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生鮮超市發展現狀的觀察和思考

2020-12-11 聯商網linkshop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聯商特約專欄作者司馬

圖片/聯商圖庫

生鮮超市目前是國內發展最為快速的零售業態,尤其是疫情過後,圍繞生鮮超市,各地紛紛推出許多新的店鋪模式,出現了許多新的嘗試。

不僅僅是盒馬系列,北京超市發(與知名老字號合作),京東廣州的七鮮超市,以及正大集團推出的福來食集等,都在努力尋求新的突破點和增長可能性。

可喜可賀的同時,也有幾點思考,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同商榷探討。

1

生鮮超市有必要繼續完善部門及品群備齊

找尋恰當的店鋪規模,確立最佳收益模式

生鮮超市,有必要繼續完善部門及品群備齊,找尋恰當的店鋪規模,確立最佳的店鋪收益性模式。生鮮超市,有必要回到自己的「事業原點」,強化線下實體店的基本功,在做好生鮮三品以及熟食,店內焙烤部門外,希望能加強準生鮮的日配品部門以及使消費者在店鋪裡完成「一步購齊」時必不可少的一般食品部門的部門備齊與品種備齊。

具體講,比如強化日配品中的各種新概念醃漬菜類,豆製品,充實與完善傳統副食品的品種備齊。除了傳統中華系列醃漬菜,韓國泡菜系列外,比如對富含營養成分的各種日式醃漬菜,可一併作為一日三餐主菜中的副食配菜品,有必要在店鋪中持續強化與充實。中國飲食歷史悠久,各地均有獨特的「在地副食品小菜等」,亦值得深入挖掘與提煉,甚至作為店家品牌商品,豐富在生鮮超市的品種備齊策略中。

另外,在考慮商品備齊度策略時,有必要根據自己的企業定位,細化自己的商品分類和品種備齊原則,尤其是當下,消費者除了要好吃,便利,省時之外,逐漸開始更加關注安全,營養,有機,健康(無谷蛋白等),乃至環保,良知消費品等。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升級進化,因此更有必要在商品備齊度的篩選上加強掌控,真正使自家的店鋪在商品備齊度上,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多(用途多)」。

生鮮超市的最大目的,是讓消費者(社區居民)在一家店鋪裡,就能把「一日三餐居家飲食生活用品,一步購齊」,即實現「One StopShopping」。毋庸置疑,「生鮮三品「(魚/肉/果蔬)以及熟食製作部門與店內烘焙部門,作為生鮮超市的主力部門斷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店鋪集客引流、推出特色經營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這些主力部門在店鋪的日常運營上的高食材損耗性(Loss率),人工成本上的大量消耗(高人工成本率等),往往會是生鮮超市店鋪經營上的很大疼點。反觀生鮮以外的一般食品部門以及日配品部門,細分備齊度做的到位的話,不僅對消費者完成一步購齊做出貢獻,而且分別會對提升店鋪的營業額以及毛利額,起著至關重要的拉動作用。

生鮮超市唯有掌握好店鋪在部門備齊與品種備齊上的整體綜合平衡,即把握好「生鮮三品」以及「熟食部門+一般食品部門+日配品部門」的部門備齊度和商品備齊策略,同時認真定位好自己的「商品分類」,在落實商品MD商品備齊上的寬窄與縱深,掌控設計好生鮮超市的賣場規模,謀得先機與制高點,繼而再掌控好自家店鋪各商品品群的「PriceRange」(價格帶),「PricePoint」(敏感價位點),靈活運用好「毛利組合技術」和賣場組合關聯技術,與競爭對手既求勢又錯位競爭,不愁沒有市場,不愁沒有機會,更不愁沒有錢可賺。

隨著社會與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消費者生活節奏的變化,導致居家飲食生活亦不斷進化和發展。生鮮超市除了繼續提供各類居家飲食生活的各類食材素材外,逐漸延伸到各色半成品的提供與服務。即不僅要繼續滿足廚房需求外,還要考慮滿足灶臺最後一道工序的加工需求RTC(ReadyTo Cook),RTH(Ready To Hoot)需求,來自餐桌的即食需求RTE(Ready To Eat)和RTP(Ready ToPrepare)需求,同時亦不可忽視考慮滿足冰箱的儲備需求以及微波爐用品需求。更要根據不同的居家場景和動機需求,將視野聚焦個人乃至家庭成員的日常性需求,非日常性等需求,設計好自家商號業態的服務範圍和備齊寬度與深度,即賣場規模。

