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知道自己前世是和尚,前去求見印光大師,大師指點他念佛

2021-01-08 在家小居士

本篇文章介紹的是蘇州人吳引之的故事,頂禮禪師,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學問、道德、相貌都很出眾。(註:古代科舉制度最高級別考試——殿試的第三名稱為探花,由皇帝欽定。)

  民國十年,吳引之朝禮普陀山,會晤印光大師,自稱前世是個雲南和尚。第二年,印祖去揚州刻書,途經蘇州,順便與他會面,以為他還能明白過去生的業因,可見面才發現他已經絲毫沒有這種印象。


  八年後,大師在蘇州報國寺閉關。同年十一月,吳引之和李印泉、李協和二位居士一同登門拜見。大師問他:「你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前生是個雲南和尚?」吳引之打開記憶,向大師講述:「我二十六歲那年,作了一個夢,夢中來到一座寺院,我還知道那是雲南的某地某寺。夢中見到的殿堂房舍、樹木形狀,都很熟悉,而自己正是這座寺院的僧人,醒來後還記得清清楚楚,就把夢境記錄下來。後來我的一位朋友到那兒任職,照著我寫的東西去找,果然有這麼個地方,和夢中的一樣。」

  大師聽了,十分感慨:「先生已屆八十高齡,日子不多了。應當趕緊重操舊業,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負你前生修持的苦功啊!」


  吳引之卻不以為然地說:「念佛有什麼稀奇?」

  大師答:「念佛是沒啥稀奇,可就是沒幾個人肯念。最不稀奇的事情就數吃飯了,天下倒沒有一個人不要吃飯。你說說看,這種最不稀奇的事,你為什麼還做?」


  一席話問得吳引之啞口無言,可他心裡仍不服氣,又扭過頭去問二位李先生:「你們念佛嗎?」答曰:「念啊。」

  吳引之自知理虧,可還是不肯念。不想在那一年的大年夜就去世了,剛好八十歲。

  他的前生應該很有修持,今生感得功名長壽。可惜這一生只記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連佛法都不再相信,真是令人惋惜!


