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井彬,2016年10月,在鄉黨委的安排下,我有幸成為新場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和包村幹部,擁有了雙重身份。 雙重身份幹一件事情,就是脫貧攻堅,怎樣幹好這件大事,我的秘訣就是用真情打開心扉、用實幹換取信任。 接到這個任務,心理有喜有憂,喜的是,能參與到脫貧攻堅主戰場燃燒青春的熱血,憂的是,怎樣去把這件事做好?當時的心情很矛盾。 帶著這種矛盾的心情,就和村支兩委下村走訪,走訪當天覺得群眾們都很通情達理,我一下子覺得扶貧這個事情很簡單。當時有人提醒我說,「小陳,你看見的只是大多數人的情況,還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你需要用滴水穿石的耐心、愚公移山的恆心、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幫楊文全補房子
海馬組楊文全戶,屬於建新房住舊房的情況,夫妻二人一直住在陰暗潮溼、破舊不堪的老房子裡面,駐村工作組多次上門做工作,可是夫妻倆說什麼都不肯搬到新房子。之後,我不分白晝的去他家走訪,走的次數多了,楊文全給我說了他們的顧慮,他說:妻子馬仕芬覺得新房的那邊,上廁所不方便。於是我馬上承諾,我自己出資給她買了一個方便上廁所的椅子,為了防止他們反悔,我當天下午就給他家送去,馬仕芬這才同意搬到了新房子裡面居住,本來想著解決了一個難題,但確實高興過早。 楊文全家房子由於常年沒有人居住、管理等原因,有一個房間有些滲雨,於是我就返回鄉裡面找工匠,然而正值年底許多工匠都在趕工期,還有就是嫌活少都不願意做。我向泥水工匠請教怎麼補漏並向他們借了錘子和鑿子,自費買了補漏水泥和防水塗料,叫「戰友們」一起到楊文全家幫他補房子,剛開始使用錘子和鑿子的時候顯得有些笨拙,經過一早上的實踐之後基本掌握此項技能,之後大家齊心協力地把滲雨處全部補好了。 房子補好了,楊文全全家可高興啦,臨走時,他的孫子楊紅突然對著我說:「是你的真情感動了我的爺爺和奶奶,更是你的實幹感動了我們全家!」楊文全摸摸頭說著。聽到他的誇讚,我心中暗喜,能得到村民的認可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另一位村民趙林,年僅17歲,常年一個人居住,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也改了嫁。他很聰明,學習努力,但性格比較孤僻。我開始接觸他那會兒,他正在上大一,給他打電話,他總是少言少語,有時候還會閉口不語。隨著時間流逝,他漸漸地對我敞開了心扉。
走訪貧困戶
他告訴我,這麼多年,早已習慣了把心事深埋於心,他訴說著家裡的故事,又給我說了他現在的生活學習情況,就在這樣一次次的「話聊」中,我們成為知心朋友。我承諾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並且為了他的生活有保障,我給他申請了低保,申請了教育資助,還在2018年給他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 2020年,趙林畢業了也順利在深圳找到了工作。現在他會主動給我打電話說說的他的工作和生活,我想,絢麗多姿的世界在等著這個年輕人去探索。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已駐村四年了,為了打好脫貧攻堅戰,捨去了休息的時間、捨去陪伴家人的時間。但我不曾後悔,因為能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燃燒青春是件很幸運的事情;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是件幸福的事情;能親自撕下貧困標籤是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
作者 周雲霞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王璐瑤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