美國,日本的生鮮超市多走的是郊外型路線,即農村包圍城市之路。中國的城市化發展,便決定了國內生鮮超市的發展路線和推進節奏要有別於國外的發展路徑,國內生鮮超市不僅躲不掉城市發展空間環境受其制約,更要設法在複雜的城市空間中尋求生存,站穩腳跟,繼而穩步推進擴大事業基盤。

受國內城市基礎物業等諸多條件限制,國內的城市商圈參差不齊,因此需要更加留意自己的店鋪模式研究,夯實自己的最佳盈利規模。商家不僅要研究以服務備齊「全部門&全品種「的大型店(或旗艦店)外,商家亦有必要,研究開發出小規模賣場面積店鋪,比如300-500平米店鋪。繼而完成以大店帶動小店,商圈相互疊加集中出店(DominantStrategy)展店策略,提高在城市中(或某一地區)市場佔有率與集中度。為後續的可持續發展,低成本運營,爭取最佳盈利,在起步階段就鋪墊好盈利的基礎。

2

集中力量解決目前店鋪運維上的痛點

落實標準化,使盈利模式可持續化

①把握好生鮮食品的「店內加工」與「店外加工」,即對面服務與開架銷售(預包裝)的平衡。

商品自選與自助服務,原本是超級市場遵循工業化經濟運作基本原理原則所設計的店鋪盈利模式與事業的出發點。

為了追求規模經濟以及工業化運作,隨著店鋪的連鎖化的展開,各種配套設施亦相繼配套推進。其中便包括以生鮮食品為中心的「生鮮加工中心」以及「中央廚房」等,在生鮮食品供給上推出大量的預加工與預包裝商品。工業化生產不僅提高整體效率,使生鮮超市的自選服務成為可能,提高消費者的購買效率。所以講,生鮮食品的預包裝化,以及熟食化,半成品化加工製作,原本是生鮮超市這一商業模式的基本出發點與原點。

國內的諸多生鮮超市,自起步階段起,便多是在與根深蒂固的傳統農貿市場的拼殺中突出重圍的。國內的生鮮超市,受消費者長期以來所形成的購買習慣所左右,大多依舊熱衷於「對面銷售」或「店內加工」,此本無可菲薄。尤其是在滿足消費者(顧客)的特殊需求或非日常性需求上,避免機會損失,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消費者習慣的變化與多樣性,是否也要研究生鮮的「預包裝化」以及與「店外加工」的相互匹配與嘗試?用以滿足不同購買習慣,提高店鋪的經營效率,使店鋪盈利模式更加可持續化(註:筆者認為青島的「新快「店鋪的精肉賣場值得研究和借鑑)。

②店鋪的「堂食」部門與「生鮮/食品部門」的相互關聯,做到「食材共享與互動」,努力實現消費者的「二次購買」。

將堂食與超市有機組合在一起,不可割裂。堂食部門所選用的各種食材與調味品以及其他輔助商品,儘量選用店鋪內正在銷售或所推出的商品,經過堂食後,增加消費者的體驗度,增加對店鋪整體的理解與滿意度,提高店鋪整體的品牌力,同時,完成或實現體驗過後的二次購買,增加對店鋪線下銷售商品的粘度和信賴,增加APP渠道流量。遺憾的是,目前尚未引起更多的店家留意或注意。

