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沒落的玄學。有機緣的人讀一讀,還是大有好處的

2020-12-12 李秀筆記

易經,沒落的玄學。有機緣的人讀一讀,還是大有好處的。

喜歡傳統文化的人,都在說《易經》為大道之源,是我們文化的根基所在。而從現實生活來看,易學的沒落,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尤其現在人大多把易學歸為玄學、哲學的範疇。

也許《易經》的傳播在香港、臺灣還算不錯,因為經常有朋友留言,給我推薦說某個臺灣人的易經解讀寫得不錯。曾仕強先生曾經說過,在大眾眼裡,《易經》就是本SG的書。也就是說,其實無論在哪裡,《易經》也都不是文化研究、學習的熱門。

我讀《易經》,就經常被身邊的朋友「另眼相看」,當然這個另眼相看,絕對不是高看,而是覺得你這個人有點神叨,沒事兒學什麼玄學。

人們普遍認為《易經》遠離現實,這卻並非事實

《易經》的智慧,實則非常貼近現實生活,普通人卻認為遠離現實。

《易經》講的是天文地理,太陽月亮星星等各種天象、地理氣候,以及人類社會的知識,其實是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和《易經》有關。春夏秋冬,寒暑交替,人與人之間如何真誠交往,怎麼選擇住處住得舒服,怎麼養生、如何養育孩子等等,這些在易經中都有明確的記載,我們的祖先,將幾千年來的生存智慧,都記錄其中。

但是我們今天的大多數人,卻認為《易經》沒什麼用。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物質的時代,人們都非常現實。大家對於看得見摸得到,有用的東西,更容易理解。比如在學校裡,學習物理化學能夠做試驗;學習數學能夠算帳;學習語文能夠識字,與人交流;學習英語,能夠與外國人交流,能夠電腦編程等等。在生活中,衣食住行,工作賺錢,都是很實在,很現實的。

《易經》能預測天氣,但我們現在有精準的天氣預報,星星月亮也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夜晚除非追求浪漫,幾乎沒有人看星星,更甚至,白天看藍天白雲太陽的人都比較少。

前幾天,我發過一篇《易經》中關於月相的文章,很多朋友就留言說,現代月相研究中都有了,這些太落後。事實上,古人對於月相的了解程度,遠超今人。

學習《易經》難度很大,精力花在其他方面更合算,實則沒什麼道理

《易經》的學習,需要專門的易學知識,尤其對於文言文能力、天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等方面要求頗高。現在能夠通讀古文的人,應該都是寶貝,讀古籍,需要坐得住,耐得住寂寞才行。

現代人對於有形的,實物的東西願意付費,對於無形的內容付費,甚至知識付費,都並不感冒。有些人甚至,等到死的時候都不明白,人生到底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東西沒有用。反正,大家都在賺錢,我也賺錢就好;大家買房子,我也買房子.....

而且現在人,都特別講究效率,或者說經濟效益算得門兒清,產出低,大家自然不願意去學。除非,個別特別有興趣的人。

真正領悟《易經》的人少之又少,無用之大用才彌足珍貴

李秀筆記認為,學《易經》能夠讓一個人生活得很好。但是大多數人把這個生活得很好,理解為能夠致富發財,這是很多人的真實想法。對於沒錢的人來說,發財當然是好事,但是對於有錢人來說,發財有時候還真不一定好。

《易經》教給我們的是智慧,這些智慧千金不換,萬金不換。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智慧,就能夠跳出生活來看生活,逍遙自在,不再為外物束縛。

現代人,受物質束縛的厲害,骨子裡缺少的正是精神方面的支撐。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易經》等書籍,恰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李秀筆記認為,古人在心靈境界方面的修行水平,遠超今天。所以,《易經》等古籍彌足珍貴,今日反倒是無用之大用之書,相信仍然有很多人還是受益其中。

