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酸,觀音酸,紅茶酸,熟普酸,茶葉出現酸味說明品質不好嗎?

2021-01-0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昨天七夕,王小團的另一半出任務去了,沒有陪她看海。

下午的時候,她穿了件新旗袍過來,蹭著喝天心村茶農剛寄來的巖茶新茶。

正喝了一泡正巖的肉桂,剛坐下時渴急了的她,端起杯子直接悶了一大口茶湯。

剛咽下湯水,她就連忙的揭開蓋碗看茶。

聞了香氣,又看了葉底後。

再倒了一小杯茶喝進去,轉過頭來問,你們喝的是不是新茶,怎麼帶有股酸味?

我一邊重新提起水壺,衝入沸水,接著泡下一道茶湯,頭也不抬的回她,是新茶啊。

「什麼?新巖茶也有酸味,這還是武夷酸嗎?」

出湯後,照例聞了蓋香,細啜湯水,確實微微有酸感。

不過這倒不是武夷酸,而是茶農說的新茶吐酸期。

武夷巖茶裡的酸,像是黛玉的心情那樣,帶著微微的酸,半隱半露。

要是喝起來像山西陳醋那樣的酸,那可就不對勁了。

如此一杯酸倒牙的茶湯,太敗壞飲茶的雅興!

《2》

茶圈裡常聽人提起,茶葉發酸是由發酵引起的。

不然,怎麼綠茶黃茶這類不發酵或發酵程度極輕的茶葉,鮮少有人提到喝茶時嘗到了酸味。

然而在喝紅茶巖茶等茶葉時,常能聽人提起武夷酸、紅茶酸、熟普酸、觀音酸等說法。

那麼,茶葉的發酸和發酵之間真是有因果關聯嗎?

事實上這兩者之間,一前一後確實有牽連,但卻不是前因與後果的關係。

茶葉的發酵和日常生活裡的發麵團、釀酒釀醋等「發酵」,不是同一個概念。

真正意義上的發酵,要用特定的「菌」 來作用。如發麵團要靠酵母菌,釀醋要有醋酸菌等。

而傳統六大茶類劃分裡的發酵與否,則是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下,讓鮮葉內含物發生以多酚類物質酶促氧化為主體的,形成紅變的過程。

紅茶、武夷巖茶、鐵觀音、熟普等,它們的制茶過程裡有發酵這一項工序。

任何茶葉的發酵目的,萬變不離其宗,為的是讓茶從生變熟,去掉青臭味,讓茶香茶味更加個性鮮明。

按發酵程度的不同,鐵觀音、武夷巖茶等歸入為青茶一類,大方向是半發酵茶。茶葉初制後要達到「綠葉紅鑲邊」的效果。不過在制茶發酵程度適中的狀態下,「紅邊」的出現不宜太多,不然會有損好茶的整體風味。

而紅茶,屬於全發酵茶,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轉化得較為徹底,保留下來的茶多酚、咖啡鹼等苦澀刺激物質較少,性味更為溫和。在加工製作時,紅茶要經過揉捻(揉切)、發酵等工序,促進多酚類物質不斷的轉化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獨特的風味物質。當發酵程度達到恰當的狀態時,要及時控制茶葉整體的發酵勢態,以免過度發酵生出酸味。

至於熟普,它的加工過程中有「渥堆」這一特殊工序,利用一定的溫、溼度條件,通過茶葉堆積促使其內含物質緩慢的變化。另外,作為可以長期儲存的一類茶,在妥當保存的前提下,熟普可以在後期實現越陳越醇的特點,湯水甘醇,風味獨特。

從茶葉的發酵本質而言,經過發酵後的巖茶、鐵觀音、紅茶、熟普等,不應該在制茶過程中生出酸味物質。

除非是工藝不當,造成的惡果。

換言之,發酵不當的茶,更容易出酸味。

這該如何理解呢,大家可以從茶葉的發酵過程上,進行聯繫。

發酵的形成,需要的環境條件是高溫與高溼。

有了溫與溼的前提下,是讓茶葉孕育出酸味的溫床。

當茶葉一旦發酵過頭,產生酸敗反應時,便會生出呈酸的物質。

好比揉麵團時做饅頭時,遇上膨脹到兩三倍大的麵團時,撕開表層,湊近能聞到一股酸掉了的氣味。

故而,茶葉的發酵並非是讓紅茶、巖茶、鐵觀音等出現酸味的藉口。

制茶工藝不精,發酵不當,以及存茶不佳,茶葉受潮劣變,才是讓一款好茶發酸的真兇!