③店鋪的標準化。

店鋪規模設定好後,需要落實好賣場布局與部門,品種備齊計劃,同時對商品貨架的陳列品番(包括SKU)做出陳列面數與陳列排面數做出「貨架(棚割)鎖定」,繼而設計規劃好最低補貨量,店鋪門店訂貨與物流補供貨的邏輯與時間周期,即鎖定」定位管理「與」定時管理「。同時,對店鋪每天的運作流程,各部門崗位所使用的各類加工工具,促銷陳列道具,以及作業規範基準(SOP)等,通過簡單化,標準化,專業化,即3S主義(3S主義是走規模化經濟發展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實現BusinessModel盈利的必要且不可缺少的手段),做出統一的設計與安排,使店鋪在整體運營上容易實現低成本化,繼而提高店鋪的運營效率,實現收益性。

生鮮超市的業態模式,要想做到盈利且持續發展,首先要靜下心倆,尊重它的科學性,按照科學的基本原理,原則去思考,設計,然後再加以藝術上的豐富與發揮,畫龍點睛。

3

新零售任重道遠,生鮮超市亦如此

國內生鮮超市的發展。可以講是伴隨著新零售的號角而逐漸發展壯大的。新零售所謳歌的「人「(消費者→顧客=回頭客),「場」(店鋪→TakeOut、App=場的賦能化與相互疊加),「物「(商品→Needs &Wants=需求與欲求共生與相互轉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其意義日益得到彰顯。

新零售時代,更需要對線下店鋪有精準的定位與完整的理解。並通過數據的大量沉澱與篩選,關聯與轉化,對生鮮超市的運維和發展,尤其是精準快速有效應對,賦予了更大的可能和空間。

但是,新零售的推進上,許多具體問題,仍需要繼續跟進與破解。比如,用以支持最後一公裡的快速配送,如何與幹線,城際相互合理匹配?店鋪與包括產地總倉與前置倉在內的各個物流節點的庫存整合與訂單匹配?自動化作業,低成本運營以及有效快速反應的相互融合以及整體設計與運維保障等,仍需要踏實的落地解決。包括生鮮超市目前的高損耗問題解決,後方綜合保障基礎設施的配套推進,乃至各種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後續培養與跟進等等,都需要扎紮實實的做好工作。

大家對幾年前曾風靡國內的大衛?貝爾教授所著的『Location is StillEverything』(蘇健譯「不可消失的門店:後電商時代的零售法則「)還記憶猶新吧?這裡的Location不僅僅是物理上的店鋪位置概念,而且更多的是你的店鋪定位,即你的業態模式定位在消費者,乃至你的顧客(回頭客)眼中(腦海中)的認知度與被理解認可度和共鳴度。作者呼籲電商時代更是如此。」位置=Format定位「(Location),便代表了一切。

