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不為人知的一些小故事

2020-12-18 12ARTspace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其餘四宮分別為俄羅斯莫斯科的克裡姆林宮、法國巴黎的凡爾賽宮、英國倫敦的白金漢宮和美國華盛頓的白宮。

在故宮中,有許多微小的設置都符合風水學、建築學,處處體現著皇家的權威,讓我們來看幾例。

一、999間半房間的傳說

相傳當初劉伯溫修建北京城皇宮的時候,向皇帝訴說他夢見玉皇大帝說天宮寶殿有一千間,凡人間宮殿數量萬不可以超過天宮,還要請天上三十六金剛、七十二地煞去保護凡間皇城,才能夠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後來劉伯將紫禁城完成得很好,得到皇帝的嘉獎。原來故宮裡的宮殿是九百九十九間半;天神三十六金剛就是宮殿門口擺著的三十六口包金大缸;七十二地煞就是故宮裡的七十二條地溝。

故宮歷經幾次火災,幾次改建,現有房間也與原圖紙有很大出入,據不準確統計,目前大約仍有8700餘間。歷史上紫禁城的實際建築師是明代的蒯祥,在明朝開國元勳劉基(字伯溫)的授權下建造紫禁城。

二、為什麼沒有鳥落在牆上?

考慮到宮殿牆上的鳥糞,既不美觀,也有味道,明代工匠在建造宮殿的牆時,仔細研究了牆壁的斜坡和寬度,讓鳥無法站在上面,所以後來人們在紫禁城的宮殿牆上不僅不能看到鳥屎,也看不到棲息在它上面的鳥。所以故宮成為名符其實的「鳥不拉屎的地方」。

三、與眾不同的銅獅子

故宮中有很多銅獅子、銅鶴、銅麒麟等陳設,故宮銅獅子威武雄壯,充滿了帝王威儀。但是在乾清門前的兩隻銅獅子是耷拉著耳朵的,這是為什麼呢?還要從當時的北京歷史說起。

故宮以乾清門分為內、外朝兩部分,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內朝則是後宮起居之所。當時清朝皇家禁止臣子進入後宮,更嚴禁後宮幹預朝政,嚴禁女人走到朝前去。這兩座銅獅子的耳朵耷拉著,就是要警示後宮嬪妃和佳麗們,對於前朝的政事,要少聽、少議論。

四、故宮太極殿內的25方玉璽

「玉璽」一詞是由秦始皇提出,也是他所規定只有皇帝所用的玉印才能稱之為「玉璽」。而這個制度也被後世歷代皇帝所沿用。此外也從秦代開始確定了皇帝玉璽的印文名稱,它們分別是: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而在這六方皇帝玉璽之外,還有一方玉璽被單獨放置,它就是秦始皇專門派人製作的「傳國玉璽」。這方玉璽平時根本不會使用,只有在皇帝書寫傳位詔書時才會使用。

根據相關史書資料記載:清朝在乾隆皇帝之前,皇帝所用的玉璽是沒有固定數量的。乾隆皇帝繼位後,他認為如此重要的皇帝玉璽怎麼可以沒有定製,如此雜亂無章呢!於是就下令工匠刻制了二十五方皇帝專用玉璽。但和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他所下令刻制的25方皇帝玉璽上的印文包含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並還為此獨創了滿文篆書。

古人對數字是十分講究的,乾隆之所以把玉璽的數量定為25,其背後用意就是:在清朝之前的歷代王朝中,只有從周平王開始的東周王朝穩定的傳襲了25世,因此乾隆皇帝也想清朝能夠和東周王朝一樣傳襲25世,所以他就下令製作了25方玉璽,以寄託自己的這一美好願望。

結果,清朝共統治了268年,一共有十二個皇帝。願望和現實不符的25方玉璽至今仍陳列在故宮的太極殿內。

《飛天系列之故宮》布面油畫

歷經600餘年的故宮是中國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背靠明清兩朝歷史,還有許多故事等待著人們挖掘。藝術家靳春岱(代山)用意象主義手法繪製了一幅《飛天系列之故宮》,記錄中國特色建築的傑出代表。

