種坐下先幹三杯土茅臺的本地規矩,總讓我們這種外來人,並且酒量一般之徒,想起都頭皮發麻、不寒而慄。晚六點半,到達朋友單位的飯堂,還沒進門,已經聽聞裡面的氣氛熱烈,和飯菜的濃香。看來今晚應該人不少啊。經驗告訴我,人多的酒場,往往會醉得很慘。進了門一看,果然是高朋滿座。並且在座的,有幾個已是紅光滿面,看樣子應該是酒過開場了。主家迎上來讓座,寒暄聲中,一一跟在座相熟的朋友打過招呼坐下,面前的酒杯,早已被倒得滿滿當當。大大的圓桌,中間的電磁爐上燉著滿滿一鍋湯,乳白的湯汁沸騰翻滾,看不清楚裡面燉的是什麼。再看火鍋旁邊,圍放著一碟碟的白切雞、紅色的生肉還有貌似大型動物內臟的東西,以及綠油油的青菜和胖嘟嘟的各色菌子。一大盆散發著濃香的肉排燉黃豆也擺放其間。主家介紹這是馬肉燉黃豆,而桌子上的生料,是馬肉和馬的內臟。聽說是吃馬肉,原本心裡對醉酒的顧慮倒是給衝淡了不少。說真的,吃馬肉對我來說,還是有生以來的頭一遭。記得從前有聽別人說過馬肉味酸,帶酸味的肉類,會是什麼滋味呢?帶著好奇,夾起一塊燜黃豆的馬排,放到口中。那股濃香,有別於牛羊肉的腥羶,也沒有豬肉的油香,更不像雞鴨肉的鮮嫩。就是熟紅肉的肉香,不算特別,也沒有臆想中的酸味。這道馬排燜黃豆,應該說是廚師的調味非常到位,肉排鹹香多汁,剛剛咬下的一大口肉,沒有想像中的柴硬,卻柔軟而韌性十足。一口肉,在口中嚼了好一會兒,雖然越嚼越香,卻感覺總是未能將它徹底嚼爛。伸長脖子,好不容易往下咽,還差點給噎著。再吃的時候,就不敢咬那麼大口了。友人端起生馬肉和馬腸,一一往湯鍋裡扒拉。電磁爐火力夠大,倒進去的生料很快就煮熟了,朋友熱情招呼著給大家讓菜。我也不客氣,夾了幾筷子馬肉和馬腸到自己碗裡,畢竟第一次吃馬肉,好奇心還是蠻重的。湯鍋煮熟的馬肉,外觀像熟牛肉,口感除了沒有牛肉的羶味,其他無異。而馬腸子呢,像一截截切短的塑料水管,管壁很厚,內外管壁光滑。細嚼卻爽脆,還帶著鮮味,越嚼越好吃。幾筷子肉菜下肚,朋友端起了酒杯,正戲準備開場。這裡的規矩,基本上碰了就是乾杯。酒量淺的人,幾輪過後,絕對是敗下陣來。還好今晚的杯子,不是平時那種三兩大杯,用的是一兩半的小玻璃杯。小杯喝酒,至少心理壓力沒那麼大。碰杯過後,仰頭一口喝下,卻感覺這酒入口柔和,下喉也順滑,並且,還帶著一股濃濃的紅薯味,而後口舌回甘。好詫異今晚這酒,有別於平時所喝之米酒的清冽。朋友見我表情疑惑,笑著說這是紅薯酒,是在座的一位朋友帶過來的自家特釀。說起紅薯酒,在印象中都不是什麼好酒。基本上是邊遠山區的山民嗜酒,但又不捨得用大米、高粱等這類糧食作原料,所以才用紅薯、苞谷,以及榨糖以後的糖波這類價賤原料來釀酒。這種酒,後勁很足,喝了容易上頭。但今天的紅薯酒,主家說是經常喝,口感好,不上頭,第二天也不易宿醉難受。好吧,暫且聽著。真理,是需要時間來親身體驗的嘛。因為晚上還有要事,也不敢放開來喝。先是敬了主家,感謝熱情相邀。再和平日相熟的幾位朋友,互敬一輪。不知不覺,已經十杯下肚,燻燻然,感覺還好。轉眼,預定離場時間已到,起身向主家以及在座的各位致歉離場。迎著習習涼風,走回駐地。今晚全身而退,感覺真好。當地人好酒,並且酒量高,酒風熱烈,不是我等酒量低下之人所能招架的。所以,酒桌上,還是得堅持不逞能不出風頭的原則,低調才是上上之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