《3》

武夷酸,觀音酸,紅茶酸,熟普酸,是怎麼回事?

先實話實話,從任何的茶葉裡嘗到明顯的酸味都不正常。

巖茶的「武夷酸」,來源自茶葉與生自來的天然有機酸物質,由沒食子酸、草酸等物質組成,是一種正常的酸。

喝一泡武夷巖茶裡的水仙、肉桂、大紅袍時,若是味蕾較為敏感的朋友,會在湯水咽入喉嚨時嘗到絲絲的酸味。

如若遊絲,並不明顯,為整體的茶湯風味增添了別樣的層次。

但從喝茶體驗看,由「武夷酸」帶來的酸味影響並不分明。

若是一泡巖茶打著「武夷酸」的名義,結果茶湯嘗到口卻是酸味異常明顯,喝茶過後能感覺到舌根都在泛酸味,那就是過度偏酸了,是品質出問題的表現,不在正常範疇內!

同理,鐵觀音的「觀音酸」,也是種極弱的酸味體驗,並不佔滋味的主流。

喝傳統型的鐵觀音時,不能將目光集中在喝茶湯裡的酸味上,否則會被帶偏了路。

酸得若隱若無,才是正常的範疇。

能直接酸倒牙,那可就是出大問題了!

紅茶裡的「紅茶酸」,茶圈裡很少被提及。雖然平時常會有茶友提起,為什麼他買到的紅茶喝起來帶酸味。

但是,經過一番排除法後,大多發現是茶葉發酵過頭的原因。

正常品質的紅茶,不該有酸味。

哪怕是用沸水去衝泡,也不可能會讓茶葉泡出酸味來。

紅茶裡的酸味物質生成,和發酵不當有關。從桐木茶農那裡曾經了解過,他們當地在做正山小種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有一道「殺青」的工序。

過去是將茶葉放在鐵鍋裡炒,俗稱「過紅鍋」,而現在大多是放在萎凋槽裡加溫殺青。

當茶葉的發酵程度到位後要及時的殺青,利用一定的溫度,使得茶葉內的酶失去活性,停止多酚類物質的轉化。

由此做出來的正山小種,才能形成獨特的鮮醇清甜風味,不易出酸味。

而普洱熟茶裡的「熟普酸」,也是如此,並不被認可。

品質上好,沒有渥堆過頭的熟普,好端端的不會生出酸味。

喝茶時,熟普的茶湯以順、滑、醇、厚著稱,不該嘗出明顯的酸味。

從飲茶的體驗感而言,更不會出現酸味嘗到嘴巴裡後,能化開成甜的說法。

畢竟,茶葉裡的酸,和蘋果、葡萄、橙子等帶來的天然微酸不同,它們大多是靠水+溫度生成的酸味物質,對好茶而言是負面的存在。

如同被做酸的麵包、豆腐那樣,並不為世人的口味認同。

飲茶過程中,酸味能化成甜的說法,無疑是天方夜譚。

茶湯的清甜、甘甜等滋味來源,最主要的因素在於茶葉內的天然可溶性糖等,和酸味壓根沾不上邊。

武夷酸也好,觀音酸也罷,茶葉的滋味組成裡不該強調酸味。

好茶喝香清甘活,鮮香醇爽,方才是正道。

《4》

茶葉的酸味,有好壞之分嗎?

