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擬定教師管教權 必要時可罰學生

2021-01-08 新京報

草案公布後,有家長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表示,教師對學生「是不敢教」,她對草案持支持態度。廣視新聞截圖

質疑聲音認為會為教師體罰學生開口子;廣東省司法廳表示尚在徵求意見階段,之後會再次論證

「熊孩子」在校鬧事、不學習,該如何管教?近日,廣東省司法廳官網公布《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首次對中小學教師的管教權進行了明確——學校和教師可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

因並未對「教育懲罰措施」的程度、範圍和方式進行明確規定,草案也招致質疑。有聲音指出,「教師自由裁量權過大,無疑會為體罰開了一個口子。」

4月18日,廣東省司法廳方面告訴新京報記者,草案後期還會不斷修改,目前尚未最終審核、通過。此外,意見匯總後,也會請專家進行合法性、合理性論證。

有專家認為,若教師因此前家長維權導致不敢管教學生,而去放縱、縱容,這才是對孩子最大傷害。

也有專家表示,現代教育不能以批評和懲罰為主要手段,「現代教育應該提倡啟發式、開放式、學生參與式的新型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定的靈活性,這才是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教育」。

教師不得體罰學生 但可「教育懲罰」

該草案共六章74條,涉及學校周邊安全、學校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學校突發事件與人身傷害事故處理等多方面。港澳臺子弟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成人高校、開放大學、託兒所、校外培訓機構、校外託管機構也被納入安全管理範圍。

教師管理學生過程中該如何把握好度?草案明確,學校教師以及其他職工應當遵守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不得侮辱、毆打、體罰學生。

第三章第五節「學校教育懲戒與違紀處理」提出,「學校和教師依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中小學教師對學生上課期間不專心聽課、不能完成作業或者作業不符合要求、不遵守上課紀律等行為,可以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

學生違紀違法應該怎麼處理?草案明確:學生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制度的行為,學校應當給予紀律處分。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根據學生違紀的情節、後果和影響,可以給予直至開除學籍的處分。

草案指出,對有不良行為的違紀中小學生,由監護人陪同在學校寫檢討書,並由監護人籤字。有不良行為且屢教不改的學生或者違法但免予處罰的學生,由其監護人陪同在學校進行專門法治教育。

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採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依法送往專門學校進行法治教育。對於情節嚴重的欺凌學生,公安機關應予訓誡。

「懲罰措施」範圍與方式被指模糊

因條例中並未對「教育懲罰措施」的程度、範圍和方式進行明確規定,有網友質疑該條例內容模糊,沒有細化。

「籠籠統統,該明確的沒明確,如何做才是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老師的自由裁量權過大無疑會為體罰開了一個口子,應細化何時何種措施,而且應該具有可操作性。」一名廣州高校的學生表示。

對於處罰後的學生是否會出現應激、不理智行為,以及是否需要老師負責等內容,也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擔憂,希望條例進行明確。

條例引發質疑的同時,也有網友對這一規定表示「贊同」和「支持」。「這條規定挺好的,能不能張弛有度,就看老師和學校了」,另一網友發帖公開表示,條例是對學校、老師、家長,乃至學生負責,在校不嚴加管教,不利於學生成長,「往後到了社會,懲罰、批評會更多」。

■ 回應

廣東省司法廳:意見匯總後會請專家論證

4月18日,廣東省教育廳辦公室一女工作人員稱,該條例現在在司法廳徵求意見,有什麼問題可向司法廳反映。

廣東省司法廳立法一處一男性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現在是司法廳審核階段徵求意見,「後期還有不斷修改、報送的過程,目前還沒有最終審核、通過。」

針對中小學教師必要時或可採取教育懲罰措施相關問題,該名工作人員回應稱,「按照立法流程,目前屬於對外公開徵求意見的階段,如果有什麼意見,也歡迎大家提」。此外,意見匯總後,也會請專家進行合法性、合理性論證。

記者從廣東省司法廳獲得的一份《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送審稿)》起草說明顯示,草案研究起草始於2006年,草案編制過程中,省教育廳先後分別組織召開了地市教育局、高校、中小學代表的座談會,法律專家、教育專家的專家論證會,有關政府部門、學校代表的徵求意見座談會。

此外,起草部門還到遼寧省、貴州省以及省內部分地市、學校進行了專題調研。發文徵求了各地級以上市教育局和高校的意見。

2019年2月,廣東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將《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確定為2019年正式立法項目,擬於9月份審議。

■ 觀點

正方

教師不管不問對孩子才是傷害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學研究所副教授朱巍表示,「近十年來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的維權意識很強,但維權的聲音太高了,這也帶來一種寒蟬效應,老師們都不敢批評孩子了,更不要說懲戒。」

