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看看西山一經中記載的山神和祭祀山神的禮儀。
從錢來山到騩山,也就是從錢來山到青海的日月山,《山海經》西山一經中一共記載了十九座山,全長兩千二百五十七裡。這些山中最大的山神就住在華山之上。
華山就是太華山,也就是今天的西嶽華山,在陝西省境內。華山山勢險峻、壁立千仞,山峰如刀劈斧削一般,單單是「險峻」二字就讓人望而生畏,是名副其實的「奇險天下第一山」。
《尚書》中說,華山是軒轅黃帝會群仙的地方,《史記》中說,黃帝和虞舜都曾經前往華山巡狩。
我在想,華山那麼險峻,這黃帝們是怎麼上去的呢?
說是秦昭王曾經命令一個名叫施鉤的工匠搭著梯子攀上華山。我想,當時秦昭王肯定沒去,那麼險,他一國之君,是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的。
書上說,就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也依然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向華山峰頂,一直到了唐朝的時候,道教徒們居山建觀,才在華山的北面開鑿了一條險道,於是有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
如今登上華山的路也不止那一條險道了,北面山坡上已經開鑿了寬寬的路,鑲了水泥臺階,臺階兩邊還有防護鐵鏈,儘管險,但很安全了,體力旺盛的人們只要想去,就隨時可以登上華山,觀日出,看日落,隨性而為。
依然想不明白,遠古時期的軒轅黃帝是如何攀上華山去會群仙的。那「華山論劍」的地方是軒轅與群仙相聚的地方嗎?
哈哈,扯遠了,趕緊來看祭祀華山神的禮儀吧:祭祀華山神用的是太牢之禮。什麼是太牢呢?太牢就是祭祀的時候把牛、羊、豬三種祭祀的動物都備齊,是比較隆重的大祭。華山的山神是大山神,所以要用太牢之禮。
我還見過一家祭祀祖先的禮儀,供桌上擺放著牛頭、羊頭、豬頭,還有各種饅頭和水果,也是大祭祀,比較隆重的儀式。
祭祀羭次山上的山神時很有趣,祭祀的時候要用火炬,先齋戒一百天,一百天啊,多麼漫長的時間,十四周,我一周讀一本書,都可以讀完十四本書了。
齋戒完一百天以後就用一百頭純色的牲畜做祭品,不管是什麼色,純色的就行,純白的,或者純黑的。然後把一百塊美玉埋在地下,再燙上一百樽美酒,把一百隻珪和一百塊璧系在山神的脖子上,作為祭祀時的飾物。珪和璧都是用玉製成的,所不同的是,珪是條狀的,璧是圓形的。
祭祀完了兩座山的山神,剩下十七座山的山神,祭祀的儀式都是一樣的,就是用一隻純色完整的羊來祭祀。祭祀時所點的火燭,是一種還沒有燒成灰的百草,所鋪的百席上鑲有彩色花紋的絲織裝飾物。
總觀這些山神的祭祀禮儀,華山神的最隆重,羭次山的次之,其餘十七座山的再次之。大神大禮儀,小神小禮儀。
我最震撼的還是羭次山山神的祭祀禮儀,祭品之多,時間之久,不得不讓人驚掉下巴,甚至驚掉眼珠子。古人對山神的敬畏由此可見一斑。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人這一輩子總要相信點什麼,也要敬畏點什麼。
相信才能真誠,敬畏才能自律。
好啦,今天的《山海經》就讀到這裡。依然呈上原文,古人文字中的魅力各位自己品味:
凡西經之首,自前來之山至於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末灰,白席採等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