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用真情打開心扉 用實幹換取信任丨織金縣新場村...

2020-12-19 天眼新聞

我叫陳井彬,2016年10月,在鄉黨委的安排下,我有幸成為新場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成員和包村幹部,擁有了雙重身份。  雙重身份幹一件事情,就是脫貧攻堅,怎樣幹好這件大事,我的秘訣就是用真情打開心扉、用實幹換取信任。  接到這個任務,心理有喜有憂,喜的是,能參與到脫貧攻堅主戰場燃燒青春的熱血,憂的是,怎樣去把這件事做好?當時的心情很矛盾。  帶著這種矛盾的心情,就和村支兩委下村走訪,走訪當天覺得群眾們都很通情達理,我一下子覺得扶貧這個事情很簡單。當時有人提醒我說,「小陳,你看見的只是大多數人的情況,還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你需要用滴水穿石的耐心、愚公移山的恆心、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

幫楊文全補房子

海馬組楊文全戶,屬於建新房住舊房的情況,夫妻二人一直住在陰暗潮溼、破舊不堪的老房子裡面,駐村工作組多次上門做工作,可是夫妻倆說什麼都不肯搬到新房子。之後,我不分白晝的去他家走訪,走的次數多了,楊文全給我說了他們的顧慮,他說:妻子馬仕芬覺得新房的那邊,上廁所不方便。於是我馬上承諾,我自己出資給她買了一個方便上廁所的椅子,為了防止他們反悔,我當天下午就給他家送去,馬仕芬這才同意搬到了新房子裡面居住,本來想著解決了一個難題,但確實高興過早。  楊文全家房子由於常年沒有人居住、管理等原因,有一個房間有些滲雨,於是我就返回鄉裡面找工匠,然而正值年底許多工匠都在趕工期,還有就是嫌活少都不願意做。我向泥水工匠請教怎麼補漏並向他們借了錘子和鑿子,自費買了補漏水泥和防水塗料,叫「戰友們」一起到楊文全家幫他補房子,剛開始使用錘子和鑿子的時候顯得有些笨拙,經過一早上的實踐之後基本掌握此項技能,之後大家齊心協力地把滲雨處全部補好了。  房子補好了,楊文全全家可高興啦,臨走時,他的孫子楊紅突然對著我說:「是你的真情感動了我的爺爺和奶奶,更是你的實幹感動了我們全家!」楊文全摸摸頭說著。聽到他的誇讚,我心中暗喜,能得到村民的認可是我最開心的事情。  另一位村民趙林,年僅17歲,常年一個人居住,父親早年去世,母親也改了嫁。他很聰明,學習努力,但性格比較孤僻。我開始接觸他那會兒,他正在上大一,給他打電話,他總是少言少語,有時候還會閉口不語。隨著時間流逝,他漸漸地對我敞開了心扉。

走訪貧困戶

他告訴我,這麼多年,早已習慣了把心事深埋於心,他訴說著家裡的故事,又給我說了他現在的生活學習情況,就在這樣一次次的「話聊」中,我們成為知心朋友。我承諾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並且為了他的生活有保障,我給他申請了低保,申請了教育資助,還在2018年給他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  2020年,趙林畢業了也順利在深圳找到了工作。現在他會主動給我打電話說說的他的工作和生活,我想,絢麗多姿的世界在等著這個年輕人去探索。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一轉眼我已駐村四年了,為了打好脫貧攻堅戰,捨去了休息的時間、捨去陪伴家人的時間。但我不曾後悔,因為能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燃燒青春是件很幸運的事情;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是件幸福的事情;能親自撕下貧困標籤是件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

