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其餘四宮分別為俄羅斯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英國倫敦的白金漢宮和美國華盛頓的白宮。
在故宮中,有許多微小的設置都符合風水學、建築學,處處體現著皇家的權威,讓我們來看幾例。
一、999間半房間的傳說
相傳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向皇帝訴說他夢見玉皇大帝說天宮寶殿有一千間,凡人間宮殿數量萬不可以超過天宮,還要請天上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後來劉伯將紫禁城完成得很好,得到皇帝的嘉獎。原來故宮裡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裡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歷經幾次火災,幾次改建,現有房間也與原圖紙有很大出入,據不準確統計,目前大約仍有8700餘間。歷史上紫禁城的實際建築師是明代的蒯祥,在明朝開國元勳劉基(字伯溫)的授權下建造紫禁城。
二、為什麼沒有鳥落在牆上?
考慮到宮殿牆上的鳥糞,既不美觀,也有味道,明代工匠在建造宮殿的牆時,仔細研究了牆壁的斜坡和寬度,讓鳥無法站在上面,所以後來人們在紫禁城的宮殿牆上不僅不能看到鳥屎,也看不到棲息在它上面的鳥。所以故宮成為名符其實的「鳥不拉屎的地方」。
三、與眾不同的銅獅子
故宮中有很多銅獅子、銅鶴、銅麒麟等陳設,故宮銅獅子威武雄壯,充滿了帝王威儀。但是在乾清門前的兩隻銅獅子是耷拉著耳朵的,這是為什麼呢?還要從當時的北京歷史說起。
故宮以乾清門分為內、外朝兩部分,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內朝則是後宮起居之所。當時清朝皇家禁止臣子進入後宮,更嚴禁後宮幹預朝政,嚴禁女人走到朝前去。這兩座銅獅子的耳朵耷拉著,就是要警示後宮嬪妃和佳麗們,對於前朝的政事,要少聽、少議論。
四、故宮太極殿內的25方玉璽
「玉璽」一詞是由秦始皇提出,也是他所規定只有皇帝所用的玉印才能稱之為「玉璽」。而這個制度也被後世歷代皇帝所沿用。此外也從秦代開始確定了皇帝玉璽的印文名稱,它們分別是: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而在這六方皇帝玉璽之外,還有一方玉璽被單獨放置,它就是秦始皇專門派人製作的「傳國玉璽」。這方玉璽平時根本不會使用,只有在皇帝書寫傳位詔書時才會使用。
根據相關史書資料記載:清朝在乾隆皇帝之前,皇帝所用的玉璽是沒有固定數量的。乾隆皇帝繼位後,他認為如此重要的皇帝玉璽怎麼可以沒有定製,如此雜亂無章呢!於是就下令工匠刻制了二十五方皇帝專用玉璽。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他所下令刻制的25方皇帝玉璽上的印文包含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並還為此獨創了滿文篆書。
古人對數字是十分講究的,乾隆之所以把玉璽的數量定為25,其背後用意就是:在清朝之前的歷代王朝中,只有從周平王開始的東周王朝穩定的傳襲了25世,因此乾隆皇帝也想清朝能夠和東周王朝一樣傳襲25世,所以他就下令製作了25方玉璽,以寄託自己的這一美好願望。
結果,清朝共統治了268年,一共有十二個皇帝。願望和現實不符的25方玉璽至今仍陳列在故宮的太極殿內。
歷經600餘年的故宮是中國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背靠明清兩朝歷史,還有許多故事等待著人們挖掘。藝術家靳春岱(代山)用意象主義手法繪製了一幅《飛天系列之故宮》,記錄中國特色建築的傑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