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是清朝奠定了中國的版圖?看最新高中歷史書是如何說的

2020-12-14 斟北鬥

對於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說法,目前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也被絕大部分中國人認可。雖然清朝在後期籤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前期的功績不可以忘記。說得難聽點,清朝失去的外西北、外東北150萬平方公裡土地,也是清朝自己打下來的。如果沒有清朝,整個新疆、蒙古就基本被俄羅斯兼併了,談何「自古以來」。因此,教材中高屋建瓴地總結到「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版圖在前代王朝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開拓和鞏固,奠定了中國的疆域」。然後分別介紹每個地區的情況。

1,平定臺灣

[原文]1662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1683年,清軍渡海遠徵,鄭氏家族戰敗投降。清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

[解析]臺灣古代稱為流求。元朝時期,曾在澎湖列島設立澎湖巡檢司,但是並未登陸臺灣島。明朝時期,臺灣被稱為「小琉球國」「東番」,朱元璋將之列為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明朝後期,西班牙和荷蘭佔據了臺灣,將之作為東方的貿易據點。後來荷蘭擊敗了西班牙。而此時,海盜鄭芝龍也在臺灣擴張,使得臺灣成為了鄭氏家族的據點。明末清初,荷蘭獨佔了臺灣。鄭成功在大陸抗清失敗後,於是就試圖退守臺灣,擊敗了荷蘭。不過,鄭氏政權是一個割據政權。康熙平定臺灣後,臺灣才第一次納入到了中央王朝的版圖

2,擊敗俄羅斯

[原文]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擴展到黑龍江流域。康熙前期,發兵圍攻俄軍據點雅克薩 ,迫使沙俄同意進行談判。1689年,兩國籤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東部邊界。

[解析]俄羅斯在明朝時期崛起,在明朝末期已經佔據了西伯利亞,擴張到了鄂霍次克海。之後,俄羅斯又不斷向黑龍江流域擴張。在清朝入關之際,俄羅斯乘機佔據了黑龍江流域。平定「三藩之亂」和臺灣後,康熙就調兵北上,發動了兩次雅克薩之戰,將俄羅斯趕出了黑龍江流域。1688年,兩國進行了談判,在1689年籤訂了《尼布楚條約》,規定外興安嶺以北屬於俄羅斯,以南屬於中國。該條約首次將「中國」一詞作為國家名稱,具有重要的意義。籤訂條約後,東北地區保持了170年的安寧。

3,管理蒙古

[原文]明朝末年,韃靼分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稱為漠西蒙古。清朝入關前,打敗並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進貢。17世紀後期,漠西蒙古準噶爾部的首領噶爾丹勢力強大,佔據天山南北,又向東進攻漠北和漠南蒙古。清軍與噶爾丹及其後繼者進行了長期鬥爭,最終在1757年將準噶爾部徹底擊敗。原受準噶爾部統治的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清朝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任命蒙古王公為盟長、旗長。在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由朝廷委派伊犁將軍總領軍政事務,基層行政委任維吾爾族伯克進行管理。

[解析]這裡的蒙古實際上包括蒙古高原和新疆。1636年,皇太極擊敗了林丹汗,從此控制了漠南蒙古(內蒙古)。之後,皇太極又兼任蒙古大汗,因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在名義上都表示了臣服。

康熙時期,準噶爾汗國強盛,統一了西域地區,並且佔據了的喀爾咯蒙古。尼布楚談判後,康熙三徵噶爾丹都取得了勝利,同時準噶爾的本部發生了內亂,策妄阿拉布坦稱汗,切斷噶爾丹的後路,使得葛爾丹服毒自殺。1691年,康熙和漠北王公會盟,漠北喀爾喀蒙古納入到了清朝版圖。

之後清朝和準噶爾汗國不斷戰爭,最終在1757年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同時,乾隆皇帝又平定了原葉爾羌汗國的大小和卓,統一了整個西域。之後,乾隆改「西域」為新疆,意思為「故土新歸」。清朝在新疆最好的地方——伊犁河谷設立伊犁將軍府,成為管理新疆的最高機構。

