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字媒體 ,作者字媒體
前段時間有網友冷不丁發現「口當」這個字翻字典竟然怎麼也找不到但在記憶中又是真切存在過
儘管能用特殊拼法在搜狗輸入法中打出來但也只能在本地文檔中顯示只要發到網際網路中就會奇蹟般消失
發送出去的「口當」都會變成方塊格。
這詭異的現象讓眾人摸不著頭腦紛紛大開腦洞找解釋有網友碰瓷「曼德拉效應」認為是量子力學、平行時空搞的鬼給這件事平添了幾分腦洞氣息
也可能是時間鉗形行動正向小隊已知打不出該字的事實反向小隊穿越過去消滅該字
今天就給大伙兒揭秘下這些漢字到底是怎麼消失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媒體」(ID:zimeiti-sogou),原文首發於2020年9月21日,原標題為《這些漢字被爹媽用了幾十年,但其實原來不存在?!》,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口當」字消失之謎
回到開頭說的「口當」不扯量子力學,必須聲明的是這字在過去絕對存在過它不僅出現8090後的童年記憶《機器貓》上
官方字典裡也有它的身影
在1935年8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簡體字表》中就清清楚楚記載這「口當」就是「噹」的簡體字
《第一批簡體字表》
所以大伙兒放心自己的腦子沒問題以上都是這字存在過的證據但這好好的字,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這是因為在之後的漢字簡化方案中把「當」和「噹」都統一簡化為「當」
1956年2月《漢字簡化方案》
「口當」自此被迫退隱江湖但官方禁止歸官方禁止民間還保留了原來的用字習慣
所以在1956年之後你還能看到「口當」在營業甚至反而讓人認為叮+口當才是正解叮+當總覺著少了點什麼
而字典和輸入法按照標準校對字庫收入規範漢字便自然就找不到這個「口當」
2
爸媽學過的二簡字
跟「口當」一樣被停用的漢字還有曾經風靡一時的二簡字意為再度簡化的簡化字也就是在爹媽年輕的時候
學校教授的主流文字
因為當時文盲率蠻高繁體字被認為是「學習的負擔」各地學者紛紛提議漢字簡化
於是1956年,國務院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拉開了這場行動的序幕1964年,文字改革委員會編印了《簡化字總表》裡面一共收錄了兩千多個簡化漢字全是由學者們謹慎梳理結合古代俗體簡體字形得來的我們如今熟悉的簡化字大部分也是出自這一版
1956年,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
眼瞅著簡化字試水成功,反響不錯文字改革委員會又於1972年決定趁熱打鐵推出2.0升級版本
便在1977年發表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推出了「二簡字」力圖在10畫以內解決「學漢字難」的問題
而這一次有些用力過猛,越改越亂有的字筆畫減少了將近一半有的字乾脆就只剩下部首這些缺胳膊少腿的漢字想看明白全靠半想像,感覺學不學沒啥差
加拿大攝影藝術展覽的二簡版。
專家還認為二簡字不僅不美觀連漢字的文化精髓都給整沒了簡化過多的二簡字容易導致新字表述不明又或是和原來的字形千差萬別導致了難以辨認等問題
預防腸道傳染病
於是在1986年國務院宣布廢止二簡字大部分的二簡字就這樣稀裡糊塗來世上走了一遭如今偶爾出現在街角也會被往來的孩童當錯別字嘲笑
而那些已經改成二簡字版的姓氏像付(傅)、閆(閻)、肖(蕭)因為所涉範圍廣、影響大後來也就跟原字一起繼續這麼混用下去了,就像「口當」一樣
3
讓所有字都變得難寫
不僅有漢字簡化過度也有漢字複雜過度
中國歷史上皇帝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都喜歡在文字上耍心機除了整個比西方人名還長的諡號title還有的直接重新定義漢字
像是女皇武則天或許是覺著倉頡造的字無法形容自己索性自己造一個「曌」字取「日月當空普照大地」之意
可能創造這事兒容易上癮想著凝結著自己才華的文字被天下人使用、傳抄讓眾人感受到女皇的智慧體會字裡蘊含的深刻思想以此除舊布新樹立權威接著,便誕生了「則天文字」
由「千千萬萬 構成
寓意為武周皇朝「天授萬年」「千秋萬歲」
字形由「天、大、吉」三字組成指武則天為人君乃天賜之大吉
字形由「永、主、人、王」四個部件組成「證」的本義是告知以此說明其君位是上天所授,永不動搖
武則天陸陸續續造了十幾個文字並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
推廣初期風頭強勁 還依靠佛教經典不僅在中原地區流傳也廣泛傳播於唐朝控制的其它地區像唐代西南的南詔國和日本、朝鮮、韓國等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圈內的國家都使用過則天文字
《升仙太子碑》碑文拓片
但就算是女皇親自為其背書則天文字也難逃歷史長河中打醬油的命運
隨著武則天逝世這套文字也逐漸被棄如今也只有一個「曌」在輸入法裡有姓名
究其停用的原因除了政治因素主要還是跟漢字的發展趨勢有關一般來說,漢字演變是由繁變簡而則天文字卻把簡單的漢字複雜化畢竟,讓人記都記不住越寫越惱火,誰又會喜歡它們?
本文轉自搜狗輸入法公眾號「字媒體」,網際網路新青年趣味表達平臺,熱梗天天見,言值不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