相關焦點

  • 老北京故宮三大殿不為人知的皇宮故事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於明成祖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其中重要建築為太和、中和、保和外朝三大殿。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超過九千間。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5000字完整敘述,為你講述故宮600年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點擊視頻查看具體內容↓↓↓    》立體書×1 《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讀本×1 《我把故宮講給你聽》故宮建築手冊×1 宮牆紅 集福袋×1 御賜小禮包×1  -團購需知-  關於退換貨:若有質量問題,無條件退換貨;非質量問題,內外包裝完好,未拆塑封袋,不影響二次銷售,支持退貨。
  • 故宮文物南遷,背後竟有如此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最近看了一個片子叫《上新了故宮》,其中由鄧倫,韓丹彤,陳建斌,周一圍參加的一期,以尋找故宮文物南遷最重的古物為線索,講述了文物南遷的一段驚心動魄的歷程。看後讓人不由得對故宮人心生敬意。其中故事詳情,簡述如下。
  • 馬未都:你知道故宮上的「正大光明」是誰寫的嗎?其實這有個故事
    馬未都:你知道故宮上的「正大光明」是誰寫的嗎?其實這有個故事前言:在我們生活之中任何一句話,一個詞語都有著不同蘊涵,字體被古代人們所發明,一些名言俗語也是如此。看似這個詞語很是普通,實際在背後還隱藏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在故宮乾隆清宮正殿懸掛著「正大光明」匾額,清朝時期就懸掛在上面。這塊匾額是由順治帝御筆親書。這四個大字是由順治帝書寫,後期原跡被藏在故宮御書處,隨後康熙帝就模仿了原跡,將其復刻在石頭或木頭上,通過這種方式才將順治帝原跡保存好。
  •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看門人講的故宮故事
    從故宮院長任上卸任的單霽翔多了一些輕鬆,演講中他打開長達430頁的ppt,圖文並貌地用一貫的幽默風格娓娓講述他在故宮多年間怎樣一點點著手改變這座龐大的皇家苑囿,小到清理琉璃瓦上的雜草,大到修建新的文物庫房,他頻繁提及的「把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六百年」如今的確已順利地步入新的六百年的徵程,而回望故宮過去十多年間一點點改變的歷程還是很讓人動容。
  • 鄧倫:我是幸運的「故宮人」
    三年前,鄧倫初入故宮,最好奇的就是乾隆,「很想知道當時這裡面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2008年,倦勤齋結束了長達數年的修復,考慮到對文物的保護,這裡一直是未開放區域。在壽康宮後殿的東暖閣,他發現了一條狹長的「密道」,其中還有一個隱蔽的小房間,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林姝告訴鄧倫,這是乾隆為母親貼心設計的「小秘密」。「那時候,沒有現在所謂的洗手間,但乾隆專門在崇慶皇太后的寢宮後面建了一個,用遊廊連接起來,把所有的頂都給封上了,下雨颳風都不怕。」這個小細節讓鄧倫印象深刻,「能感覺到,乾隆雖然是皇帝,但對崇慶皇太后也有這種細節上的關心。」
  • 聽故事 畫盤子——「故宮小夥伴」帶小朋友玩轉大故宮
    聽故事 畫盤子——「故宮小夥伴」帶小朋友玩轉大故宮 2017-03故宮兒童體驗館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5日電 (記者 尹力)3月25日,由北京故宮文化服務中心策劃舉辦的故宮小夥伴主題活動在「宮裡」展開。50餘位小朋友在故宮兒童體驗館老師們的帶領下,了解關於陶瓷的小知識,手繪心中的最美盤子,對古老的故宮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探秘之旅。
  • 這16本書,帶你走進一座「紙上的故宮」
    《故宮物語(譯文紀實)》作者: [日] 野島剛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4個故宮,36件珍寶,90個故事。借這些與故宮命運深深勾連的人物之口,揭露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故宮的古物之美》作者: 祝勇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誠摯推薦!國家寶藏的前世今生,故宮藝術的典藏讀本。