答案是看情況來定,有的茶出現微酸是正常的,如武夷巖茶。

但有的茶是不該出現任何酸味的,譬如白茶、綠茶等。

對這點大家感興趣可以查一查化學資料,這是由它們的工藝特性決定的。

綠茶和白茶的加工方式雖然不同,但制茶的核心無非是儘量將茶葉的含水量做幹。在不過多損耗茶葉養分的同時,儘量讓茶葉的幹度做到越低,越利於後期的保存。

以白茶為例子,來聊聊酸味的來源是怎麼一回事。

喝茶時,尤其是喝存了很多年的老白茶,大家更要警惕酸味的出現。

當一款新茶在你剛買入手,泡來試喝的時候,沒有酸味。

但是放了半年一年後再泡來喝,沸水衝下去,揭蓋就是濃重嚇人的酸味。

按胡建人喝了多年茶的心得體會看,茶葉酸了,那就是壞了。

買茶的時候不酸,放到後面變酸了,那必然是沒有保存好的影響,茶葉被存壞了。

茶友們平時在喝白茶時,如果你買到的/喝到的/遇到的新茶一律是不酸的,那麼自然不能聽信這樣的讒言——「老白茶存久後會發酸」。

試問一款原本沒有任何酸味體驗的茶,是如何在後期無中生有,變出酸味的?

