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天山山海經:菜籽溝山神記

2020-12-15 騰訊網

菜籽溝山神記

文| 劉予兒

住在東天山山腳下的菜籽溝,知道自己有山神護佑。

那些破破爛爛,歪歪扭扭的房子被陽光、霜雪和風煙餵養著,都成了山神、水神的穴。

不過,誰也不會去說破這件事。

從高處和遠處看,往溝裡走的路如一道遊絲,一線草徑,把這小村莊獨獨地藏了百年。在此之前,這裡還有莊戶,還有人家。還有炊煙,還有牧者。只是無史記載。大地歷史常常隱沒自身。菜籽溝之前叫什麼名,是它的隱私,草木可見,人無由問津。

總之,先前住在這裡的人成了真正的隱士。他們隱在草木的氣息中,隱在鬆軟的慄土中,隱在一股股向南吹的風中。把進進出出的影子灌進別的影子中。他們隱去男人女人相愛之事,也隱去了死亡和出生。

菜籽溝人如此就成了隱士的後代。村莊也就成了自然史的一部分。

但是在長草出糧食的地方,還是會留下一些痕跡。土裡有從前的人氣,草綠的樣子,風吹過山頭的樣子,冬天下雪的樣子,都帶著從前的時光。這個菜籽溝人知道,山神也知道。

在《山海經》裡,時間之神叫噎,他總是在吞咽著萬物的瞬息。所以,時間有光,那是萬物的靈化成的。

東天山是古崑崙區域,與天相接的天山,自然也是神話的源頭之一。只是那時古人的眼大、腳大,看什麼都混沌通明。山水貫穿五臟,日月出而化焉。名字晚得後得也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上古奇書《山海經》中,有四十方國,海外諸經裡就佔據了36國。大地向西北方去後,山水神獸都住在崑崙山和天山間。

這些神怪畏獸都長得奇奇怪怪的,有的獨目,有的長著三個腦袋,有的留下一個鳥身子,還有人貫胸不死,那個前後可見的洞中塞滿了不死草。這種草應該就是現在還長在東天山上的催生草了。

忠義、頑皮、惡劣、多情。它們的靈魂一個個都比人有趣。

菜籽溝的山神和別處的不同,它們時男時女,很有人情味兒。看那滿山滿溝的樹就知道。

東邊有好多大石頭山,寸草難生。在那些石磙、石磨、石巖中,山神都冷成一張臉,怎麼都捂不熱。

菜籽溝的山都不高,它們是那些更高的山的孩子。

它們老想往天上飛,所以每年順著人的勞動,拼命的長麥子,長樹長草。這些就成了它們的翅膀,長豐滿了,好往天上飛。但一次也沒飛走。

有時夜裡,風湧動著,把它們的翅膀圓圓地鼓起來。樹影全往天上飄。有好幾次,我聽到它們忽忽地扇動著翅膀,差點就飛走了。

到了冬天,它們只好窩在厚厚的白雪裡做夢,等著又一年春天到來。

村裡人有自己對待山神的方式。

他們把每座山都變成了糧倉,麥子一成熟,山就冒高一截子。人們就把麥芒上的山神吃進肚子裡。山就成了一粒一粒的光,補氣。

村裡人有時也把山神當羊放,一群羊趕上山坡,再吆下山窪,不聽話就用鞭子抽呢。

人辛辛苦苦種地,用每年滿山瀰漫的麥香來餵養山神。

村裡人均9畝地,一年一年種下去,死了就埋在山上自家的祖墳裡。村裡80歲的老人,夏收時還上山割胡麻呢。

那時,整座山都搖搖晃晃的,仿佛山神喝醉了。

村裡的動物們都知道有山神。

山神給自己留了許多便道。結草梗的崖邊、地邊,槽子裡長滿紅刺和蕁麻的地方,只要是人難走過的地方,都是山神給自己留的便道。

那些樹洞、石洞、鼠洞、兔子洞、蟲子洞,也都是山神給自己留下的便道。深溝裡有一條幽深的洞子路,彎彎曲曲一直通到山頂的麥子地。這條路,人也走,神也走。人知道不管什麼時候,都要給自己留一倉糧食。

山神有時蹲在煙囟上聞煙味,就知道這家做了什麼好飯食。誰家的煙冷不丁飄歪了,可能就是山神在搗鬼呢。有時它會趴在人家瓦簷上,有時被鳥嘴叫出來。山裡有一種鳥叫「繒」,叫聲像弦子彈出來。別的鳥叫出時間之碎,四濺的光陰。這種鳥卻每一聲都筆直,箭一樣把光陰射出一道火痕。

