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在吊死前,留下遺書,其內容是什麼?李自成看完為之動容

2020-12-06 密探零零發

崇禎十七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北京城火光沖天,這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了北京城,崇禎皇帝在景山的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在他吊死前,他曾留下了一份遺書,李自成看完遺書後,為之動容。那麼,崇禎皇帝到底在遺書上寫了什麼,為何死對頭李自成看完後為之動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歷史真相。

崇禎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勉,同時也是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他的哥哥朱由校英年早逝,沒有子嗣,將皇位給了他。這看似是天上掉餡餅的天大好事,但是崇禎皇帝運氣太差,他接手的明王朝早就病入膏肓,更要命的是他遇到千年難遇的小冰河期,天災不斷,瘟疫橫行。

據《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飢,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飢,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十三年,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並且是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瘟疫傳染,人死八九」。

天災不斷,瘟疫橫行,民不聊生,為了活著,李自成、張獻忠各種起義不斷,猶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同時,關外的努爾哈赤更是虎視眈眈。內憂外患,崇禎皇帝面臨兩線作戰,最後活活被拖死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大軍兵臨北京城,崇禎皇帝有意遷都南京,怎奈得手下的大臣夢坑爹,死活不同意,崇禎皇帝礙於面子,只能固守北京城。

皇帝是留下了,但是大臣們太坑爹了,沒有軍餉,崇禎皇帝搞募捐,哭著求大臣們捐點錢,但他們是鐵公雞一毛不拔,最後全部便宜了李自成。不捐錢就算了,但是他們更坑爹的是直接打開了城門,放李自成進來了。

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京城告急,崇禎帝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崇禎皇帝自知北京城受不住了,就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了出去。為了避免自己老婆和女兒受辱,他令周皇后等后妃自縊,而他自己更是用刀砍向自己的女兒。

做完可這一切,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最後在的景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隻紅鞋,時年33歲。

崇禎帝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三月二十一日崇禎的屍體才被發現,李自成看了崇禎皇帝的遺書,為之動容,命人將其與田貴妃合葬。李自成之所以為之動容,顯然遺書的最後一句「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是崇禎皇帝寫給李自成的,在生命的最後時候,崇禎皇帝還心裡想著百姓,寧可讓人分裂自己的屍體,也不想自己百姓受到傷害,誰看了能不動容呢?

