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漢字隱藏性別暴力與文化偏見 老外看不懂

2020-12-16 環球網

向承美系列作品「女媧復甦」中的一張照片,它描繪了中國女性的從屬地位,儘管中國神話中創造人類的女神女媧曾經備受尊敬。該照片原定在藝術展《姦:性別暴力傷害的文化符號》中展出,但該藝術展已被取消。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4日報導,原題:藏在漢字裡的性別暴力與文化偏見如果英文中表示「強姦」(rape)、「褻瀆」(defilement)、「通姦」(adultery)等意思的詞是三個「女」字(womanwomanwoman),那會怎樣呢?漢字「姦」的英文翻譯大致就是這些,這個字由三個女組成。

1949年以後,作為幫助提高識字率的一種輔助手段,「姦」被簡化成「奸」了,但三個女的寫法仍是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海外中國社區的標準,大陸人也大都認識這個寫法。

報導稱,出於對這個字的性別關聯的不安,一個藝術展的策展人把該字作為展覽的主題,這個藝術展原定於11月25日的聯合國國際消除對婦女和女童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在北京開幕。

題為《姦:性別暴力傷害的文化符號》的藝術展原定要持續到12月10日的國際人權日(Human Rights Day),是為期16天的抵制性別暴力全球行動的一部分,該行動在網上使用#orangetheworld井號標籤。然而藝術展被取消了。

報導稱,但策展人、女權主義者與評論員說,仍有迫切必要讓更多的中國人認識到語言中存在的性別偏見。

佟玉潔是被取消的藝術展的學術召集人,她在為展覽準備的文章中寫道,「為什麼由一個女人變成三個女人的字是具有如此政治和道德想像的符號,是中國傳統社會和政治理論仇恨的對象?」

佟玉潔提供了一些中國古代歷史與政治典籍中的例子作為證據:

在出自公元前四世紀的《左傳》中,「姦」的意思是「邪惡」:「棄德崇姦,禍之大者也。」

在同期的《國語》中,「姦」的意思是叛徒: 「亂在內為宄,在外為姦。」

報導稱,漢語言學專家、首都師範大學CET對外漢語學習項目的負責人莫大偉(David Moser)說,所有的語言中都寫進了性別,但由於中文的視覺特性,它在中文中特別引人注目。

「在日常語言中,有多少中國人能意識到,在每個成語的男女性別指涉上,男性總是排在前面的?」他在一封電郵中說。

「比如『一對夫婦』是丈夫和妻子,『父母』是媽媽和爸爸,人們從來不會說『母父』。甚至像『男女老少』這種意識是所有人的短語,也下意識地強化了所謂的『自然』的等級結構——男在女之前,老在少之前,」 莫大偉說。