猜過去,背後的原因也不複雜。

無非是茶存壞了,受潮了,幹茶進水了。

在水汽的作用引導下,茶葉發生了酸敗,自然就變酸了。

喝老白茶時,遇到發酸的茶葉,可不能再去相信「茶葉的酸分好聞的酸和不好聞的酸」這套奇葩說法。

以免入手了存壞的茶,既傷錢包,又喝到爛茶傷身體。

《5》

適度飲茶,有益健康。

養生喝茶,不能盲目的入選一杯酸溜溜的茶湯。

任何的茶葉裡,不論巖茶也好,紅茶也罷,它們都不該過分的推崇酸味。

傳統的六大茶類裡,經過較高程度發酵的紅茶、熟普,它們在工藝恰當的前提下不該有酸味。

除非是發酵時沒能控制好程度,工藝出了差池,才會做出一款酸味極重的茶。

茶葉喝起來發酸的原因,和發酵與否無關。

而是和溼度溫度相關,茶葉存壞了潮了,自然容易生出呈酸的物質。

當我們在喝茶時,不管是紅茶、巖茶、白茶、熟普、鐵觀音,茶葉剛買來喝著不酸,後期越放酸味越明顯。

那就不用再遲疑了,這樣的茶絕對是存壞了,才會有這麼糟糕的表現!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沸水泡紅茶酸味重,改用80℃溫水不行嗎?別再為劣質茶找藉口了
    其次,紅茶的茶湯顏色會很漂亮。 你們喝過淺黃色的紅茶茶湯嗎?是的,我喝過,那杯茶就是溫水衝泡出來的正山小種。 三、為什麼用沸水泡紅茶,出現了酸味? 沸水與紅茶是相輔相成的。
  • 對於紅茶,你有過這些誤解嗎?
    誤解二:紅茶有輕微酸的感覺就一定是茶的質量問題許多茶友反應,喝完紅茶後,嘴裡會有一點酸的感覺。很多認為,這一定是紅茶品質不好的原因。其實,並非完全如此。紅茶屬於發酵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發酵不足或發酵過度,都可能產生過度的酸澀感,比如青酸和酵酸,這種感覺是不對的。另外,因為儲存不當等原因,造成茶葉變質,這時候則會出現酸餿的感覺,這肯定也是不對的。
  • 茶友喝普洱紅茶感覺有股酸澀味,沒有回甜味,這是什麼原因?
    雲南普洱紅茶是眾多紅茶類的一種,又叫做滇紅茶,茶葉外形肥碩緊實,屬於大葉種的紅茶。普洱紅茶的出現,起始於是民國年間,相比其它品牌的紅茶發展時間較晚,但隨著制茶技術不斷的提高,現在的普洱紅茶在眾多的紅茶類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地位。普洱紅茶以香氣高揚、滋味醇厚、耐泡而出名。
  • 家中存放了三年的綠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還能繼續喝嗎?
    《4》第三,查看茶葉品質面對幾罐放了多年一直沒有拆開的茶葉,單是從包裝上難以看出茶葉的具體品質。判斷這些茶是否還能喝,建議先拆開檢查茶葉的外觀情況。在幹茶葉片上,若是出現黴變等情況當然不能再飲用。畢竟已經發黴的茶葉內含有許多的雜質,將其繼續喝下去,容易鬧肚子。而拆開包裝檢查時,幹茶香無疑是重頭戲。
  • 紅茶和綠茶一起煮茶葉蛋可以嗎?
    茶葉蛋是我們的傳統美食,大多數都在街頭巷尾出現,尤其是車站和早上攤位上出現的最多。可以作為早餐,也可以作為方便零食吃,更是出門旅行的方便美食。茶葉蛋顧名思義是用茶葉煮出來的,那麼是用紅茶煮還是綠茶煮?哪一種味道好呢?這就是首先看茶葉的屬性,是熱性還是涼性,上色顏色如何,味道如何?
  • 你喝到過發酸的白茶嗎?到底是存壞了還是正處於轉化之中?
    白茶發酸正常嗎?其實我也是第一次遇到有酸味的白茶。鮮爽、回味清甜、毫香濃鬱、棗香、藥香,我們通常會用這些美好的詞來形容好的白茶應該具有的滋味,從來不會用到酸這個詞。這就是為什麼酸味容易在全發酵的紅茶當中出現,因為紅茶是全發酵茶,如果發酵工藝不到位,就容易產生酸味。說回白茶,白茶經過萎凋、乾燥之後,標準的含水率應控制在7%左右,長期保存還要更低,最多不能超過8.5%。
  • 紅茶溫水泡,悶一悶滋味更濃醇?喝紅茶的3大謊言,你被騙了多久
    水果有酸味,是因為其中含有果酸和檸檬酸,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表現。 由此可見,酸味是它們自帶的DNA,是與生俱來的。 但茶葉本身不含有酸性物質,也就是說,酸味不是茶天生自帶的。 那麼,就代表著茶葉出酸味,與後天的原因有關。
  • 用沸水泡茶會破壞維生素C,讓綠茶變黃,紅茶發酸,這是真的嗎?
    「不是說水溫太燙泡茶不好嘛,會破壞維C。芽葉嫩的綠茶,沸水一燙就變黃。發酵過的紅茶,容易泡出酸味……」對於此,列位看官們大可不必多慮。上述這些謠傳,已完全成了茶圈裡的老黃曆!市面上常見的茶葉,不論綠茶、黃茶、紅茶,白茶,烏龍茶,它們的成品茶都經過了加工乾燥。經過加溫乾燥後,茶葉內對高溫敏感的那些維生素,早已損失得差不多了。不信,大家可以查一查營養資料庫。以維C為例,每100克綠茶的含量,大約是在20毫克。
  • 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可以根據茶湯湯色判斷品質嗎?