參考文獻:《明史》、《漢南續郡志》

相關焦點

  • 崇禎皇帝吊死的槐樹,最後得到了什麼「待遇」?你看到的並非原樹
    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去看,解放前的北平會帶給你一種怎樣的感受?北平是一座歷史古城,即使之前也實在太美了。但是,歷史留下的滄桑,也同樣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齊如山在他的《北平雜記》中,說其一位友人的看法頗為偏激,讀起來卻也充滿了傷感。他這樣說:你這些都是一種消閒享樂的看法,北平實在沒有一點蓬勃的生機,而充滿了深沉的暮氣,籠罩著偌大的城池。在中國歷史上不知埋葬了多少的青年志士。我看它只是葬送歷代皇朝的墳墓,而不是創業垂統的源泉。
  •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那棵歪脖子樹是什麼樹?現在那棵樹怎麼樣了?
    崇禎皇帝吊死煤山,那棵歪脖子樹是什麼樹?現在那棵樹怎麼樣了?大明朝,中國漢族最後一個統治的封建王朝,1644年,以崇禎皇帝吊死煤山,結束了277年的大明王朝,崇禎皇帝死的非常狼狽,根據記載,當時的他,披散著頭髮,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右腳一隻紅色的鞋子,即使是這樣,還掩蓋不住一個帝王的權威,那麼,為什麼一個勤政愛民的皇帝,一個兢兢業業工作的皇帝,保不住自己的江山呢?
  • 崇禎皇帝沒有吊死煤山樹頂,而是逃到河南雲夢山活了144歲?
    相傳為明朝勳臣、雲南沐王府沐英後代避難隱居之所。沐氏至雲夢山學道,隱其姓名,只云為燕人。據老人講,民國初年從北京方向常有人來看扯淡碑。他們不是成群結隊,而是三三兩兩。下火車之後,或打聽,或找一個嚮導帶路,來到扯淡碑前,先是站立默哀,然後繞墓轉幾個圈,再到墓碑前撫摸石碑,默讀碑文。之後,便悄然離開。
  • 吊死崇禎的那棵樹,百年之後長成了神奇的形狀,像極他死前的動作
    吊死崇禎的那棵樹,百年之後長成了神奇的形狀,像極他死前的動作。崇禎一個悲劇化身的皇帝。本來不該成為亡國之君的,但是大明的江山到了他這裡卻是走上了盡頭。如果崇禎能夠生在和平時代,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皇帝,只可惜生在了亂世。大明這個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了,有誰能夠救得了大明呢?
  • 大明王朝被滅的前一晚,崇禎皇帝做了什麼?
    崇禎皇帝是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歷史上對於崇禎的解讀褒貶不一,大明王朝被滅之際也是崇禎死亡的時候,崇禎去世的前一夜裡,崇禎將自己的三位兒子都叫到自己的跟前,但是這三位皇子依舊衣著光鮮的來到父親的身邊,這時候的崇禎非常的驚訝,因為就在當夜李自成的軍隊已經攻破了北京城,這時候正朝著北京的內城來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在他自殺之前,砍掉了這位公主的右臂,同時他還說了一句話,就是胡為生我家。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說你的命不好,為什麼偏偏出生在我的家族當中?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同樣提到大明王朝的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心中更是不由得充滿了敬畏之情。從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吊死煤山,這件事來看,果然雖未亡國之君,卻不失帝王之儀。李自成起兵造反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難道崇禎皇帝就沒有想過逃跑嗎?當然想過,年紀輕輕的誰不怕。其實當時,明王朝還有一根救命稻草,它就是關寧鐵騎,這支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
  • 崇禎後人竟現世貴州?有祖墳和家譜為證,還曾拿尚方寶劍打惡霸
    明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的漢族朝廷,它經歷了276年歲月洗禮,最開始從朱元璋農民起義成功登上皇位到最終的朱由檢吊死在煤山上,朱姓江山算是徹底結束。不過這個王朝依舊給人們留下很多值得稱讚的事跡。一聽這個王朝就是有骨氣的,有氣節的,甚至明朝的最後一位崇禎皇帝也完完全全地貫徹了這句話。崇禎皇帝一生勤勉,渴望憑藉著自己的能力力挽狂瀾,但是那個時候明朝的江山已經無力回天,內部黨爭不斷,外有強敵威脅,一座大廈搖搖欲墜,即將倒塌。
  • 勤勞懇懇的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的歪脖樹上
    崇禎皇帝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如果說滿清時候的南明政權不算的話,崇禎皇帝就是由漢人所統治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十六年三月十七日,闖王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崇禎皇帝和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崇禎禎皇帝命人分別將太子、永王、定王送出京城,命令自己的皇后和妃嬪們自縊,並且砍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最後,崇禎皇帝在煤山的歪脖樹上自縊身亡。一代君王,就這樣帶著憤懣和不甘離開了人世。是什麼原因導致崇禎皇帝最後自縊身亡呢?
  • 史上最有骨氣的皇帝,死前還留下一感人的遺言,上萬老百姓自願殉國