新零售任重道遠,生鮮超市亦更加任重道遠。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聯商立場

相關焦點

  • 秦哲楠:生鮮超市發展及設計趨勢
    2018年12月7日-8日,「第三隻眼看零售2018年度生鮮大課」在上海舉辦。本次大會圍繞「生鮮超市經營「為主題,11位大咖級講師各自分享並深入探討了生鮮超市的定價、生鮮標準化及新零售應用、生鮮新零售的玩法、生鮮線上化與社群營銷、社區生鮮超市發展及生鮮超市設計趨勢等等。
  • 從日本的生鮮行業發展現狀中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經驗?
    相比於日本的生鮮行業,目前中國線下極不好的用戶體驗(菜場、超市)相比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日本現狀就很有借鑑作用。我共去了10家8個品牌的生鮮超市和兩家東京最大的魚市。這10家生鮮超市分別是:永旺、白金臺、成城石井、life、文化堂、三米多、丸越、eatly、築地市場、大田魚市。
  • 杭州超市發展現狀
    一、杭州超市發展現狀  (一)基本概況  近年來,杭州的超市業發展成就巨大,大型、中型、便利超市遍布全市城鄉,消費者不僅能夠實現購買商品需求,還能享受各類服務,杭州的超市業在滿足城鄉居民日常生活消費及提供便民服務等方面扮演的角色日趨重要。
  • 生鮮超市行業深度報告:生鮮消費穩定增長,生鮮超市空間廣闊
    從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高淨值人群數量的增速來看,我國生鮮超市的發展具備高端化發展的基礎,同時高端化的消費也符合國內不斷增長的消費升級需求。在新零售的引領下,目前國內以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京東旗下的 7FRASH 等以「超市+餐飲」的高端生鮮超市發展迅速,其 80-120 元的客單價也遠超普通大眾商超。
  • 超市生鮮採購_超市_聯商論壇
    隨著近年二、三產業的發展,經濟逐步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產業系統,各產業之間相互結合、滲透為一個有機體。在這種產業關聯下,要解決任何層面的產業發展,必須以整個產業經濟系統為背景進行,要解決農業發展問題,必須在以二、三產業為主導的條件下去拓展思路;要滿足中國市場的生鮮食品消費需求,也要以中國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現狀為立足點考慮發展對策,孤立地去探討產業發展都是行不通的。
  • 超市生鮮食品經營現狀 這七點你必須知道!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將整個社會的「吃」作為我們的市場時,當中國所有具有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和中央廚房的連鎖超市向社會開放並形成一個社會化的配餐體系時,連鎖超市新的市場空間該有多大啊,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市場發展方向啊!
  • 自有品牌系列報告:批發零售從Costco看國內超市 自有品牌和生鮮
    來源:格隆匯機構:招商證券本篇報告通過需求側和供給側分析 Costco逆勢增長現狀,並從供應鏈角度揭示其 低價之迷。不同於市場觀點,我們認為Costco同店增速領先的核心原因在於Costco 擁有持續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的能力。會員制度一方面提高顧客轉換成本,另一 方面會員費這種「先期投入」,一定程度形成「自助餐效應」,提高顧客的購物 頻率從而帶動同店增長。同時,對比國內超市經營得出三點啟示。 需求側:優質低價引流。
  • 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
    數據顯示,我國網購數量持續高速增長,其中手機網購 網民數增長極為顯著,網購滲透率逐年攀升,成為推動電商發展的重要力量。**年以來我國生鮮電商以超過 30%的超高速迅猛增長,預計未來仍將保持高速發展態勢。與此同 時資本市場頻頻向生鮮電商伸出橄欖枝,在雄厚資金的支撐下和生鮮線上消費滲透率不斷 提高的市場助推下,生鮮電商將迎來利潤增長。
  • 從盒馬鮮生等生鮮超市的快速發展,來看「買菜」「買肉」的變化
    2017年是零售業的轉型之年,也可以說是生鮮超市發展的元年。這一年盒馬鮮生誕生,然後帶領著一眾零售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跟進,線上企業紛紛布局線下、線下企業也尋求「網際網路+」期待煥發活力。生鮮超市對人們「買菜」「買肉」帶來哪些變化?肉企也可以通過這些變化思考在產品供應以及渠道合作上的調整。
  • 生鮮超市怎麼裝修 生鮮超市裝修風格
    超市是生活中大型的便民購物商店,其目前根據人們的生活需求的不同,進而分為多種類型的超市,其中生鮮超市就是眾多類型超市之一。那麼生鮮超市和普通超市有什麼區別呢?裝修的時候生鮮超市裝修風格選哪種好呢?一般生鮮超市怎麼裝修呢?
  • 永輝超市:南派生鮮的北方市場探索
    >年的高速發展預作項目和資金的準備。  另外,中高端生鮮市場已經有成功案例,如北京的華堂超市,非常成功。然而永輝北京生鮮缺少面向中高消費的加工食品,永輝如何學習、發展和創新精品高端路線?  此外,就是商品結構的協調和均衡問題。食品和非食品怎麼定位展開,初級生鮮品的高中低定位,以及食品和非食品大類協調和關聯度問題,也是永輝要仔細考慮的。