  • 一本書 | 《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我曾擁有一段時光在那段時光裡我能用我貧瘠的詞語描繪出每一分每一秒我能用我枯竭的心靈記住所有的細節但這段時光很短暫就像一個故事剛剛有了開篇就戛然而止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三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獨家講述他們與故宮的故事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本報獨家專訪了三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請他們講述自己與這座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的故事。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聽到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更清晰地感受到了故宮精神的傳承。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故宮人的不懈努力下,古老的紫禁城日益散發出青春的活力,600年的紫禁城逐漸走入當下百姓的生活,壯美的紫禁城正昂首邁向輝煌的未來。
  • 故宮直播為何再次圈粉無數?
    上述負責人透露,有些遊客早上來中午走,有些下午來傍晚走,總會錯過故宮一天中的些許景致。「我們想既然做直播,不如乾脆就呈現一些大家平時不太有機會感受到的東西。其中,第三場直播我們最初想選的是早6點至8點,但考慮到直播效果,才改到早8點到10點,觀眾仍可以看到平時難得一見的故宮清晨。」
  • 《故宮如夢》發首款概念海報 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6月17日,騰訊影業2019年度發布會上,影視劇《故宮如夢》正式亮相,並發布首款概念海報。  《故宮如夢》以明朝永樂年間北京皇宮的營建為背景,講述了以天才匠人蒯祥為代表的工匠們齊聚北京,在克服備料艱難、工藝限制等重重困難中,激情洋溢投身肇建紫禁城的風雲傳奇故事。
  • 故宮裡面這些讓人費解的地方,你有發現嗎?其實裡面都有一個小故事
    在明清時期,故宮一直是皇帝及其皇后妃子們住的地方,也是中國古代房屋建築中最豪華奢侈的。不過自新中國成立以後,故宮就不再是皇帝的專屬住宅了,也不是那種封閉式管理,不許平民老百姓進入其中。相信有不少人都去過故宮旅遊過,但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遊者發現在這裡面有一些讓人覺得格格不入無法理解的景象呢?
  • 專家維修故宮特大發現:重現太和殿驚天秘密,專家:朱棣太殘忍
    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前來觀看,來和小編一起走近那些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提起我國的故宮,作為古代權利最高的所在地,故宮內發生了很多的傳奇事件。眾所周知,朱棣成功篡位後,他最終定都北京,並且將紫禁城進行進一步擴建。
  • 基層民警蘇唐詩,拍出了故宮的別有洞天,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故宮
    作為一位基層民警,蘇唐詩在日常生活當中,卻用自己的鏡頭,記錄下了故宮的別有洞天,也讓大家看到了不一樣的故宮。因為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故宮獨特的味道吸引著每一位攝影師,而大家也對它有著不同的理解。作為一位忠實的記錄者,蘇唐詩更善於挖掘隱藏在照片背後的故事,因而也讓人感到非常耐人尋味。
  • 關於博物館的最全書單:吃透每一件文物的歷史故事(上)
    由於一些專業知識的缺乏,我們穿行於博物館之中,只能是走馬觀花,隨意看看,匆忙間錯過了很多有趣的體驗。下面的這些書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博物館的一些事情,為我們的博物館之旅增添一點新知與樂趣,一起來看看。1.《故宮史話》 單士元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本書是一位在故宮耕耘了74年的老人留下的*後一部作品。
  • 小蘇打粉不為人知的功效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經驗,小蘇打粉不為人知的功效。希望在生活中可以幫的到大家。小蘇打粉不為人知的功效:洗澡的時候加點小蘇打粉可以很好的幫助身體起到防止皮膚鬆弛的功效小蘇打粉不為人知的功效:洗澡的時候加點小蘇打粉可以很好的幫助身體起到防過敏的功效
  • 故宮裡8處不為人知的小細節,每處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真漲見識
    2、九龍壁上的一塊木頭九龍壁位於皇極殿正前方,所有去故宮的人都能看得到,他的整體是由玻璃燒制而成的,渾然大氣,恍若天成,那麼這一塊木質結構是哪來的呢?原來是當年的工匠們搞的鬼,那時候由於玻璃的燒制難度很高,所以在快要交工的時候才發現有一塊給弄錯了,這時候只能趕緊弄一個木頭做的以假亂真,當時還真的保住了這些工匠一命呢。
  • 故宮開了一家咖啡館 售賣一些故宮文創周邊產品!
    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西排房的位置,開了一家北京故宮角樓咖啡廳,據悉,這家咖啡館12月1日起正式營業,遊客無須「進宮」,就能享用皇家咖啡,感受故宮文化。   空間布局上,店內設置了19張桌子,其中室外貼著城牆根擺著8張桌子,室內有11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