報導稱,中文很重視傳統,這門可以極具美感與微妙的語言,也夾帶著經久不衰的歧視。

「如果把它們順序反轉,人們不覺得這僅僅是為了平等的緣故進行的倒裝,」莫大偉說。「大多數中國人都會直接將其視為 『錯誤』。」

相關焦點

  • 老外的漢字紋身、國人的英文T恤,世界兩大文化鴻溝
    原創 旋幻 藝術頭條ArtExpress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既古老又神秘,還可以自由搭配。這讓歪果仁在紋身的時候,把目光瞄準到中國漢字這塊「沃土」上來。但不懂漢字的紋身師把這倆字刺得太近了,就成了一個貶義詞。饒舌天后麻辣雞Nicki Minaj手臂上紋的「上帝與你常在」非常搶眼,搶眼的是字體,紋得歪歪扭扭的不說,甚至有些筆畫都描不到位,雞姐你能不能好好找個靠譜的紋身師啊?!!
  • 美媒:美國男孩欲用喜劇「翻譯」中國文化
    美媒:美國男孩欲用喜劇「翻譯」中國文化 2014-08-18 14:17:46美國《僑報》近日發表文章稱,有一個剛滿23歲的美國男孩艾傑西,他的夢想不是做語言翻譯,而是希望成為中國文化的翻譯。  文章摘編如下:  「我每天起床就覺得,今天幹的事,如果我不幹,沒有人會幹。」說此豪言壯語的人是一個剛滿23歲的美國男孩艾傑西。他說,他的夢想不是語言翻譯,而是中國文化翻譯。
  • 老外眼中的漢字是怎麼樣的?
    題主從事外貿行業,就經常和老外打交道。有一次,一個老美客戶來中國,我們談完工作就聊些題外話,說到了中國文化,他表示很感興趣!尤其是漢字!他覺得漢字都是四四方方的,在他看來長得都很相似。一時興起,拿起筆就要學著寫~漢字的筆畫那麼多,從哪兒起筆好呢?這老外寫漢字是從下往上寫的~他的理由是,寫漢字就像蓋房子,得打好地基才能往上蓋。
  • 美院院長發明「英文書法」,國人看不懂,老外不認識
    文革結束之後徐冰又開始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他重新學習並且在當年考上了中國美院。中國美院幾年的學習時間裡,讓他充分了解到了漢字之美,畢業之後他也申請留在學校任教。在校期間,除了完成必要的課業任務之外,他利用閒餘時間完成了100多幅木刻版畫,並將其命名為碎玉集。
  • 性別會造成對性別偏見研究的偏見
    有意思的是,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們對科學界進行了「有關性別偏見的研究」的評價研究,發現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不僅存在對於女性的偏見,而且這一領域不同性別的人對於性別偏見研究成果的評價也存在偏見。由此提醒我們,僅僅揭露性別偏見並不足以消除偏見的存在。
  • 中國仙俠小說在國外大火!但卻很難翻譯,老外:這個詞我至今不懂
    中國仙俠小說在國外大火!但卻很難翻譯,老外:這個詞我至今不懂近幾年來,我國網絡仙俠玄幻題材的小說受到了國外讀者的極力熱捧,他們對中國獨有的仙俠文化特別的感興趣,甚至有些讀者已達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但我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詞或是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句中就代表著不同的意思,為了將小說塑造出的意境完完全全呈現給外國讀者們,從事翻譯的工作的老外也都是中文水平很高的,但儘管如此,小說中還是會有一些詞彙將翻譯的老外們難得團團轉。
  •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 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 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 全世界除了中國,其實還有很多國家至今都保留漢字。這當中就包括日本,但是很多人去日本旅遊,發現街上的漢字他們基本上都看不懂,這是什麼原因呢?
  • 知道老外是怎麼學「漢字」的嗎?看完有點難以「消化」……
    如今全球都在普及中國漢字,比如以李寧為首的「中國李寧」四個大繁體字,吸睛又亮眼,輕鬆掀起「哈漢」潮,(中國有哈韓哈日的,國外也有哈漢的)。在外國人眼中,中國的方塊字神秘又逼格,是文字,是書法,是藝術,更是哲學。
  • 日本街頭到處都是漢字,為何中國人基本上都看不懂?看了你就知道
    比如除了我們國家之外,還有很多的國家的文字,都有很多的漢字。在這方面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日本了!因為基本上都是看不懂的狀態!這究竟是為何呢?其實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日本文字的起源了。過去的時候他們是很落後的,當然就沒有自己的文字了。
  • 如何教老外學習中國漢字?