他認為,現在孩子的挫折教育是缺失的,這影響了中國教育的發展。孩子應當管教,適度適量的批評教育包括訓斥、懲戒,對孩子的未來發展是有益的。

「廣東省教育廳這個草案是針對這種情況出臺的,孩子要管,而且要依法管,一個是《未成年人保護法》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另一個則是要把訓誡權交給學校和老師。」朱巍說,不應因出現幾起家長投訴的案件,學校就怕擔責任不敢管孩子,放縱和溺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這幾年我們都有些矯枉過正了,難道批評教育一定會影響孩子的自由成長嗎?這幾年對孩子的教育一直在反思,廣東省的這個反思就做得很好,應該推廣。」

針對網絡上對條例「給體罰開口子」的質疑,朱巍表示,這個草案是結合《未成年人保護法》《教師法》《教育法》《九年義務教育法》等法律作出的。在整個法律體系下,懲戒的尺度和底線已經很清楚。他認為,「什麼時候管,怎麼管,在法律允許的範圍下,應當把教育交給專業人士,家長不要隨便批評老師的教育。」

針對懲戒後學生可能出現的過激行為是否屬於教師責任的問題,他補充道,《青年責任法》中也明確規定了學校的安全保障義務,安全保障義務不是絕對責任,「學校只要能證明自己盡到安全保障責任,就不需要負擔法律責任。」

朱巍強調,「教育不能因噎廢食,為了小部分案例就一葉障目。這種教育思維、管理思維和立法思維都是不提倡的。」他指出,現在學校裡的校園暴力乃至社會上的一些惡性、極端事件很多都出自青少年,究其原因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很多孩子缺乏引導和管教,他們變成了『小惡魔』,這些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也是很大的問題。」

反方

現代教育不能以懲罰為手段

「怎麼懲戒是教育的一門藝術,沒有標準答案。」昨日下午,就草案中對「學校教育懲戒與違紀處理」的規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懲戒權是教師這一職業本應具備的權力,如果沒有這個權力,教師就無法履行其責任。

他指出,如何管教和懲戒學生,社會和家庭應當給教師一定的空間,懲戒是教育的藝術,何時何地及如何懲戒,不同的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學生當採取不同的措施。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去懲戒,「這不是盲目的一錘子買賣的事情。」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現代教育不能以批評和懲罰為主要手段,不應當以條例形式給老師隨意批評和懲處的權力,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能力發展都有限制。「現在已經不是傳統教育的時代了,現代教育應該提倡啟發式、開放式、學生參與式的新型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定的靈活性,這才是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教育。」

竹立家指出,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育風格和特色,應當尊重各校的傳統和辦法,學校的自由處置權也很大了,沒必要在條例中再去強調「懲戒」的理念。

