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德天地,點擊上方關注,每天為你分享健康內容,私信我回複數字01,為你解答更多病症問題。
每個孩子,都有「熊」的時候。
但是熊孩子什麼時候最「熊」呢?
除了讓他做作業,剩下就是吃飯了。
熊孩子一坐上桌,就開始各種嚷嚷——
肚子不餓!菜不好吃!我能不能少吃一點?不要給我盛那麼多飯!不想吃雞腿!不想吃肉!不想吃青菜!不想吃麵條!
正長身體呢,哪容得下你這不吃那不吃的?
於是家長們眼睛一瞪:吃!吃不下去當藥給我吃下去!
好好一頓飯,吃得雞飛狗跳。
實際上,熊孩子不吃飯,還真不能怪他們。
因為小朋友的脾胃本來就嬌嫩,不管是吃多了、吃少了、吃熱了、吃涼了,甚至是降溫了或者天氣太熱了,都會影響他們的脾胃運化。
用大白話來講,就是只要有點風吹草動,孩子們的脾胃腸道就會感覺不舒服,於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口不好,各種問題就都來了。
所以,孩子挑食、不吃飯、吃得不香,首先得幫他們解決「脾胃不和」的問題!
怎麼解決呢?
中醫認為:脾胃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同為「氣血生化之源」。要解決脾胃問題,就得從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入手。
在臨床上,經常使用的一個方法,就是按摩。
按摩中脘穴與身柱穴,是幫助脾胃調和的基礎。
首先,中脘穴。
中脘穴,是中醫用來調理胃部不適的一個重要穴位。不管是胃脹、胃痛、胃部不適,都可以通過按摩中脘穴來達到調理的目的。
中脘穴的位置,在劍突以下,肚臍眼往上4寸(約12釐米)處。
按摩的時候,先把雙手搓熱,用手掌的勞宮穴對準中脘穴,以順時針的方向,打圈按摩。一般按摩5分鐘左右,按摩中途可以多次搓搓手掌,保持手掌的溫熱,以保證按摩的效果。
然後,身柱穴。
柱,就是房屋的柱子,身柱穴,也就是支撐起身體的柱子。由此可見,這個穴位是有多麼重要。
按摩身柱穴,在中醫理論當中,是補足正氣,扶正祛邪的關鍵手段。
身柱穴的位置,在人體後背兩塊肩胛骨的中間,往下數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上方連接著頭部,下面與人的腰背相連。
按摩的時候,同樣需要把雙手搓熱,用掌心貼在身柱穴上,先順時針按摩一分鐘,再搓熱手掌,逆時針按摩一分鐘。如此重複三遍,就會起到刺激身柱穴,扶正祛邪的作用。
所以,大家看到這裡,是不是就發現了,這兩個穴位配合起來,正好是一套既解決症狀,又解決根源的脾胃康複方法?
最後,來,再跟我複習一下:
正面按摩中脘穴——胃舒暢,消化良,胃口大開吃得香;
背面按摩身柱穴——扶正本,祛邪氣,提高免疫生病少;
大家學會了嗎?
如果孩子再不肯吃飯,可別責怪他「熊」啦,趕快先正面背面按摩起來再說!
作者大德天地,專注個人健康、健康行業、健康合伙人,關注我並私信我回複數字「01」 為你解答更多病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