    對於每一個進行漢語學習的老外來說,他們的基本要求就是可以習得漢語的聽說讀寫技能,從而進行基本無障礙的交流,以助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變得更好。而在這一聽說讀寫四大技能上,對很多老外來說比較困難的就是關於漢字的學習上了,那麼具體該如何教老外學習中國漢字?
  • 語言學例句中竟藏著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
    一些語言學家已經注意到了:語言學領域文獻所用例句裡的性別偏見和性別刻板印象的問題。在本篇推文中,wug來向大家介紹一些相關研究,看一看語言學家筆下的例句存在什麼問題,這些年來問題有沒有解決,以及如何解決。研究結果非常「有趣」!
  • 老外:日本人怎麼看中國?評論:我喜歡漢字,但能否別提南京!
    其實大家咱們沒必要去討論國與國之間的問題,只說說日本百姓和中國百姓的看法,就小編個人而言,對日本老百姓是沒有太多牴觸情緒的,而從老外口中得知了一部分日本老百姓的看法之後,相信大家也會有這種感覺,他們不會也就是個普通人,只不過被篡改的歷史所蒙蔽了。
  • 有趣的中國漢字
    這老外暈了,一頭霧水。中文的「意思」太深奧了,於是這個老外交白卷回國了....看完之後,我不覺笑了起來,覺得中國的漢字真是太有趣了,這裡的意思好有意思,中國人一聽就懂的意思老外意思來意思去,看著意思就是不知道是啥意思?
  • 紋身、時裝頻現漢字 中國文字這麼潮 老外卻不求其解
    漢字博大精深,我們從小就學習書寫,導致看到漢字並無太大感覺。但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方方正正、筆畫繁多的中國字充滿了東方的神秘美,很有時尚感。最近,漢字做為潮流元素,頻頻出現在各大時裝周上,我國娛樂圈的「機場秀」上,各路明星也都把漢字穿在了身上。小仙女楊紫穿了一件純白的T恤,上面寫了一句:仙女兒本人。
  • 傲慢與偏見:漢字繁簡之爭
    說起簡體字,港臺同胞常常不屑一顧,嗤之以鼻,認為是中共的發明創造,沒有文化,繁體字才是正統,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但事實上,這個段子和這樣的認識,充滿了傲慢與偏見。在他看了臺灣小朋友的書寫後,一下子同情起臺灣小朋友了,原來臺灣小朋友寫的是繁體字「憂鬱臺灣的烏龜」!
  • 因為中國變強,日本人也開始沿用漢字,只是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日本人也開始沿用漢字,只是為什麼我們看不懂?但是到了這個日本之後,就會在他們國家,看到滿大街的漢字,但是,最後卻懵了。因為這些漢字,看起來與我們國家的一樣,可是最後連到一起念整話,就不會念了。不僅小編這樣,其他的小夥伴也出現了這種懵懵的狀態。日本的漢字基礎,是借鑑了中國漢字的形態才改造成果的。
  • 中國女孩用漫畫展現「老外對中國的偏見」!還登上了央視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的中國人總認為:日本人只喜歡吃生食,美國人的褲腰三尺九,俄國人徒手能拆樓,英國基佬遍地走。而一個叫曹思予的北京女孩,在法國國立路橋學校留學時發現:大多數沒來過中國的老外們,對我們同樣有著不少奇怪的認知。
  • DG事件後有老外覺得:西式幽默中國人並不懂,真的是這樣嗎?
    從視頻中模特吃飯拿筷的動作和旁白的語氣裡我們明顯能感覺到DG對中國文化傲慢無禮的態度。在視頻上方還用漢字簡介道「今天我們將率先向大家展示,如何用這種小棍子形狀的餐具,來吃義大利偉大的傳統瑪格麗特披薩」。於是就有一些老外覺得:這段「起筷吃飯」的視頻是用運西式的幽默表達出來的,中國人覺得受到偏見是因為他們不懂西式幽默。
  • 看看老外身上的雷人漢字文身(全文)
    伴著中國風的流行,不少外國人開始青睞中國的文字及圖案。將神秘的中國元素文在身上,對他們來說,也許是很cool的一種表現,不過,在文化差異的背景下,這些文身中,有的經典,有的卻很搞笑。網友們將這些一一羅列出來,不禁感嘆:「老外有時也蠻可愛!」這些文身比較雷人 不少外國人都很鍾情於漢字的文身。
  • 越南人寫的春聯,有點像漢字又不是漢字,為什麼我們看不懂?
    越南和中國一樣,全國人過農曆春節,習俗也差不多,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越南人寫的春聯,有點像漢字,但是仔細一看又不是。那麼,我們為什麼看不懂越南的春聯呢?如越南許多寺廟裡有漢字碑文、楹聯,不少人家裡也掛著漢字書寫的中堂、對聯等。所以,過年的時候,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越南人寫春聯和中國類似,都是把美好的祝福語言寫在春聯中,然後貼在房門兩側,祈求未來一年,風調雨順,生活美滿。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畫像,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