相關焦點

  • 印光大師摒除成見,去監獄講佛法因果,促進囚犯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話說大醒等人對整頓僧伽制度之事請求印光開示,印光對僧人不守清規的現象實在是見得太多了,甚至還曾當面斥責他們是「賤僧」。然而,大師始終不肯宣揚僧人過錯,只是說:「這件事情太大了,牽涉國家制度,非我等僧人所能為,還是自律自尊、老實念佛吧!」且說民國15年(公元1926)夏天,印光大師應無錫僧俗一再懇求,來到無錫佛學會。
  •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
    印光大師往生前,最後的一夜!01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初三晚,印光大師對大眾開示:「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初四日凌晨,從床上起坐說:「念佛見佛,決定生西。」言訖,即大聲念佛,凌晨二時十五分,坐床邊呼水洗手畢,起身說:「蒙阿彌陀佛接引,我要回去了,大家要念佛,也要往生西方。」 然後端坐椅上,口唇微動,小聲念佛。 三時許,妙真法師前來探望。印光大師慈悲付囑:「汝要維持道場,弘揚淨土,不要學大派頭。」 自後即不再說話,只是唇動念佛而已。 約五時許,笑容宛然,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往生。 世壽八十,僧臘六十。
  • 印光大師的孝道觀
    印光大師是淨土宗著名高僧。他一生專弘淨土法門,接引無數淨業學人。他在引導弟子時,通常以書信的形式給予指正,他的這些書信被後人結集為《印光法師文鈔》傳世。印光大師在給弟子開示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儒家思想,提倡弟子在俗世生活中要盡人倫之道,認為這是一個人修行學佛的基礎。他的倫常思想之一是對孝道的關注。
  • 印光大師:善心助人,福報連綿;不願付出而求佛保佑,何來福報
    上一節說到有一個人因事業受挫,前來報國寺求見印光大師。他剛剛走進寺院門口,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出家人招呼說:「居士,你是遠方來的吧?」「你何以知道?」這教員對寺院出家人故弄玄虛的行徑很是反感,耿直地反問。那出家人並不生氣,仍然和藹地說:「大師有規定,每逢初一十五,接受當地人的皈依,遠地而來的居士,則隨時為之說法皈依。
  • 作家葉聖陶眼裡的弘一大師與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永懷錄》一書中有一篇葉聖陶先生描寫自己與弘一大師、印光大師交往的文章《兩法師》。弘一大師除到普陀山參禮印光大師外,再一次參禮是在上海太平寺。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適逢其會,對此有生動的描述:在到功德林去會見弘一法師的路上,我懷著似乎從來不曾有過的潔淨的心情,也可以說帶著渴望。弘一法師就是李叔同先生,我對於他的書畫篆刻都中意。
  • 印光大師與弘一大師的師徒緣
    印光大師(左)、弘一大師(右)印光大師和弘一大師是當代淨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師,是民國時期佛門的兩顆巨星,他們之間的殊勝因緣,在佛門中流傳甚廣。弘一律師是位非常嚴謹的人,眼光很高,不會輕易地去佩服一個人,然而他對印光大師卻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 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國學泰鬥錢穆親述印光大師的神通
    老陽按:印光大師,是淨土十三祖,一生弘揚淨土法門,自己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成就,只不過一般人不知道罷了。關於印光大師,其實是菩薩再來,這一點,在佛教界已經毋庸置疑了。今天老陽就給大家說說印光大師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述印光大師的來歷現在講一講印光老法師,他是陝西人,受戒之後就到普陀山去閉關,他這個閉關就是一天到晚看藏經。他看藏經是畢恭畢敬。端然正坐。
  • 印光大師:凡是誦經、念佛的時候,都要為法界眾生回向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195篇:凡是誦經、持咒、念佛、作這些功德的時候,都要為法界眾生回向人這一輩子,事事都可能造假,唯有在臨終不能造假。更何況你的母親臨終沒有愛戀之情,而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如果不是淨業成熟,怎麼能達到這個水平呢。
  • 佛教:虛雲大師的前世今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情
    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解之謎,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人死後到底有沒有靈魂,如果有前世來生,為什麼我們都不知道都看不見?黃庭堅,字山谷,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的鼻祖,詩書畫被時人稱為三絕,與名士蘇東坡齊名,時人號稱「蘇黃」,同時他還是二十四孝中的大孝子之一,親自為母親洗滌尿器。他的家鄉江西省修水縣誌記載了他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山谷得中宋朝的進士之後,被朝廷任命為黃州——蕪湖的知州,他就任時才二十六歲。
  • 認識佛醫:神疲乏力中氣不足——印光大師調脾胃的飲食方
    《念佛法要·卷二》中就有這樣一段描述念佛功夫得力的文字,現摘錄如下: 清竺峰、圓融大師,姓姚,德清人。年三十,出家受具戒,持守無缺。篤好禮念,以往生淨土為決定志願。不畜徒,不自住庵,恆依人修,免雜用心。居無定所,合則留,不合則去,意氣灑落,不為膠執,亦不樂隨眾作務。
  • 莫唱高調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75
    2021-01-01 09:50:50 來源: 弘化社 舉報   法 雨老人(印光大師
  • 信徒們認為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轉世,但他不承認,更勸人勿謠傳
    觀音大士又說:『我點化你吧,印光老和尚,就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四年之後,他的塵緣就完畢到期,還不快去!』大士說罷,即隱沒在祥雲裡。轉瞬間,果然見海面上驚濤駭浪鋪天蓋地。我乘坐的小舟幾乎傾覆,趕緊大喊『救命……』就在這時,只聽得張孝娟將我推醒過來,大聲說:『信芳,你大概作惡夢了吧?』我在驚駭之餘,把自己剛才的夢境說給她聽,她還格格直笑。
  • 印光大師答念佛600問(381-382)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27頁 復神曉園居士書)382、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算是敦倫盡分嗎?果能如是,又能以此自行,復以化他。則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諸凡順遂。家縱貧不至有禍,亦不至凍餓。可謂真佛弟子矣。又修淨業人,必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 《印光法師文鈔》法師簡介
    印光大師一生棄絕名利,以身作則,極力弘揚淨土宗,其在當代淨土宗信眾中的地位至今無人能及,被後世尊為蓮宗第十三祖。[1]其影響所及,不限於淨土宗,也護持了中國近代佛教;不僅傳承了佛教,還傳承了傳統文化。印光大師與近代高僧虛雲、太虛、諦閒等大師均為好友,弘一大師更是拜其為師。後人將其與虛雲、太虛、弘一併列,合稱為「民國四大高僧」。
  • 重溫印祖言教,具足正知正見 | 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紀念
    印光大師是蓮宗十三祖中,一位離現代學佛人最近的祖師。印祖畢生弘揚淨土,護持中國近代佛教,儒佛並弘。創辦弘化社,印贈經書數百萬部。堅守「不當住持,不收徒眾,不登大座」的原則。大師一生操守弘毅,學行俱優,感化甚廣,被譽為民國以來淨土宗第一尊宿。
  • 印光大師: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則諸戒均可圓持
    印光大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句,包羅一切戒法,了無有遺!世間人聽到佛法要求修行者要持戒就敬而遠之,似乎持戒會害了自己,殊不知持戒完全是給自己帶來無量的利益,如印光大師所說:「至言持戒,且先守佛兩句略戒。其戒唯何?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此兩句,包羅一切戒法,了無有遺。
  • 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法師圓寂日,南無阿彌陀佛!
    後來病困數載,始悟前非,頓革先心,出世緣熟,即投終南山南五臺蓮華洞寺出家,禮道純和尚剃染。次年受具足戒於陝西興安雙溪寺。印祖一生自行化他之德業隆盛,茲略舉數端:1.韜光斂跡,潛修淨業印祖出生六個月有眼疾,幾近失明,後來雖痊癒,而目力已損,稍發紅,即不能視物。出家後,於湖北蓮華寺充照客時,幫著晾曬經書,得讀殘本《龍舒淨土文》,而知念佛往生淨土法門是即生了生脫死的要道。
  • 印光大師:袁了凡原本短命卻長壽,命中無子卻有二子,因行善改變
    【印光大師開示】1、天下事,皆有因緣。其事之成與否,皆其因緣所使。雖有令成令壞之人,其實際之權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現緣也。明乎此,則樂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者矣。2、培德,當常看《感應篇》、《陰騭文》。善則隨分隨力而行,惡則如怨如仇而去。
  •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
    印光大師:《準提咒》和《大悲咒》哪個更靈?心若致誠,法法皆靈!【印光大師開示】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若泛泛然無所分別,一目視之,則主亦非主矣。《準提》、《大悲》,豈有優劣?心若至誠,法法皆靈。心不至誠,法法不靈。
  • 印光大師:阿伽陀藥,絕不誤人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185篇:阿伽陀藥,絕不誤人在你夫人大病臨身、不知是死是活的時候,應該教導你的兒子們全都為他們的母親至誠懇切地念「南無阿彌陀佛」,以祈求母親壽命如果還沒有盡,則疾病快速痊癒,壽命如果已經盡了,則速得往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