康熙初期的版圖

4,管理西藏青海

[原文]清初,西藏最有影響的佛教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來京朝賀,清廷冊封以「達賴喇嘛」 尊號。另一位格魯派領袖五世班禪,在康熙時被賜予「班禪額爾德尼」 尊號。此後歷世達賴和班禪,都經由清朝政府冊封。從1727年起,清朝開始派遣駐藏大臣,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又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以法律形式明確和落實了清朝政府對西藏的管轄權

[解析]教材中有三層意思,那就是名義上的冊封;實際上的控制;法律上的規定。清朝初期,西藏有和碩特汗國和藏巴汗政權,清朝在名義上冊封了「達賴喇嘛」 和「班禪額爾德尼」,這和明朝的對西藏的冊封是類似的。

1642年,和碩特汗國兼併了藏巴汗,統一了青藏高原。而後來的準噶爾汗國則一直支持藏巴汗復國。1717年,準噶爾6000軍軍隊從伊犁長驅直入攻佔了拉薩,康熙於是果斷出兵,最終將準噶爾驅逐出西藏,並且將康區劃入了四川,現在稱為「川西」。之後,清朝就實際上上控制了西藏和青海。1723年,羅卜藏丹津發動了叛變,被雍正平定,和碩特汗國滅亡。於是在青海設置西寧辦事大臣,1727年又設置了駐藏大臣。這說明清朝在青藏的管轄基本確立。

第三層次也是最容易的忽視一點,1793年,清政府又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這就說明清朝對西藏和青海的主權擁有法律上的依據。

5,最後的總結

[原文]清朝政府專設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事務,地位與六部等同。對於邊疆地區採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優待各族上層分子,取得了較好的統治效果。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亞,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包括南海諸島,西南抵喜馬拉雅山脈。現代中國的版圖至此奠定。在清朝疆域裡,內地分立18省,各設巡撫為長官,每兩省(個別地區為一省或三省)又設總督一名,相當於大軍區長官。在東北、北部和西部邊疆,分設若干將軍轄區和辦事大臣轄區。