《易經》雖沒落,有機緣的人,讀一讀還是大有好處。

相關焦點

  •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
    《易經》有多深奧?南懷瑾:晚上不要讀易經,一不小心天就亮了!世間都說: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周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周易》在中國,本就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14項重大科研成果中,有12項和《周易》脫離不了關係。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一書中,盛讚古代中國是「世界文明的搖籃」,並將《周易》稱為「萬有概念寶庫」。
  • 學習《易經》對人有什麼好處?
    《易經》在古時候用於佔卜、測吉兇、行兵打仗,那我們現代人學習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唐太宗的宰相曾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就連西方國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易經》是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古今中外,眾多偉人名人對《易經》推崇備至。可見《易經》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如果我們去深入學習,一定會有以下收穫。
  • 明明看起來是「八卦」,怎麼越讀越可怕?《易經》的哲學有多深刻
    其實《易經》無論是在道家還是儒家,都是有很高的地位,可以說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包含了三本書——《連山》、《歸藏》、《周易》,我們現在常說的《易經》實際上只是《周易》,其他的兩本書都已經失傳。而《周易》雖然只有寥寥數字不到二十頁,卻包羅萬象,內容精深博大,涵蓋之多讓人感到可怕。
  • 靈性寫作書單,玄學人生價值吸引力成功學,讀一遍你的文章有深度
    多讀靈性方面的書,可以令自己的人生目標更明確,可以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性(大家都知道,搞藝術的人比較容易抑鬱,如果能夠了解抑鬱的本質和由來,就能夠自己隨時調整,治好自己的心病。)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相信很多人都會追問過這問題,這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沒有統一答案,也沒有正確或是相反的答案,但這些靈性書籍中,關於健康、愛情、金錢和宇宙的整體探索,總會有那麼一樣令你大開眼界,重新審視自己的見解,也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
  • 易經告訴我:給自己的生活留有餘地,才能笑看人生,建議讀一讀
    人在這世間一世,真的得好好花點時間去讀讀《周易》,去大徹大悟裡面的大智慧,或許會讓你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不僅如此,書中還通過一些實際的案例來教給大家如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而最讓我驚嘆的是,書中的很多案例,不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過的嗎?俗話說得好:水滿則溢,月盈則虧。
  • 讀《易經》必須先讀《繫辭》,《繫辭》第一章就有三個重點
    我們從2020年10月21日開始,已經在自媒體平臺上,發布了十多篇讀解《易經》的文章。我們發布這些文章的目的,只是為了跟大家分享我們對《易經》的理解,尤其是跟大家分享我們對《易經》的讀解思路。被稱為群經之首的《易經》,本來就非常難讀,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人去研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註解和說法。
  • 常讀《易經》不僅可窺探古人智慧,還有這4點好處!
    這裡面影響較為的大的,《易經》一定排前列。易經地位高,名氣還大,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哲學思想的開始。在2000年前就被稱為了「群經之首」、「群經之始」。其後的文化現象或書籍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周易》的影響,所以從《易經》裡就可以大體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脈絡。
  • 2020年庚子年運勢,讀一讀《易經》蠱卦,就全明白了
    2020年庚子年運勢,讀一讀《易經》蠱卦,就全明白了《易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一部流傳千年的經典,對於這本古籍,孔子和荀子都說過「知易者不佔,善易者不卜」。對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有人說佔卜會帶來不吉祥,甚至引申說,學《易經》不好等等。事實上,作為古代科考必備課本,古代讀書人是沒有不讀《易》的,這種說法,幾乎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鬼」怕《易經》,為何南懷瑾卻告誡世人晚上不要讀《易經》?
    不過,幾千年來,對於《易經》是迷信產物的質疑聲也從未中斷,因為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易經》是神的東西,妖魔鬼怪都懼怕他,在床頭放上一本《易經》,妖魔鬼怪就不敢接近你。這樣的說法十分玄幻,並沒有科學依據,畢竟世上到底有沒有鬼還是另一說。
