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給佛供養花果,牢記這兩條,功德無量!

2021-01-14 人生禪意

佛教中給佛供養花果,牢記這兩條,功德無量!

在寺廟中佛案前總是會給佛祖供應許多的花果,我們為什麼什麼要給佛陀供養花果呢?佛門認為,佛陀是有大徹大悟智慧的人,是有無限智慧的人,而佛陀的十大稱號中,就有「應供」這一稱呼。意味受天人的供養。

那麼我們所供養的花果,真的是給佛看的嗎?聞的嗎?其實不然,佛前供養花果,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有著教育的意義。而為了警醒我們而設定的。

那麼給佛供養花果有何意義呢?

花——花代表的是因,有因才有果。沒有花開的過程,哪裡來的豐碩的果實呢?這時佛陀在教育我們要多多種下佛的善因,將來才能成佛的善果。那麼善因從哪裡來呢?就是一切利於他人的善行,一切利益他人的善行,都是善因。從而修正自己,改正自身,不斷的檢討自己。

果——果代表著因果。佛法是講究因果的,所謂種如是因,既得如是果。想要善果,就要種下善因。正所謂一善念,種善因。一念惡,得惡果。一行,一動,一念,終成因果。想的善果,萬不能心存邪念,惡念,妄念。而佛教徒最希望得到的最高果就是佛果,既是「自覺,覺他,覺滿」。所以佛案前供果子並不是個佛吃的,而是給我們警醒的。

那麼給佛供養花果,有什麼果報呢?來看一則小故事:

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有人天他撿到了一朵花,花是金色的非常的莊嚴。他想放在自己的腦袋上,但是一想覺得自己不夠莊嚴,不配戴這朵花。於是就拿著這朵花來到了佛祖的面前。

他看到了佛的莊嚴的法相,心中口中開始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勞,他誠心的虔誠的給佛供上了花朵。

供完之後,他想知道供著朵花有多大的果報,於是就去問法師,法師說:「你供這朵花的果報有多大,我不知道,我也只是念念經,求得自身的福德。你可以去問阿羅漢,他是有神通的。」

於是就去問羅漢供花的果報有多大,羅漢入定了以後,就開始觀察了,他說:我看到了你的福報,這一世沒有報完,下一世還會有福報。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在給佛供養花果時,不是單單的要把花果放在案桌上。最重要的是要誠心。心裡虔誠的的去供佛,要做到心中有佛,才能用自己的誠心去供養佛。我們在給佛供養的時候不在乎物質上的多少。我們總是認為給佛供養的越多,自己的福報就會越深厚。其實這只是世俗的眼光來看。佛祖,菩薩並不在乎你供給多少貢品。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是否真正有佛。

不管是一朵花,還是一束花,供養佛的功德都很大。《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意思就說說即使已散亂心,僅拿著一朵花去供養佛陀,這個人也已積累的無限的福德。逐漸便能看到了無數如來的身相。可見我們在以清淨心供養佛花果時,便可積存更多的福德。

總之,給佛供養花果,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虔誠的心去供佛,花果的數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後的教育意義。一是讓我們看清因果,有因才有果,想要善果,必然要種下善因。二是不要有邪念,惡念,妄念。邪念一生,心早已不清淨了。正如《金剛經》中所說:應如是住。住就是停住,把一切的散亂心都停住,丟掉。清淨心佛心就顯示出來了。人人都有佛性,願朋友們都可以丟掉自己的散亂心,已獲得清淨心。從而更好的修習佛法。修正自身。