[解析]清朝對待遊牧民族採取了遊牧民族的管理方式,對待漢族等農耕民族採取了漢族的治理方式,如在遊牧地區設立將軍府,實行宗教政教合一的控制等,在漢族地區推行了行省制,實行科舉制,推行儒家文化等。這種制度最早從遼國的「南北院制度」開始,最終形成於清朝。這是中國二元帝國形成的制度保障。需要注意,這種制度和「以夷制夷」有很大的區別。不過可惜的是,清朝在改變了漢族的服裝和髮型,這是最大的汙點之一。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清朝奠定中國的版圖?看清朝如何打下1316萬平方公裡江山
    皇太極1636年,漠南蒙古16部奉皇太極為「博克達徹辰汗」,漠南蒙古正式納入了後金版圖。同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定族名為滿洲。這標誌著清朝正式建立了。皇太極的野心遠遠超過了努爾哈赤,他不滿足於作一個地區的小國王,而是要當整個中國的皇帝,於是他的目標便是入主中原。
  • 為什麼說近代中國的衰落與清朝關係很大
    今天看到了知名作者棟哥歷史的篇文章,題為「為何說近代中國的衰落與清朝基本無關?」縱觀全文,還是有幾分道理的,但是「中國衰落和清朝無關」,這個觀點米君不敢苟同。試將本文反駁這樣的觀點。從秦朝到清朝,中國的發展速度太慢了,我贊同這個話我贊同。
  • 日語版的清朝擴張版圖:你能看出日本人的別有用心嗎?
    中國現代的版圖奠定於清朝。不過,由於一般過去所學的中學歷史課本很少講到清朝前期的開疆拓土,使得許多人對這一段歷史的了解是很少的。不過最新的教材已經明確講到了清朝前期的歷史貢獻,這一點是很大的進步。在網絡上,也有許多暫時清朝擴展的地圖,但是大多數製作不太精美。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朱元璋將小琉球國列為15個不徵之國之一,他說「隋煬帝妄興師旅,徵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指漠北蒙古).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可見,朱元璋認為這些海上國家無法威脅大陸,因而也不想出兵徵討。
  • 從秦朝三十六郡,到清朝十八省,哪個王朝對中國版圖貢獻最大?
    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滅亡,它對中國的疆域貢獻主要是統一六國。秦國能從一個養馬之國變成統一天下的秦帝國,就足以說明它的偉大,不管後世的儒家們如何的貶低它,如何的說他殘暴與野蠻,它始終都是我們漢族最偉大的王朝之一。
  • 西藏是什麼時候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看了才知道清朝對中國究竟多重要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南部,面積達到了120萬平方公裡,位居中國省區第二。西藏還是印度河、雅魯藏布江、怒江等亞洲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西藏自古以來是羌族和藏族的活動地區,曾經在唐朝時期建立了強大吐蕃王國(618年—842年),在唐朝末期陷入了分裂。那麼,西藏是什麼時候被納入到中國的版圖的呢?
  • 清朝、中國現代版圖的奠基者。十二任帝王名單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有十二任皇帝。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國詐276年。一、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清朝奠基者。六丶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弘曆在位期間清朝國力達到鼎盛,完善對西藏的統治,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但在位期間清朝實行閉關鎖國,從而拉開了與西方國家的差距。七丶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年號嘉慶顒琰在位期間鴉片開始流入中國,西方世界工業革命如火如荼但是清朝出現了中衰再走下坡路。
  • 都說井底之蛙沒有活路,為什麼清朝還要「閉關鎖國」?
    每當說起清朝,這個王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就是繞不開的話題,很多人都覺得,閉關鎖國是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那麼,清朝為什麼要關起門來呢?×××××××××××××××××××××××××××一集不夠看?
  • 讀歷史書的孩子和不讀歷史書孩子的差別,對三觀的形成有什麼不同
    為啥喜歡讀歷史書的孩子更明辨是非,思維更有邏輯,三觀都很正呢?讀歷史書帶給孩子的那些好處你可能想像不到?教育學家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和父母從小讓孩子看歷史書記有關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嘗試閱讀歷史書,對於培養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非常有幫助。舉列子:如果一個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或者不讀歷史課外書籍,那以後就會有大問題。
  • 鴉片戰爭後的清朝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奮鬥史,一直奮鬥到滅亡
    很多人覺得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就一直是任人宰割,其實事情並不是這樣。任何一個政權在面對外來侵略的時候,都不可能不作任何抵抗。在面對先進的東西,也不可能都不無動於衷。所以當時的清朝,也做了很多抵抗,也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我們看一下清朝是怎樣奮鬥的。清朝的奮鬥還是比較晚的,可以說是後知後覺,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才開始向國外學習。