  • 易經:2020庚子年末怎麼做?讀一讀「無妄卦」,講的很清楚
    易經:2020庚子年末怎麼做?讀一讀「無妄卦」,講的很清楚臨近年末,很多朋友留言,希望從易經的角度,說說這個庚子年末應該如何度過。其實,在易友圈裡,很多人都有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無妄卦。在這裡,李秀筆記也希望有緣的朋友讀一讀無妄卦。無妄卦,上卦為乾,下卦為震。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要弄懂《易經》,現在在我看來易如反掌,只是前期沒人帶入門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時間,開始讀時,不但不知道該記什麼,讀什麼,學什麼。現在理清後,豁然開朗,就像讀小說一樣流暢。看《易經》,就像看地圖。第一卦「乾卦」在講變化,第三十卦「離卦」也在講變化,最後一卦第六十四卦「未濟卦」還在講變化,可謂卦卦在講變化。所以讀易經,牢記一點,緊緊抓住變化二字。《易經》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這麼多的卦,這麼多的變化怎麼辦呢?豈不一頭霧水?從第一卦「乾卦」和第二卦「坤卦」開始,把第一卦和第二卦搞懂了。你心裡就有易經的經度和緯度了。
  • 易經有多深奧?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
    國學大師南懷瑾告誡世人:晚上千萬不要讀易經!為什麼呢?因為一讀就上頭,天很快就亮了真正含義是在說,如果晚上讀《易經》,一夜便捨不得睡覺了。《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易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如果我們能沿著《易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
  • 《易經》到底有多難?算命先生讀不懂,只能靠「裝瞎」故弄玄虛
    像許多前史上的名醫,比方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就說過:不讀易經這本書,不能夠當醫生。古代,許多盲人都是孤苦伶仃的,只能通過算命來餬口古時分的帝王們遍及對佔卜、風水十分感興趣,所以許多人都開端研究《易經》,以求得掌握帝王們的心思。能夠依照帝王們的心思去估測未來,天然能夠討得他們的歡心,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端覺得《易經》十分深奧。
  • 讀《易經》、《道德經》、《論語》要讀原著
    《易經》、《道德經》、《論語(包括大學與中庸)》為一個體系。 道德經,就是老子這本書,是陰易經,從事物的反面解釋易經的。
  • 《易經》智慧:經典三句,值得你一讀再讀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為人生第二階段,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現的有「大人」風範,屬於氣質,二是得到「大人」的賞識,屬於遇到貴人。終日乾乾,為人生第三階段,其意為:遇到貴人或擁有氣質後,每天還要自強不息,發奮努力,這樣做事方可成功。
  • 為什麼你總覺得讀不對《易經》
    這種虛幻的、神化了的《易經》光環,不知讓多少人黯然神傷,自我放棄。這些人都是屬於被神秘的假象誤傷了的人,只能說一聲可惜。也有一部分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覺得既然是如此的神秘玄幻,就偏偏要去一探究竟,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想在《易經》中學習到「聽說是很神奇的未卜先知的本事」,這部分的人以傳統的國學愛好者居多。
  • 郭春雲:你會讀《易經》嗎?
    耳濡目染中,筆者對《易經》既敬畏又嚮往。2009年一場大病,筆者開始反思自己,並由此踏上系統研易之路。2010年山東大學周易研究所的老師告訴筆者:讀《易經》,先從《易傳》讀起,《易傳》讀熟讀懂後再來讀《易經》就好多了。2012年底有幸聆聽了臺灣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的《易經》講座,才知曉「先讀《易傳》,之後再讀《易經》」是最最正確的研易之徑。
  • 【讀易隨筆】毓老論《易經》
    今將《毓老師說》中毓老關於《易經》的語錄摘引數則,以饗讀者。      (一)《大易》、《春秋》不明,不會真明白中國學問,今天何以中國思想沒了?《大易》講成外道,《春秋》連邊都沒沾上。)      (五)《易經》雖讀之不易,未若《春秋》之難;《易》之變有定,春秋之變無常。朱子以《四書》為主經,黌舍以《大易》與《春秋》為主經。
  • 《易經》的智慧:「人有小算盤,天有大算盤」,點醒多少人!
    算盤打得響噹噹的人,撿到的是小便宜,丟掉的是大格局,得不償失啊。人有千算,天則一算《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行善的家庭,必定會有多餘的福氣,留給子孫。心大了,什麼事都小了;心小了,什麼事都大了。幸福,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把小算盤放一放,才能聽見大算盤的響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易經》講道:利者,義之和也。
  • 讀在職MBA有什麼好處?
    首先來說一說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選擇讀在職MBA: 第一,讀在職MBA的人大部分都是職場人士。由於MBA分為全日制MBA和在職MBA兩種。相比於全日制MBA來說,在職MBA多是每周的周末或每月集中兩次授課,這樣就不會過多耽誤在職人士的工作時間。 第二,由於政策關係,在職MBA的含金量已經不差於全日制MB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