祈福!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佛前供奉瓜果,這是很多學佛之人,或者是芸芸眾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做的事情。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懷著一份小心和恭敬。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佛教裡的許多物品、種種供養,都在表一種善法,在無形之中渡化人的心靈。如佛前燒香,使人聞之法喜充滿,這就是助緣的力量,給人啟發。供養三寶,一定要帶著一顆至誠清淨之心,方能諸佛歡喜、功德無量。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佛前供水果,我們需要注意的3點常識。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三點,功德無量!
    在佛前擺放供果時,牢記下面這三點,功德無量。第一點,用什麼水果供佛。關於水果供佛,平時遇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哪種水果供佛最好」?所謂佛法即心法,佛門中的一切儀軌、修行,都要看發心。如果執著「最好」是恭敬心,倒也情有可原,但如果是想以供養「換取」功德,甚至有迷信思想作祟,那就事與願違了。從佛理來看,用哪種水果供佛,都是可以的,必無好壞之分。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水果,就是代表結果了,但想要得到好的果,必須先種下好的因了,種下好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供水果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在看到果的時候,就馬上想到果報。我們供的水果,是供給自己看的,而不是專門供給菩薩看的。所以,很多人,就特別喜歡供水果,給菩薩供養水果,實際上就是一種表法。
  • 佛教:佛前供「花果」,這2點常識,要牢記在心!
    供養的真實利益,是我們通過這一形式,修了平等心、利他心、慈悲心。內心的清淨與善良,就是最大的福田。佛前所供物品,都是佛門裡普渡眾生的善巧方便法,都是在表法。比如佛前供「花果」,花與果就代表著佛門裡所說的「因果」,告誡眾生要敬畏因果、莫造惡業。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與平等,告誡大眾修行要從心地入手,善用其心、慈悲喜舍。佛前所供酥油燈,燈代表破除黑暗,用智慧點亮光明,等等。
  • 佛教:佛前供水,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做供養的習慣,佛前供養,法緣殊勝、功德無量。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供養方式,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每種供養都不是為了和佛菩薩做「交易」而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物質供養,佛菩薩更不會以此區別對待眾生。
  • 一位老僧的告誡:佛前供花果,這3點千萬牢記,功德無量!
    所以,佛經中講,即便以細微之物供養佛,亦有大福報。若能「不住於相」而行供養,則有功德。我有一位同參師兄,他在家中新設立了佛堂,禮請師父前往說法。儘管早已年過七旬,而且近來春寒料峭,但師父慈悲,仍舊依約前往,並指名讓我陪同。藉此因緣,我也有幸聽聞了師父對於「供養」的開示。老僧說,佛前供鮮花、水果,有三點千萬要牢記,功德無量。
  • 佛前供水果,牢記兩個字,功德無量!
    佛前供水果,牢記「因果」這兩個字,功德無量!「果」是與「花」相對應的,花開結果,代表佛門裡非常重要的「因果報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不論我們是否信佛,但一定會在某一刻相信因果。因果,不論你信與不信,它都一直存在。凡事,只要有「因」,就必然有相應的「果」,不過時間早晚而已。「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
  • 佛前擺放供果,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比如供花,花代表內心的清香,也是一種善因,開花結果,供「果」,以告誡眾生修行最終要達到的圓滿「佛果」,即成佛,跳出三界、不住輪迴。種善因、結善果,以此勸導世人敬畏因果。那麼本篇文章,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佛前擺放供果,應注意的3點事項。一、水果要清香,不要壞果剛才已經說了,佛前供的水果,不僅僅是水果本身,而是一種象徵。
  • 佛前供水果,要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信仰佛教的人為了供佛方便,很多人都把佛像請到了家中供奉,並且還會經常買一些水果供在佛前,當我們選擇佛前供水果時,這兩句話一定要知道,並且記在心裡。佛前供佛的水果並不是給菩薩受用的,菩薩怎麼會吃這些供品呢?其實佛前供水果,真正是要給我們自己受用的。
  • 佛前供花果,牢記這兩個字,讓你的功德更圓滿!
    現代人學佛,最先接觸的佛教名相,肯定包括「功德」一詞。我們平時見到一些善行義舉,也會感嘆功德無量,並且會說一句「隨喜功德」。實際上,很多學佛人都希望依靠布施、供養等方式積累功德,廣結善緣。從佛理來看,布施與供養是一體兩面的關係,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行為的兩種說法。
  • 佛前供花時,牢記兩個字,功德不請自來!
    如果你能在佛前供花時,牢記這兩個字,福報不請自來。為什麼要在佛供花?花供養是佛家禮敬的一種儀式,用來表達對佛祖以及諸佛菩薩的敬禮。花一般所代表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如果有人願意把美好的事物與人分享,不僅可以減少自身的貪念,還能因此獲得美好的善果。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佛前供香,香代表「戒定真香」,告誡大眾要持戒精進。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與光明。「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佛前供水果,應知的3點「禁忌」,幫助大家積攢功德。南無阿彌陀佛。
  • 佛教:如何能圓滿的在佛前供水?做到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教:如何能圓滿的在佛前供水?做到這幾點,功德無量在佛教中,常常會在佛前供水。那麼對佛的供養有好多種,供花,供香,供燈,供食品,為何要單單供水呢?以水供佛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來源於佛陀的時代,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也手拿楊柳枝淨水瓶來普渡眾生,救化大眾。滋潤眾生,利益眾生。
  • 佛教中「三界六道」和「解脫果」的關係
    在佛教中,「三界六道」是什麼呢?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就相當於是我們的世界觀。佛教的世界觀認為,眾生皆是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無量劫以來,眾生皆在這裡面生死相續,不斷輪迴。相反三善道中,若能夠清靜持戒,斷嗔忍辱,時時刻刻進行修持,證到相應的果位(初果、二果),就能夠得到相應的解脫。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 佛前供養花果,牢記這兩個字,功德利益無邊!
    漢傳佛教文化中,我們習慣以十個「稱號」來稱呼佛陀,這其中就有「應供」一詞,意為佛陀諸漏已盡,當受人天供養。提及供養,許多善男信女在寺院或家中禮佛時,都習慣在佛前供養香花水果,香花供養是佛教六種供養的第一位。《金剛經》中有言:「以諸花香,以散其處。」花果供養,花為果之因,經中講以香花供養佛,得相好莊嚴報,那麼,如何才能得到無邊的功德利益呢?
  •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佛前上供水果,牢記「因果」這兩個字,福報無量。學佛的人都明白,佛陀所說諸法,其核心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因果」。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論你是否信佛,因果都一直存在,並且時刻影響你的福禍。你可以不信佛,但你終究會在某一刻相信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縱使會遲到,也終究不會缺席。
  • 佛教: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這一句話,功德無量!
    佛教信仰對我國影響很深,不論是否真心皈依佛門,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紀念日,寺院裡總是香火鼎盛、香客不斷。人們都喜歡拜佛菩薩,佛菩薩慈悲,希望自己能得佛菩薩庇佑、加持,得到利益。求佛菩薩真的有用嗎?經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佛教:做到這2點,佛前供燈、供花,供果才有功德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對中國有深遠的迎新影響,佛教哲學本身蘊藏著極深的智慧,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同時佛教也是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傳統文化復興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