  • 看完我國10個朝代的版圖,原來,大清帝國貢獻最大
    我國曆朝歷代誰對現在中國的版圖貢獻最大?當然,大家都有貢獻,貢獻最大的當然是源遠流長,並奔流不息的中華文化。從這個層面看,漢、唐的貢獻最大,甚至宋都功不可沒。但從版圖上看,卻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比如:宋雖文明,但版圖卻最小;元、清文化雖不怎麼繁榮(相對來說),但版圖卻最大。雖然元朝比清朝版圖還大,但它對我國現在版圖的影響卻不如清,因為它們中間還隔了個明,明的版圖明顯不如清,清雖在近現代屢次喪失國土,但它卻在明的基礎上一舉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版圖。這一點,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
  • 庫頁島,是什麼時候納入到中國版圖,又是如何失去的?
    通過看世界各國畫的中國歷史地圖,我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那就是俄羅斯和日本從不會將庫頁島劃入金元明清的版圖,這無疑暴露其不良居心。俄國史學家甚至宣稱庫頁島是沙俄的固有領土。日本的俄國的觀念甚至還影響到了一些中國人,部分網友宣稱:中國從未實際控制過庫頁島。為了澄清事實,我特意寫下本文。
  • 中國最大一塊領土永久納入版圖,清朝皇帝怎麼得此大業?
    這是我們「論近代中國版圖的形成」最後一篇文章,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向大家講述了古代中國的國家建構,明確了明帝國的實控範圍,並一一敘述了清帝國是怎樣統一臺灣、外拒沙俄、與準噶爾汗國長期拉鋸並平定蒙藏的。
  • 清朝籤訂這麼多不平等條約,為何還說對960萬疆土有巨大貢獻?
    清朝後期雖然敗家,但前期的確是打天下的主。從1636年清朝建立到1912年清朝滅亡,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興衰隕落,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可啟迪的地方。而清朝一共傳皇帝12位,整個國運276年,在清朝有著它的巔峰,也有著它的沒落。
  • 被批評千年至今的帝王:為中國擴充四百萬土地,奠定千年版圖
    「秦皇漢武」這兩位皇帝都是在中國歷史上,以武力建立大一統格局的帝王。自秦始皇始,中國得到了地域上的統一。漢武帝破匈奴、收西域、統閩粵、納朝鮮、服西夷,將中國的疆土擴大將近四百萬平方公裡(武帝在位54年間,使漢初兩百多萬疆土,擴充至六百多萬),使漢朝成為與西方羅馬帝國相媲美的東方最強大的國家。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為什麼中國至今只有二十四史,獨缺清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為什麼清朝已滅亡一百多年,史書還沒修好?眾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國歷史,公認的參考書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屬於正史,其餘出處的歷史記載,往往會被認定為野史,不被主流學者採納。
  • 春秋五霸都是誰,初中和高中教材說的不一樣?三王五霸尚無定論
    明明在讀初中時歷史書上的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和晉文公。但是上了高中後,怎麼這春秋五霸又變成了齊桓公、楚莊王、晉文公、闔閭和勾踐。#春秋五霸#怎麼上了個高中,這歷史人物還能大變活人不成?
  • 中國古代的五大盛世,唐朝佔兩個,清朝盛世時間最長卻最名不副實
    很多王朝都有盛世,我們今天看一下歷史上的五大盛世,唐朝很厲害佔了兩個,清朝可以說是最名不副實的。首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指西漢時期漢文帝、漢景帝兩位皇帝統治時期出現的盛世,這是我國上第一次盛世。漢文帝時分別兩次「除田租稅之半」 ,甚至還全免田租。同時,對周邊敵對國家也不輕易出兵,維持和平,以免耗損國力。這就是輕徭薄賦的政策。
  • 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嘉慶皇帝的悲劇程度要看怎麼說了,要是比起他前面的那幾位皇帝,嘉慶皇帝的處境肯定是最悲劇的皇帝,可要是比起他之後的幾位皇帝,嘉慶皇帝處境是最不錯的,那為什麼還會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嘉慶皇帝是在父親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時,通過父親乾隆皇帝的禪讓登上皇位的,乾隆皇帝之所以要禪讓皇位,只要是為了踐行他當初的諾言,乾隆皇帝在早年間說過,他不會超過祖父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如果在位到了六十年時,身體依然健康的話,就禪位給當時的太子,因此才有之後將皇位禪讓給當時的太子顒琰,也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統治長達六十年的乾隆皇帝,讓他立刻放下手中至高無上的權力,乾隆皇帝自然是不願意的,可是自己的話,已經說出去了就要實現
  • 明朝丟失的土地比清朝還多,為什麼貶低清朝而推崇明朝呢?
    實乃中國最後一個漢王朝,有著漢人的骨氣; 還有的人說,清朝統治時期領土更大,康乾盛世讓國家的GDP翻了幾番,清朝的統治讓今天的邊疆少數民族納入中國的版圖,而後期的列強入侵是因為在明朝就開始的閉關鎖國,支持清朝的都是滿族和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