菜籽溝的山神有時也會馱在貓背上,驢背上。

它知道要有眼睛為村莊守夜。一到夜晚,每一棵星星都照出地上的影兒,村莊明汪汪被扔在荒野中。那時,驢站在牆根下,馬打著噴嚏守在舊年的麥垛前,狗盯著黑黑的村路吠叫,它們都在為村莊守夜。不管是人的,還是動物的,總要有眼睛發現黑,守著黑。從無路的地方開始,大地上的許多角落就這樣被一雙雙黑暗的眼睛看守,不至走失。

那時,就有山神蹲在它們的背上。

尤其是貓這樣東西,整夜在村莊裡遊蕩,見識過最多的幽暗。每到夜裡,它就會從院子的土牆上跳下來,或從挨著炕的火爐邊站起來,悄無聲息的走向外面的世界。夜黑出狗形、樹形、人形,山形,黑出村莊的樣子。那些黑映入貓的瞳孔裡,幽幽閃閃。一個村莊積攢多少黑暗,也就會積攢多少光亮。直到又一個早晨到來。

繪畫:王剛

攝影:王偉

相關焦點

  • 木壘菜籽溝,文化、景色相陪伴的小山村
    菜籽溝是東天山北麓的一個小山溝,小的不能再小,南北縱深十裡,一條小河涓涓流淌了幾百年,>帶著木壘書院的朗朗書聲陣陣墨香,滋養了菜籽溝老老少少淳樸的村民。劉亮程先生以他二十世紀最後一位鄉村文學家的獨特視角,發現菜籽溝,建設菜籽溝,宣傳菜籽溝,鍾情菜籽溝,為菜籽溝而傾心所有,努力造就一個中國著名的鄉村藝術家的天堂。
  • 從《山海經》中的山神形象與祭祀文化,看《山海經》的杜撰性
    讀《山海經》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點,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很多,每個山上都有山神,二每個山系講完後,必講到祭祀山神的方法。看來,山神很厲害,祭祀很重要。山神的作用應是統管山上的動物,而《山海經》中諸山上不乏奇異怪誕的動物,這些動物還不乏神奇的能力。
  • 山海經,山海經中最沒排面的山神,但祭祀也要有儀式感
    魯迅先生很喜歡山海經,在他得作品中多次提及山海經,他有一篇文章就叫《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先生不僅喜歡山海經,對山海經的研究也十分的深入。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寫到:山海經蓋古之巫書。
  • 《山海經》中南方三大山系描述的山神都是什麼形態?
    《山海經·南山經》:「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其神狀皆龍身而鳥首。」《山海經·南山經》:「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皆龍身而人面。」鵲山山系之首尾,從招搖山起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途經二千九百五十裡。諸山山神的形狀都是鳥的身子龍的頭。
  • 緊鄰江布拉克,菜籽溝有麥田還有故事
    先是看到驢友無奈發了菜籽溝的美圖,又聽淡水提起菜籽溝的樹莓。正巧古爾邦節假期沒有出行計劃,就想去還沒有名氣的菜籽溝看看……百度地圖輸入「木壘菜籽溝」,一路沿導航前行,不到三小時間準確到達目的地。進入溝口,便看到「菜籽溝自然村」的字樣,沿水泥路一直到底,一路都有「住宿、餐飲」的廣告牌。
  • 山海經|讓人震撼的山神祭祀之禮
    從錢來山到騩山,也就是從錢來山到青海的日月山,《山海經》西山一經中一共記載了十九座山,全長兩千二百五十七裡。這些山中最大的山神就住在華山之上。華山就是太華山,也就是今天的西嶽華山,在陝西省境內。華山山勢險峻、壁立千仞,山峰如刀劈斧削一般,單單是「險峻」二字就讓人望而生畏,是名副其實的「奇險天下第一山」。
  •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六位山神,除了鐘山之神燭陰,你還認識誰?
    作為我國神話資料保存最豐富的一部書,《山海經》為我們介紹了各種各樣的神仙異獸、仙山神木,所以至今它還是人們了解上古神話的一個重要依據。在其中記載了好些神奇山脈,還有許多的山神,但這些山神好像和我們所認知的神仙都不太一樣,都是些龍身人面的、人面馬身的,各式各樣,千奇百怪。不過這倒是很有那個時期的特點,神許多都是「半人半獸」的。
  • 《山海經》:山海經神系中身份最高的四位天神,第一名是創世神!
    《山海經》:山海經神系中身份最高的四位天神,第一名是創世神!山海經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奇書,其中所描述的許多東西在現代被證實依然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的。其中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
  • 《山海經》荒蕪的南山二經諸山,櫃山山系山神的祭祀禮
    《山海經》是一部記載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巫術、宗教、醫藥、民俗、民族的著作,此書的成書跨度大約從戰國初年至漢代初中期,於西漢校書時合編。山海經一共有18卷,分別為:山經五卷: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
