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一個悖論。南方政權,往往很難戰勝北方政權,統一天下。也就是說,歷來南方政權發動的北伐大多以失敗告終。南方政權,北伐成功,統一天下的政權,只有明初朱元璋籌劃的北伐。那麼,朱元璋究竟是如何擺脫,南方北伐失敗,這個歷史的怪圈呢?
歷朝北方政權或西北以黃土高原為根基的政權,為何容易奪取天下。夏朝,大禹出自西羌,在黃河流域治水,後來他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周朝,周文王興起於西北甘肅陝西一帶,然後周武王東徵商紂王,取得天下。秦王朝也是以陝甘為根基,從而奪得席捲天下。漢代,劉邦雖然是江蘇沛縣人,但後來的被封為漢王,根基在漢中,後奪得關中,而戰敗南方的項羽統一天下。晉統一天下,也是先滅魏國,後滅蜀國和吳國。隋唐兩朝,也是由北方而統一天下。五代十國時期,宋、元、清三朝,或北方政權佔據優勢,或北方的政權南下,統一天下。
按理說,一個政權,只要管理的好,有完善的體制,有進取心,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能統一天下。可事實並非如此。這就是歷史悖論。南方政權大多只能偏安,而無法統一全國。
有人分析,北方政權能攻滅南方政權,統一天下。有這麼幾個理由:
其一,北方或西北方,高寒地區,人身體普遍強壯。冷兵器時代,自然是體質壯則佔優勢。
其二,北方、西北方苦寒,居民吃苦耐勞,韌性比南方強。
其三,西、北方往往是邊境地區,軍民長期徵戰,軍事戰鬥素質要遠遠高於南方居民,且擁有騎兵部隊。
其四,西、北方的黃河流域,為華夏文明早期發源地,王朝的都城多在北方,如鹹陽、西安、洛陽、開封、北京等。這就決定,北方開發的比較早,經濟、文化、人口上佔據優勢,有更多的人才可用。
其五,西、北方,海拔高,往南,則有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的地理優勢。
其六,從北往南,南方經濟狀況越來越好,軍隊補給相對容易。以南伐北,越往北,則軍隊的後勤補給壓力越大。
可是,歷史也有例外,明初朱元璋的派遣徐達率軍北伐,就取得了成功。朱元璋是如何打破這一歷史的悖論呢?原來朱元璋採取一個簡單戰術策略,就破解了以南伐北的歷史悖論。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登基,年號洪武。隨即,朱元璋派遣,徐達帥25萬大軍北伐。在1367年十月,就為北伐舉行過籌劃。常遇春謂:「南方已定,兵力有餘,直搗元都,都城既克,餘皆建瓴而下。」常遇春的想法是:直搗幽燕之地,擒賊擒王。
不過,朱元璋則另有謀劃。太祖曰:「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懸師深入,頓于堅城之下,饋餉不繼,援兵四集,非我利也。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兩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
朱元璋的北伐戰略,避開以南伐北的弱點,逐步緊逼,剪除羽翼。「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第二「旋師河南,斷其羽翼」。這樣對元大都形成了三面包圍,圍攻大都,元軍無軍來援,輕鬆攻佔大都,滅亡元朝。最後,明軍於1368年八月攻入大都,元順帝攜太子北逃上都,元朝滅亡,其殘部被稱為北元。
以南伐北多以失敗告終的歷史悖論,就被朱元璋的一番謀劃,輕鬆打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