作者 周雲霞

見習編輯 梁珍情

編輯 孫遠銘

編審王璐瑤韋一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讓選擇不留遺憾|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駐村幫扶幹部...
    面對許多同事家人的疑惑,我通常只是微笑著回答:「我還不老,我還幹得動。」  2018年9月底,我帶上簡單的行囊出發了,來到畢節市織金縣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  剛到白泥鎮倮木村爛壩組時,一點基層工作經驗也沒有的我一籌莫展,不知道如何開展農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九年扶貧路,一路見真情丨雷山縣郞德鎮楊柳村駐村...
    「我是個老扶貧了,九年扶貧路,真是一路見真情。」我叫楊華周,曾任雷山縣方祥鄉副鄉長,現任雷山縣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同時也兼任雷山縣郎德鎮楊柳村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在方祥鄉工作20年的基層幹部,我深感責任重大,但從未氣餒、從不妥協,經過與當地幹群努力、步步為贏,全鄉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11年5月,我表現突出,得到組織信任、群眾支持,當選為方祥鄉副鄉長,具體分管農林水和扶貧工作。從那一年起,就與扶貧工作有了不解之緣。
  • 「我的扶貧故事」找準在扶貧工作中的定位丨織金縣白泥鎮三合村第...
    我叫肖章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應急管理局的一名幹部,2018年受組織委派赴白泥鎮三合村工作隊擔任第一書記。如果說新任務、新環境使我的責任更大,要求更高樂。「責任重於泰山」是我人生的座右銘,人的一生只有勇於承擔對社會、對人民、對組織、對家庭、對朋友的責任,才能問心無愧。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織金縣三塘鎮布利村駐村第一...
    我叫毛勇,是織金縣第六中學的一名教師。2018年3月26日,我服從組織安排,赴三塘鎮布利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始了駐村幫扶工作。剛進村,只見山高坡陡,土地貧瘠,4個村落零星散落在大山之中,這讓我深知以後的幫扶工作任務不輕。與同事一起座談村子發展開展工作前,我深知明確第一書記中心任務和工作職責,才能理清工作思路。於是找來有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拿出幫扶手冊,認真學習,做好筆記。
  • 「我的扶貧故事」助我成長的一段歲月丨興義市清水河鎮新場村第一...
    我叫梁鳳,是興義市清水河鎮新場村第一書記。我生長在農村,了解農村,也發自內心喜歡農村。所以來到新場村以後,我很有信心,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心一意想要為村民辦點事實兒。但是,事情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簡單。  有一次我就因為村民的不理解流下了眼淚。
  • 「我的扶貧故事」有血有肉的扶貧戰士丨織金縣桂果鎮聯興村第一...
    我叫王緒祥,是貴州畢節織金縣桂果鎮聯興村駐村第一書記。因此前未接觸過扶貧工作,剛到村時,農戶不熟悉我,他們都叫我領導,並詢問我「領導,我家貧困戶為什麼被你們取消了」、「領導,我家低保款怎麼不打了」、「領導,我家情況很惱火,你們為什麼看不見」.....一連串的問題輔面蓋來。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駐村作為 精準脫貧有我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
    我叫李軍,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董亥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積極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駐村幫扶兩年多來,我知難而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李軍入戶走訪,了解家庭情況登記家庭信息(右)董亥村耕地面積少,也沒有成規模的種植業,扶貧工作從什麼地方入手?我想先摸清情況,聽聽老百姓怎麼說。駐村後,我為自己制定了「60天訪遍所有常住農戶」的工作目標,進村入戶,調研村情民意。
  • 許昌市建安區駐村第一書記王高雷:用真心真情做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康世保 通訊員 朱凌磊 武書鋒)王高雷是許昌市建安區區委組織部派駐小召鄉河沿張村第一書記,2020年3月12日駐村以來,他團結村兩委幹部,帶領駐村工作員隊,堅持白天走訪入戶傾聽群眾心聲,晚上思考總結謀劃脫貧致富良策,努力做到「用真心扶貧,用真情扶貧
  • 「我的脫貧故事」我用一隻腳「跳」出了精彩人生路|織金縣珠藏鎮...
    我叫何恩榮,1977年出生於織金縣珠藏鎮鏈子村。10歲時,一場車禍讓我永遠的失去了左腿。「高位截肢」「初中畢業」「掙不到錢」……曾經,在外人看來,這些標籤會將會伴隨我的一生,可我卻用一隻腳,「跳」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辦實事 苦幹實幹謀發展丨織金縣牛場鎮井...
    我叫潘黔,是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井沙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有幸被派駐到牛場鎮井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通往牛場鎮的客車上,我思緒萬千。我本是農村出生的孩子,現在又回到農村廣袤無垠的天地,這一刻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回歸。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環境美|織金縣馬場鎮臺子居駐村幫扶幹部張漁