  • 來勢洶洶的Costco,永輝「生鮮活,超市活」王牌能否持續奏效?
    文/華商韜略 伊然Costco內地第一店正當紅,在業內思考國內零售行業格局會迎來怎樣的轉變之時,從1998年起就深耕國內零售多年的永輝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半年報。2019年上半年,永輝超市新增超市門店84家。目前,永輝已開業門店791家,覆蓋全國24個省和直轄市。此外,累計已籤約但尚未開業門店249家。2018年底,永輝超市對外公告將雲創板塊剝離出上市公司主體。
  • 香港與廣州兩地生鮮超市大比較 發展前景如何
    香港與廣州兩地生鮮超市大比較 發展前景如何  據粵港信息日報消息 就在打著改造傳統肉菜市場旗號的廣州家誼超市一口氣在城內紮下四座營寨,並以與街市相差無幾的「促銷」低價在廣州掀起一場超市之間、超市和街市之間的生鮮「搶客行動」之後不久,記者在赴港考察時聽到不少同行嘀咕:為何在經濟比內地發達得多、商業化程度更高的香港,傳統街市依然佔有一席之地,並繼續成為港人平日買菜煮飯備料的首選場所
  • 沃爾瑪要在上海開生鮮超市 生鮮超市將成為新亮點
    沃爾瑪要在上海開生鮮超市 生鮮超市將成為新亮點  聯商網7月8日消息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為繼續擴大商業領域的對外交流,有關部門將積極支持沃爾瑪「生鮮超市」在上海開店的實施計劃。  據沃爾瑪中國地區公關部有關人士透露,未來的「生鮮超市」可能類似目前深圳地區的「農改超」(即農貿菜場改建成生鮮超市),其營業面積大約在200平方米左右,主要開設在城市社區中,部分地取代傳統菜場的功能。據介紹,目前沃爾瑪社區商店同樣提供新鮮蔬菜、水產品、肉類、禽蛋、豆製品等生鮮商品,且由於與渠道商努力協商,其生鮮價格和菜場相比還具有一定優勢,有些品種比農貿菜場還便宜!
  • 臺灣:頂好超市深入小區 全聯加快布局生鮮
    惠康百貨採購董事盛禮豪表示,新的小型小區店賣場只有60坪至80坪,約為目前大型店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大幅提高機動性,其中生鮮商品比重達26%,也高於大型店的22%,且每周定期舉行促銷活動,爭取消費者青睞。  目前頂好超市全臺店數近200家,但惠康始終堅持直營。
  • 生鮮超市 零售業下一個風口?
    今非昔比,國內零售業正紛紛加注生鮮超市,十年前,這一業態曾令超市大咖家樂福鎩羽而歸。零售業長期低迷,又遇國內消費升級驅動,北京市場的京客隆、超市發、新發地都已押注生鮮。除了生鮮傳奇,位於鄭州的廚鮮生、上海的盒馬鮮生也是最近崛起的生鮮專業店品牌,它們同樣被同行多次參觀討論並複製到其他城市。  除了京客隆在北京東部默默地推進生鮮超市,與此同時,北京西部的海澱區也多了幾家超市發的生鮮超市,不過超市發並沒有在門臉和裝飾上把生鮮超市和其他超市做出區別,只能在門店大小、風格和商品結構上確定。
  • 國內寵物食品發展現狀丨筆記
    導語:日前,2020北京國際寵物食品發展論壇在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成功召開。在論壇上,十多位行業大咖帶來乾貨內容分享。昨天,我們分享了來自京東零售集團消費事業部採銷部總監武華清的現場分享內容:京東零售談寵物行業線上發展四大新趨勢歐洲及荷蘭寵物食品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丨筆記今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帶來論壇上的大咖分享。
  • 2020-2026年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2020-2026年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在多年生鮮農產品連鎖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生鮮農產品連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生鮮農產品連鎖市場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生鮮農產品連鎖行業進行了全面
  • 聯商超市周報:生鮮傳奇發展小型店,農夫山泉上市
    據海納星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納星地便利店與羅森合作,更有利於海納星地聚焦鮮本恬和標準超市的發展。目前,羅森已在中國擁有2700家以上的門店。按照規劃,2020年底,羅森在江蘇將力爭突破400家,華東地區突破1700家。
  • 生鮮品類產品 在超市經營中的重要性!
    2、功能價值對比 生鮮食品超市的功能比食品超市更勝一籌,除了可取代一般的傳統店外,還可取代菜市場。因此,它食品超市的市場取代性和競爭性更強。人均可支配收入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持續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生鮮行業的發展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 3、消費者消費習慣分析 國民的生活收入和支出不斷增加,中國已踏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