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給佛供養花果,牢記這兩條,功德無量!
在寺廟中佛案前總是會給佛祖供應許多的花果,我們為什麼什麼要給佛陀供養花果呢?佛門認為,佛陀是有大徹大悟智慧的人,是有無限智慧的人,而佛陀的十大稱號中,就有「應供」這一稱呼。意味受天人的供養。
那麼我們所供養的花果,真的是給佛看的嗎?聞的嗎?其實不然,佛前供養花果,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有著教育的意義。而為了警醒我們而設定的。
那麼給佛供養花果有何意義呢?
花——花代表的是因,有因才有果。沒有花開的過程,哪裡來的豐碩的果實呢?這時佛陀在教育我們要多多種下佛的善因,將來才能成佛的善果。那麼善因從哪裡來呢?就是一切利於他人的善行,一切利益他人的善行,都是善因。從而修正自己,改正自身,不斷的檢討自己。
果——果代表著因果。佛法是講究因果的,所謂種如是因,既得如是果。想要善果,就要種下善因。正所謂一善念,種善因。一念惡,得惡果。一行,一動,一念,終成因果。想的善果,萬不能心存邪念,惡念,妄念。而佛教徒最希望得到的最高果就是佛果,既是「自覺,覺他,覺滿」。所以佛案前供果子並不是個佛吃的,而是給我們警醒的。
那麼給佛供養花果,有什麼果報呢?來看一則小故事:
在藏經中,有一個印度人,有人天他撿到了一朵花,花是金色的非常的莊嚴。他想放在自己的腦袋上,但是一想覺得自己不夠莊嚴,不配戴這朵花。於是就拿著這朵花來到了佛祖的面前。
他看到了佛的莊嚴的法相,心中口中開始念佛,因為念佛的功勞,他誠心的虔誠的給佛供上了花朵。
供完之後,他想知道供著朵花有多大的果報,於是就去問法師,法師說:「你供這朵花的果報有多大,我不知道,我也只是念念經,求得自身的福德。你可以去問阿羅漢,他是有神通的。」
於是就去問羅漢供花的果報有多大,羅漢入定了以後,就開始觀察了,他說:我看到了你的福報,這一世沒有報完,下一世還會有福報。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在給佛供養花果時,不是單單的要把花果放在案桌上。最重要的是要誠心。心裡虔誠的的去供佛,要做到心中有佛,才能用自己的誠心去供養佛。我們在給佛供養的時候不在乎物質上的多少。我們總是認為給佛供養的越多,自己的福報就會越深厚。其實這只是世俗的眼光來看。佛祖,菩薩並不在乎你供給多少貢品。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是否真正有佛。
不管是一朵花,還是一束花,供養佛的功德都很大。《法華經》上說:「若人散亂心,乃至以一華,供養於畫像,漸見無數佛。」意思就說說即使已散亂心,僅拿著一朵花去供養佛陀,這個人也已積累的無限的福德。逐漸便能看到了無數如來的身相。可見我們在以清淨心供養佛花果時,便可積存更多的福德。
總之,給佛供養花果,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虔誠的心去供佛,花果的數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後的教育意義。一是讓我們看清因果,有因才有果,想要善果,必然要種下善因。二是不要有邪念,惡念,妄念。邪念一生,心早已不清淨了。正如《金剛經》中所說:應如是住。住就是停住,把一切的散亂心都停住,丟掉。清淨心佛心就顯示出來了。人人都有佛性,願朋友們都可以丟掉自己的散亂心,已獲得清淨心。從而更好的修習佛法。修正自身。
祈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