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實習生 劉梓桐

相關焦點

  • 廣東教師可對學生「罰站罰跑」,真的假的?廣東人大常委:在初審
    9月24號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條例》明確提出對於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條例》草案只是剛剛提交初審,對於備受爭議性的教師教育懲罰權,就在網上引發熱議。
  • 早安柳州| 允許教師讓學生「罰站罰跑」 ?網友:罰多罰少如何界定是...
    | 頭條熱點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罰站罰跑權利,你贊成嗎? 今年4月,廣東省公布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提出,學校和教師可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並可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但教師具體該如何行使懲戒權並沒有作出具體規定。
  • 「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教師懲戒權就該具體
    據廣東媒體報導,在9月24日提交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初審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中,擬允許老師實行「罰站罰跑」,並明確與體罰或變相體罰作出區分。這也意味著,廣東擬在全國率先嘗試用立法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
  • 老師能不能對學生「罰站罰跑」?這個省的規定引發熱議,你怎麼看……
    有老師為了對學生學業負責而出手管束,反而會面臨各方壓力,以致賠禮道歉甚至不得不淚別講臺。獎與罰都是教育方式的應有之義,學生成長過程中,鼓勵表揚不能少,批評懲戒也不能缺。教師管不了就避而不管,受害的其實是學生,把「戒尺」還給老師很有必要。
  • 學生被老師罰做200個深蹲致橫紋肌溶解 教育懲戒權邊界在哪
    這一事件引發網友對於教師懲戒權的熱議。涉事學校南豐一中的校長表示,該老師體罰學生肯定不對,但當時的出發點是抓學生單詞過關,有一種懲罰的意味,但該教師認為這並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不少人可能與校長的想法類似,將該事件與近些年討論比較火熱的「賦予教師懲戒權」聯繫起來。
  • 打罵教育效果不大,正面管教更可行
    ■廖木興/圖教育部明確教師懲戒權,廣東有老師認為古語有云 「嚴師出高徒」,但隨著時代變化,學生和家長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教師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一度受到重罰,如今年8月,山東日照某班主任因用課本抽打了兩名逃課的學生,被停職一個月且被納入信用「黑名單」。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懲戒權: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
    給教師罰站罰跑的權力青的蜂罰站罰跑,是對教育懲戒權的具體細化。如果這都被認為是「體罰」,那到底什麼是教育懲戒權?難道只是個中聽不中用的詞彙?筆者認為,罰站罰跑無論是從字面意思理解,還是從日常經驗來看,都無疑是針對學生的身體作出的懲罰。如果罰站罰跑還不屬於體罰,那什麼才是體罰?體罰就是體罰,沒必要「標新立異」。
  • 9月10日起,教師有權責令學生休學
    9月10日將發布《中小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辦法》,老師有權對學生批評、罰跑步、寫檢討,學校有權責令休學。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1.教師教育學生有規定限制家長教育孩子有千萬種方法,只要家長教育孩子在常理之中就沒有什麼讓人非議的。可是老師都不同,根據相關的規定,我們的學校和老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不得開除」。
  • 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2019-09-27 08:49圖文來源:北京青年報 教師如何管教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放在以前,罰站、罰跑是很容易被質疑是體罰或者變相體罰的,有的教師就因此被追究違反師德規範的責任。那麼,現在立法允許教師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那怎麼界定其與體罰和變相體罰的界限呢?
  • 教師實施懲戒權,如何拿捏尺度?
    在中國古代漫長的教育演進歷程中,教師使用懲戒手段對學生嚴厲管教一直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幾乎不會受到質疑。在中國傳統啟蒙經典教材《三字經》裡就有「教不嚴,師之惰」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嚴格要求學生,這樣的教師就是懶惰的。時至今日,人們對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還有「執教鞭」的說法。教鞭就是古代教師用於體罰和鞭策學生、類似於戒尺的工具。
  • 北青報:對學生罰站罰跑算不算體罰
    教師如何管教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9月24日,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明確,對學生一些違規行為,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罰站罰跑」。雖然草案剛剛提交初審,但備受關注的教師懲戒權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
  • 廣東擬立法賦予老師懲戒權:罰站罰跑不屬於體罰,你怎麼看?
    不過很多家長還是有一個疑問:"學校老師,到底有沒有權力對'不聽話'的學生進行處罰?"如果有,這個處罰權力應該被限制在什麼範圍內?廣東地區近期擬定的一項新法律就回應了這個問題,跟著卓小越一起看看吧~9月24日,提交初審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擬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可以對學生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但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 懲戒權已經明確了,那罰站罰抄是懲戒還是體罰?答案其實不唯一!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教學質量的意見》,這份文件中有很多看點,特別是一直爭論不休的,教師是否應該有懲戒權的問題,一錘定音:教師擁有教育懲戒權。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定性和明確的方向。
  • 教育部:教師不敢管學生,應有懲戒權。看韓國學生如何受懲戒
    教師應有懲戒權2019年,教育部出臺文件,依法保證教師享有「懲戒權」。《人民日報》轉發了《中國婦女報》的文章,稱要把懲戒權還給老師。我們是老師和家長。要儘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儘快開始實施。否則,教育真的不是教育。教育擔負著育人的任務和責任。
  • 官方通報教練罰學生用便池水洗臉 警告處分調離崗位
    這一事件引發網友對於教師懲戒權的熱議。     涉事學校南豐一中的校長表示,該老師體罰學生肯定不對,但當時的出發點是抓學生單詞過關,有一種懲罰的意味,但該教師認為這並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不少人可能與校長的想法類似,將該事件與近些年討論比較火熱的「賦予教師懲戒權」聯繫起來。
  • 廣東擬率先用立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如何解讀?
    日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在官網發布《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修改稿徵求意見稿)》,將此前審議稿引發爭議的老師可對學生「罰站罰跑」的條款刪除,並將具體的懲戒規定下放給學校主管部門,在全國率先用立法賦予老師教育懲戒權。有專家建議,給予教師自主裁量權,讓學生參與規則制定。今年以來,教師懲戒權被廣泛討論。
  • 2020廣東公務員面試熱點:教師的教育懲戒權—國培
    但由此卻導致很多教師不敢管、不願管,這樣將會使得部分「熊孩子」走上錯誤道路,進入社會後也會敗壞社會風氣。因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教師懲戒權,並要求制定實施細則。這樣不僅使得教師懲戒學生有章可循,也保障校園秩序的正常運行。
  • 學生犯錯該不該罰?中小學教師即將擁有教育懲戒權,關於杭州,他們...
    教師承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天然使命。11月22日,教育部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規則》中寫明:「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並對哪些手段可以用於懲戒做出了明確規定。一起來看看其具體內容。
  • 授權教師罰站罰跑,會有什麼風險
    《草案》明確:中小學校學生在上課時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喧鬧、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尚未達到給予紀律處分情節的,任課教師應當給予批評,並可以採取責令站立、慢跑等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措施。(9月25日《廣州日報》)教師對學生罰站罰跑到底算不算體罰?過去,輿論對這個問題有過激烈爭論。
  • 再過幾天,廣東教師就被賦予了懲戒權
    (8月26日 中國新聞網)說起該條例,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它賦予了教師懲戒權。據廣東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偉忠介紹,為有效糾正學生不良行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廣東通過立法回應社會各界呼籲,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強化對有不良行為未成年學生的教育糾正,加強對學生違法行為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