  • 山海經|不同的山神,古人用不同的儀式祭祀
    《山海經》讀到今天,西次二經就讀完了。西次二經中共記錄了十七座山的山形,它們的地貌以及這些山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在山上的動物和植物,還有那豐富的礦產資源。今天讀西次二經中的最後一篇文章,祭祀山神的儀式。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
  • 山海探幽(38):《山海經》上古人神共住時代的天地交通
    可見, 上古曾經存在過人、神共居時期,神給人留下了上下之路,可以從地面到達天庭或者從天庭來到地面,這就是最初的「天梯」,所以上古還不斷有人到天上去遨遊一番。誰到天上去了?上古華夏的人神共居時代,能到天上去的人還真不老少。上古百科全書《山海經》就有明確的記載。
  • 《山海經》:諸觀山海,如是神說
    燒香的細節就不用贅述,印象比較深的是,我擠在燒香的大部隊中問老媽拜的到底是什麼神,老媽卻笑著說她怎麼知道,反正只要神知道有這麼一家人向他祈福就行。我抬頭望著幾個菩薩,分不清到底有什麼不同。燒香回來的第二天,我年前心心念念的山海經終於到了,撕開包裝,硬皮彩頁,書很好,看著就很舒心。
  •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龍族,神力堪比創世神,還能製成戰爭神器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話資料,其豐富和古老程度,在所有先秦古籍中首屈一指。而龍是中國神話的地位極高的神獸,也是華夏文明的精神圖騰。那麼,《山海經》對上古龍族是如何描述的呢?下面,我們介紹《山海經》記載的燭龍、應龍、夔龍和黃龍,這4條龍是上古龍族的代表。
  • 《山海經》那些事兒:尷尬了,竟然有座山叫夫夫山!
    01《山海經》裡多少山《山海經》裡到底有多少山呢?《山海經·南山經》這裡提到南山之首該有10座山,但實際僅列出9山;南次二山,該有17山,全部列出;而南次三山該有14山,實際僅列出13山;而讓人不得不吐槽古人算術不好的是,加起來實際列出的僅有39山,最後小結的時候,竟然還是記作了【大小凡四十山
  • 金色-木壘新疆原點美術館落戶菜籽溝
    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 付榮、王旭斌)10月1日,在木壘縣英格堡鄉菜籽溝藝術家村舉辦了金色-木壘新疆原點美術館開館儀式和2020年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暨新疆油畫家作品提名展活動。丁成坤、馬順先、王天等35名國畫名家,萬景、王鐵、盧野等10名油畫名家參加了活動。
  • 中國神話|山神崇拜
    山神山神崇拜是一種原始自然崇拜。古人將山嶽人格化、神化並加以崇拜。最古老的山神就是山本身、山上的石頭、動物和植物等依附於山嶽生存的一切,都可能被視為山神。逐漸,每座山皆有神明掌管,神主宰吉兇、豐收、佑一方太平。這正是「山無大小,皆有神靈。」
  • 《山海經》所記載的地形是佛家須彌山的南瞻部洲的地形?
    對於《山海經》來講,其上鎖介紹的地形地貌一直都是個迷,有人說,《山海經》是記載山東地形及人文巫術等等的百科全書,有人說《山海經》是記載南海、東海、喜馬拉雅山包圍下的華夏地形,更有甚者更是說《山海經》是記載全世界人文巫術等等的百科全書。
  •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我國古代有對山嶽崇拜的觀念,如《尚書禹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山海經》中的「山經」以山為綱,將全國山脈分為五大區域,稱為「五藏」,然後將每區所有的山分成若干系列,再記敘每一個山系的動物、植物、礦產、風俗等。這種以山脈為綱,記敘天下地理形勢的做法,正反映了古人的山嶽崇拜觀念。《山海經》中的山嶽崇拜與天神有密切關係。
  • 《山海經》中最神秘的三個神,與女媧平分秋色,其中一個人盡皆知
    《山海經》中女媧曾黏土造人,與丈夫伏羲一起開創了新的世界。但在《山海經》中,除女媧外,還有許多仙人,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其他幾位仙人。操蛇之神在山海經中對山神的描述多有"操蛇"之語。可見自上古先民始就有此類描述,故操蛇之神乃山神。
  • 山海經中的中國金字塔,它四方三層,是神的工廠,但又為何消失
    我們一起來解讀山海經時期的金字塔和它存在到毀滅的終極秘密。山海經原文:又東五百裡,曰成山,四方而三壇,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3) (huò)。(zhuō)水出焉,而南流注於虖勺(hū shuò)。其中多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