    但是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個王朝,真的是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氣節,什麼叫做寧死不屈。我們要說的這個朝代就是明朝,明朝非常受現代人的歡迎,原因何在呢?其實就是明朝的成長史更符合主流價值觀,滿足了老百姓們對國家的期待。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來自於社會的最底層,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一步步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最高統治者。
  • 明代墓碑刻「扯淡」 學者:不可能是崇禎皇帝的
    在採訪中,商傳向記者確定「扯淡碑」不可能是明朝崇禎皇帝的墓碑,並猜測此墓碑是明朝沐氏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扯淡碑」不可能是崇禎皇帝的  商傳解釋說:「崇禎皇帝的墓就在北京的十三陵的明思陵,這個史書上有明確的記載,他是怎麼埋進去的。」
  • 明朝大廈將傾,崇禎皇帝找算命先生測字,連測三字後,苦笑搖頭
    講一個有趣的民間故事,關於明末皇帝崇禎的。明末時,內有闖王李自成反叛,外有滿洲女真侵略,大明朝內憂外患,身為一國之君的崇禎皇帝眼看大廈將傾,實在有說不出的苦悶和無能為力。崇禎:「何解?」先生:「你看這個有字,便是大明二字各去一半,國家垂危,江山不保。」崇禎皇帝只聽得臉色煞白,卻又強加鎮定,辯解道:「你又聽錯了,不是有沒有的有,而是地支的第十位的『酉』字。」先生:「還問國事?」
  • 明朝有三大營,50萬精銳部隊,崇禎皇帝為何吊死煤山?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身亡,標誌著大明帝國277年的國運戛然而止,華夏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轟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近三百年暗無天日的黑暗時期,滿清肆虐三百年,漢家志士血淚斑斑
  • 順治皇帝為他修墓,康熙皇帝為他豎碑立傳
    東廠的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其管理者為宮中太監,成為明朝宦官幹政的開端。 明朝中後期時,朝臣和宦官之間搶奪權勢而明爭暗鬥,為了維護皇權的至高無上和對臣宦實行有效的控制,成化帝朱見深於東廠之外增設西廠,其權力超過東廠,活動範圍自京師遍及各地。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危機之中,有雄心壯志的崇禎當然解決危機,實現中興之治,而抵抗韃虜和平定內亂都需要錢財,於是崇禎就只能加稅再加稅。 二 要面子,不要議和,不要江山 崇禎上任的時候,國家內憂外患,為解決危機,崇禎早在崇禎元年,就派出袁崇煥和後金談判議和,當時清朝雖然實力強大,但是並沒有問鼎中原的實力和決心。
  • 明朝滅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了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闖王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率領農民起義軍直搗北京。同年三月十六日包圍北京,開始發動猛攻。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見大勢已去,迫周皇后自殺,又手刃妃、嬪、公主後,到萬歲山(今景山)吊死在一顆槐樹上。明朝就此滅亡。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逃跑,山海關虎視眈眈,北京城鐵桶合圍,往哪跑
    1.北京城中的崇禎帝,已經猶如困獸之鬥,與骨幹大臣之間相互不信任,最終走向了眾叛親離的境地回顧歷史,我們能夠發現,崇禎跟他的父親萬曆皇帝乃至他的哥哥明熹宗相比,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勤奮皇帝,在政事上宵衣旰食,兢兢業業,並且其本身也是中上智慧。
  • 崇禎皇帝一生勤政,兢兢業業十七年,為何還是沒能挽救明朝?
    崇禎皇帝朱由檢,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悲劇人物,堂堂天子,一國之君,最終卻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令人唏噓。回顧其一生,當初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平定閹黨,獨攬朝綱,勤政節儉,誓要中興大明。只可惜他兢兢業業十七年,終究未能扭轉大勢,大明王朝,還是亡在了他的手裡。未嘗不令人嘆息!
  • 上臺之初優勢明顯,崇禎皇帝為何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崇禎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領起義軍攻至北京城,崇禎皇帝走投無路,最終選擇了自盡。臨死前,陪在他身邊的,也只有那個忠心的太監王承恩。崇禎死前留下「血書」給李自成: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
  • 崇禎皇帝自殺,李自成進紫禁城,妃嬪和宮女們的下場都怎麼樣了?
    崇禎皇帝不是特別好色的君王,因此,後宮嬪妃不多。根據現有資料,也只有周皇后、袁貴妃、田貴妃、王順妃、大小二王姓妃子、劉妃、方妃、沈妃等九位妃子。崇禎皇帝嬪妃們的結局這個數字對於動輒成百上千的明朝後宮而言,是絕少的。在李自成攻進北京之時,周皇后自盡、袁妃自盡未死,後來由清朝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