    我叫張漁,是織金縣馬場鎮人民政府派駐馬場鎮臺子居的駐村幫扶幹部。「革命戰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身為脫貧攻堅一線人員,我又何嘗不是那塊「磚」。從2013年開始,我先後輾轉在馬場鎮六個村居工作。從同步小康駐村幹部到幫扶幹部再到駐村幫扶幹部,從精準識別到精準扶貧到精準脫貧,我和我的戰友們一起,入戶核實、遍訪、制定措施、全排全查、交叉檢查、短板補齊等措施使得馬場鎮2019年如期脫貧摘帽,2020年持續鞏固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我的扶貧故事》徵稿選登⑨——駐村駐心顯真情 敢闖敢試留芳名 2020-12-0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拔窮根,戶不脫貧誓不休|六枝特區新場鄉...
    在扶貧工作中,經歷過很多事,也留下了許多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村裡的一條必經之路常年落石,車輛在此處不敢停留,更別說是人。有一天,山上落石堵住了路,造成道路不能通行,因為害怕隨時會有落石危險,村裡老百姓一時沒有清理道路。得知此事,我叫上村裡其他幹部不顧危險,及時搬走落石,為村民騰出路來,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用智慧和汗水描繪脫貧攻堅美麗畫卷|金盆鄉麻窩村...
    2019年7月,我直接從河溝村調至金盆鄉麻窩村任第一書記,開始了我又一段駐村幫扶之路。  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通過走村串戶和數據分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要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必須要發揮全體扶貧幹部的力量。
  • 「我的扶貧故事」創新方式謀發展 思路一新利民興|織金縣八步街道...
    我叫耿忠雄,是畢節市織金縣疾控中心副主任,根據組織的安排,我於2018年4月到八步街道利民居幫扶,於2019年7月擔任八步街道利民居的駐村第一書記。  走村入戶熟民意  織金縣八步街道利民居位於八步街道西南面,距離街道政府6公裡,省道S209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八步街道最大的一個村。全居轄20個村民組,共1389戶51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76戶1584人。
  • 「我的扶貧故事」人心是靠實幹攏起來的丨劍河縣柳川鎮加禾村脫貧...
    我叫張美銘,是劍河縣扶貧辦派駐柳川鎮加禾(萬安)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原來我們村是只要一聲招呼,村民就會主動集中起來,及時完成村裡安排的工作任務,現在人心渙散,都喊不動了。」初來乍到,村裡的監督員吳光忠就先給了我個「下馬威」。  經過走訪群眾,我了解到加禾村的群眾吃苦耐勞,脫貧致富意識非常強,早些年就積極向上級爭取把該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進行建設,水、電、路、訊、房、寨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群眾對村「兩委」的工作非常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教育扶貧情系村裡娃|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第一...
    保安一臉疑惑的看著我。  「我是省建院派駐織金縣熊家場鎮石馬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有點事想和貴校校長商量。」  「對不起,學校有規定,上學時間閒雜人等不得入內!你有什麼事等中午下課再說。」保安不信任的看著我。
  • 「我的扶貧故事」付真情、出真招,做好時代答卷人丨羅甸縣紅水河鎮...
    我是羅甸縣紅水河鎮冗袍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長黨海夏。2018年3月,我從羅甸縣發改局下沉到羅甸縣紅水河鎮冗袍村駐村,開啟了我的扶貧之旅。第一天來紅水河鎮冗袍村,坐了近兩個小時的車,路彎道也很大,越往前走,只看到山越高越大。
  • 「我的扶貧故事」「黑牛」的確「牛」|沿河自治縣曉景鄉高寨村駐村...
    駐村後,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為了摸清村情,我用了兩周的時間入戶走訪,了解全村的基本情況和自己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信息。走訪中,我與農戶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和脫貧攻堅相關知識、打開群眾思想禁錮,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入戶摸排,相關資料得以全面完善。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丨桐梓縣官倉鎮楠木村幫扶幹部陳秀秀
    代叔叔拉著我的手高興地說。我叫陳秀秀,今年26歲,2017年3月到桐梓縣官倉鎮楠木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代叔叔名叫代明玖,家住桐梓縣官倉鎮楠木村街上組,今年66歲。他的妻子楊志芬今年57歲,兩人都有殘疾,夫妻倆靠領取低保金為生,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