    他說,請問,六大茶類都可以根據湯水判斷品質嗎? 這一切,就要交給我們的視覺,嗅覺和味覺來定奪。 看看它們怎麼說。
  • 從酸味,到梅子香,從大紅袍,到老白茶,說說梅子香的那些謬論們
    尤其是存壞的老白茶那種「酸腐臭」,更是讓人胃裡抽筋,膽汁湧動。然而,卻仍然有一派,我們姑且稱之為「擁梅派」,極為擁護茶葉當中的酸味。為了給茶葉當中的酸味正名,「擁梅派」不惜給這股酸味取了一個極好聽的名字,叫「梅子香」。
  • 其實有酸味的,也是好咖啡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都覺得咖啡是苦的,就算自己沒品嘗到,也聽過這個概念,一般很少人會喜歡有酸味的咖啡,頂多是加點糖變得沒那麼苦,也不至於到甜。其實,有酸味的咖啡還蠻有檔次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去試試看,或者先看一下小編的介紹,也許你會更有分寸。
  • 茶界「大師」胡言亂語錄,兩三年左右的白茶,都會轉化出酸味?
    白茶出酸還能這麼歪解,真有一套。純屬於,睜眼說瞎話!《2》兩三年左右的白茶,會轉化出酸味?事實上出酸味的茶,都是因為品質有問題。存著存著,轉過了兩三個年頭,自然會生出酸澀,酸悶的滋味。原本鮮醇甘爽的白茶,在存放過程中生出酸味,必然是品質缺陷暴露的結果!《3》白茶的酸味,有分好壞?
  • 冬至已過,天冷喝紅茶,卻不了解紅茶?一篇文章講完紅茶基礎知識
    瑟瑟寒風中,若能喝上一杯暖暖的紅茶,那可謂再合適不過了。說到紅茶,其實由於受眾廣泛的緣由,讓很多人對紅茶大多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其實紅茶在全球茶葉市場中,大約佔據了75%的茶葉貿易量,是目前最主流的茶葉產品。
  • 雲南普洱熟茶與紅茶是一種茶嗎?兩種茶葉有什麼不同?
    雲南普洱熟茶與紅茶是一種茶嗎?雲南普洱熟茶與紅茶是一種茶嗎?兩種茶葉有什麼不同一、普洱熟茶與紅茶的區別紅茶是全發酵的茶類,鮮葉經萎凋、揉捻、發酵、烘培、培等工序加工制出的茶葉,水色和葉底均為紅色,故稱為紅茶。普洱茶熟茶屬於後發酵茶,採用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製成的茶。茶葉在渥堆中充分發酵,形成黑茶典型的幹茶、茶湯和葉底特質。
  • 紅茶的品質有什麼要素?照這一看,以前喝茶都被坑了
    其實最近這些年來,喝茶的人的確越來越多,從中醫方面來講,茶品性不同,適合飲用的人也就不同,如果想要送年老者,紅茶絕對是首選。如果按照制茶工藝來講、茶性來進行分類,茶葉可分為六大類,其中紅茶屬於發酵茶葉,發酵的過程中,茶葉會有許多許多的成分,所以也就有人說紅茶茶性溫和,老少皆宜。那你知道決定紅茶品質有哪些要素嗎?
  • 衝泡紅茶的水溫,是選100度還是85度?這4點謠言,該翻篇了
    沸水泡紅茶,能更好的激發紅茶內部以沉香醇在內的高沸點香氣物質。衝入沸水泡茶後,伴隨著水溫的自然下降,中低沸點的芳香物質可以次第呈現。而溫水泡紅茶,高沸點的茶葉芳香註定無法激發。泡出來的茶湯,自然明顯不夠香。
  • 臺灣日月潭紅茶竟是紅茶中的精品,它的特點與工藝你了解嗎?
    臺灣利用島嶼中天然山丘種植茶葉,選用優質嫩茶葉經過加工精製而成,茶葉枝葉結實、茶湯紅潤,品飲甘甜回味、口感醇厚,是臺灣地區歷史悠久的紅茶特產。日月潭紅茶的形狀:條索緊結、肥大;茶色:深褐色;茶香:鮮銳濃鬱;茶味:濃厚甘醇;最宜茶具:白瓷蓋碗;沏泡方法:水溫90°C左右,衝泡1~3分鐘;最佳產地:臺灣省南投市魚池鄉一帶。
  • 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
    巖茶和紅茶可以用沸水嗎?」面對茶友的一連串問題,三言兩語肯定是說不清的。於是,今天就專門來說一說,六大茶類中,綠茶,白茶,紅茶和巖茶,分別需要什麼水溫衝泡?《2》綠茶,白茶太嫩了,只能用85℃溫水衝泡?
  • 茶葉有煙味?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喝過帶煙味的茶嗎?
    正山小種正山小種屬於小種紅茶的一種,它是最古老、最傳統、最經典的紅茶,被稱之為「紅茶鼻祖」。正山小種分:煙種和無煙種。「煙正山小種」是茶葉在製作的過程中,用松針或松柴燻制過的,「無煙正山小種」則是沒有經過燻制。
  • 學會這四招,輕鬆鑑別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的品質優劣
    但如果出現較多碎葉,甚至一箱茶裡很少有完整的葉片,有出現不少碎成粉末狀的茶屑,那往往說明這樣的茶品質較差,並非上品。2、茶葉裡不能出現雜質。茶,作為入口的東西,對衛生的品質要求高。如果葉底出現僵硬,幹茶泡不開,甚至幹茶炭化的情況,那這樣的茶工藝太糟糕。而如果是葉底軟爛,一搓就破,沒有彈性的現象,也說明它的制茶過程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