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飯上面出現了幾個問題,開始的時候讓我很是頭痛。
不好好吃飯,並且不吃就開始玩食物,浪費食物。
吃飯前總是會跑去吃零食,飯做好了也吃不下了。
吃飯時候不想吃,吃完飯後又餓了。
覺得飯不好吃,總是挑食,不吃青菜,也不喜歡喝水,也不喜歡吃水果。
好吃的一直吃,不好吃的一點也不想吃,嘗也不想嘗。
對這幾個問題,有時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或者我一直耐心告訴她一些話,她也總是不聽,並且說得越多,她越反叛,也許,這個階段也已經進入了叛逆期,想用講道理的方式,稍微有點行不通。但是有時也會用理解的方式說一些,會聽一點。後來又嘗試了一些其他的方式,也有了一些階段性的成功。
關於吃飯這件事,孩子挑食,不愛吃飯,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1.首先從自己做起,因為自己有時也會出現一些浪費的時候,假如這個時候被孩子看到浪費,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因為有一次,我問她:「飯吃不完了,你準備怎麼辦呢」?她說:「倒掉唄。」我被驚到了,也深刻理解孩子們的細心觀察,隨便一個小動作對孩子的影響,所以從此,我也沒有再倒東西,或者浪費的習慣,想要改變孩子,首先改變自己的習慣。
2.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念,珍惜食物和資源,因為平時採用說的方式,孩子稍微有些排斥,於是我是給孩子看一些紀錄片和圖片,像很多山區的孩子或者一些資源缺乏的孩子,沒有飯吃,沒有學上,沒有衣服穿,或者生活極度辛苦,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生活艱難但卻非常努力的人,更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而孩子也會想到多幫助別人。現在再問她:「沒吃完怎麼辦?」她會說:「放起來,我餓了把它吃掉。"當然現在也是基本都不會剩飯。
3.因為吃飯前吃零食或者其他東西導致吃不下飯,現在基本上降低買零食,同時只買一些平時餓了吃的一些零食,不買亂七八糟沒有營養的零食,同時也會說,你吃完飯就會獎勵給你這個零食,當然等孩子吃完飯的時候,肚子也吃不下多少零食了,這也是把需求點引到我們要改善和解決的問題上的一個好方法。
4.吃飯的時間定點定量,孩子快餓的時候做飯,同時幾個人就做幾個人的飯,不可做的太多,這也是導致剩飯的主要原因,知道自己和孩子吃飯的量,正好就是最好的。
5.對於孩子不喜歡的吃得,不極力去勸說了,而是以說話的方式說自己:」我不太喜歡這個菜,不過我還是嘗嘗再說喜歡不喜歡吃吧。」吃了一口後,說:「真是太好吃了。」孩子自然也會覺得很好奇,一般都會去嘗嘗的。如果味道不錯,孩子愛吃,自然也就沒有問題了,假如不愛吃,那就得用另外一種方法解決孩子不愛吃或者討厭的東西了。
6.考驗自己廚藝的時候到了,除去孩子對某些東西過敏外,一般孩子不愛吃,主要是外形和味道,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菜的外形是非常吸引孩子的目光的,假如你做了孩子喜歡的愛心,星星,或者一些小動物,或者笑臉,花朵,等等,孩子立馬會喜歡上的,不用催促,自然會吃飯,同時也要注意營養搭配,多換方式。一般會有很多書專門寫菜的做法針對孩子的,而且其實做法也比較簡單。主要是創意。
7.對於孩子不愛吃的青菜,一般我會切得很碎,放在雞蛋裡面炒,或者做一些湯,或者做一些小餅。當然也有其他的方式,或者其他種類,都可以去嘗試。有些孩子不喜歡吃肉,也可以用一些方式,切得碎碎的,做餃子,或者做一些花樣,孩子自然不排斥這些東西。
8.我家孩子有時她不想吃是因為不餓,這時也不用逼著她吃飯,等她餓的時候,自然也會找吃的,有時喝點牛奶,或者吃點水果或者吃點飯,餓的時候自然吃什麼都覺得很好吃,同時也能讓她知道餓的感覺,千萬不要因為她不吃就發脾氣,或者吃得很慢就發脾氣,應該以退為進,不能強逼,適當緩和下,等她和自己都冷靜的時候再講道理。
9.關於喝水的問題,是時間最久的一個習慣,就是覺得水不好喝,沒味道,當然也感謝老師在幼兒園的堅持提醒,因為她比較愛美,老師說喝水會變白變美,她也變得愛喝水,同時主要還是用書本的方式改變她,看繪本的故事,同時有時很渴了,她也會知道喝水的重要性。重點要多提醒,或者直接給她喝,由思想和行為上的被動,變為思想和行為上的主動。習慣便會養成,習慣養成後才能在在中間找到樂趣。
10.長大後許許多多的人,都會記得媽媽的嘮叨和關愛,但最直接的記憶,就是媽媽做的飯了。
目前對於孩子來說,吃飯問題算是基本解決了,正常情況下都會把飯吃光,還經常求表揚,說:「媽媽,我是不是很棒,也沒有剩飯,也沒有撒飯。」當然也會表揚我:「媽媽,你做的飯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飯。」因為媽媽做的飯,對孩子來說,就是全部吃的世界,是一種美的記憶,還是一種糟糕的記憶,掌握在媽媽的手裡!
因為美食也會開啟世界的另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